精準審計助力精準扶貧思路
時間:2022-05-24 03:23:12
導語:精準審計助力精準扶貧思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以資金流向為抓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支持貧困縣開展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試點的意見》,提出各級審計、財政等部門要加大對貧困縣的審計和監督檢查力度,并對貧困縣監管職責落實情況進行跟蹤問效,對地方探索實踐資金統籌整合使用、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給予大力支持。扶貧資金是精準扶貧政策落實的基本保障,是扶貧攻堅的血液支持,審計部門要完成保障國家經濟秩序的重要任務,應緊盯精準扶貧中的資金流向,以扶貧資金流向為抓手,從扶貧項目的立項、資金的劃撥以及資金的使用對扶貧資金實施精準審計,及時關注精準扶貧政策執行過程中的違規行為以及精準扶貧資金的使用效益,做到扶貧資金運行到哪里,審計監督就及時跟進到哪里。對精準扶貧資金的分配、撥付、管理、使用要及時跟蹤,盡早發現資金被擠占挪用、管理不善、使用效益不高等問題,涉及相關人員的違法違規行為,及時移交相關部門處理。通過對扶貧資金使用效益的審查,及時揭露和反映政策執行過程中遇到的體制障礙、制度缺陷和管理漏洞,促進項目有效發揮作用。(二)以跟蹤審計為方法。精準審計助力精準扶貧,要求審計不僅著眼于扶貧資金的審計,對精準扶貧政策實施跟蹤審計是重要的方法,也只有實現全過程跟蹤審計才能真正對精準扶貧的過程把關,取得脫貧攻堅的最終勝利。精準審計助力精準扶貧政策落實的實現路徑摘要/審計作為國家治理的基石,應在精準扶貧中有所作為,以精準審計的精神和工作思路助力精準扶貧。通過審計為扶貧項目嚴把關、把好關,檢查扶貧的工作成效,保障精準扶貧政策的執行,監督扶貧資金健康運行。關鍵詞/精準扶貧精準審計理論研討見》,要求把穩增長、促發展作為當前審計工作的首要任務。各級審計機關要按照國務院的部署和地方各級黨委、政府的要求,集中力量、全力以赴、主動作為,把監督檢查穩增長等政策措施的落實情況作為各項審計的重要內容,持續進行跟蹤審計,促進政策落地生根、不斷完善和發揮實效。按照政策的生命周期,可以從“形式、事實、價值”三個維度推進精準扶貧政策的跟蹤審計。形式維度著重考核精準扶貧這一公共政策的制定及貫徹部署,考核精準扶貧政策的落地是否合理。精準扶貧政策形式維度應重點審計精準幫扶政策與區域的經濟發展狀況和致貧因素的契合程度,政策執行機構及人員的保障情況,以及根據區域精準幫扶政策所制定的扶貧資金的投入與分配情況。事實維度的審計,應以政策落實中所確立的各個項目為事實和載體,對該項公共政策的執行程度以及執行進度進行考評。精準扶貧事實維度的審計應通過所確立的精準扶貧項目為載體來設立和實施評價指標,重點通過考核扶貧項目的管理和項目實施過程中資金的管理來實現,既考核扶貧資金的投入使用情況,又對存量資金的情況進行審計,判定相關職能部門是否存在懶政行為。價值維度為政策落實結果維度的考核,公共政策投入產生的各類效果均為價值維度的審計內容。該維度的審計應審查精準扶貧是否幫助貧困戶建立長效的脫貧機制,實現可持續發展,是否更好地實現經濟社會的全面和諧發展,即對當地生態環境的改善和綠色生活方式的優化程度。(三)以審計信息化為助力。面對精準扶貧涉農資金跟蹤審計繁重的任務要求,在審計工作中需要創新審計方法,充分利用大數據、云計算技術實行聯網審計,加強審計的信息化建設。一是要搭建數據整合平臺,完善數據中心管理模式。審計署及其派出機構、地方各級審計機關通過采集被審計單位的各種電子數據,分別建立審計數據庫,在大數據技術的支持下實現數據庫網絡關聯和審計數據聯網。在跟蹤審計的要求下,審計機關獲得的數據范圍大為擴展,被審計單位的數據成為審計大數據的組成部分。通過對跨部門、跨行業、跨領域數據庫的關聯,實現數據資源共享,從而拓展數據利用廣度,有效擴大審計范圍。二是要創新數據分析方式,建立聯網審計模式。數據分析技術是計算機審計、聯網審計和數字化審計的前提和基礎,目前審計人員運用數據庫技術對被審計單位進行的查詢和分析停留在初級階段,尚未實現通過對被審計單位的總體和動態分析得到相關的審計疑點。在審計全覆蓋要求下,單純的查詢——驗證型分析已經不能滿足審計工作的需要,亟需引入分類、聚類、異常、演化等挖掘型分析技術,充分利用統計分析軟件,拓寬數據分析方式。通過云計算技術,探索基于云端的審計信息化建設,制定云間接口,推動開展聯網審計模式。關口前移,加強對精準扶貧涉農資金各領域、各項目的審計監管。
二、精準審計助力精準扶貧的實現路徑
精準審計助力精準扶貧的路徑,也應符合“六個精準”的工作思路,通過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用錢、精準管理和精準考核五大路徑推進精準扶貧工作。(一)精準識別機制的準確性與透明度。精準識別是精準扶貧的第一步。審計人員應注重對精準識別機制的準確性和透明度進行審查,充分審查被評價、被識別并建檔立卡的貧困戶是否真正需要被幫扶,信息是否真實、可靠、有效,識別的流程是否公平公正公開。另外,由于精準識別的過程是動態的,審計也要動態地對精準扶貧對象信息進行追蹤,審查已脫貧的貧困戶是否及時退出,精準扶貧對象是否及時進行調整。精準識別的審計應積極推行多部門聯動機制,實行聯網審計,將審計與財政、公安、地稅、社保、公積金、工商、扶貧等重點部門或領域進行聯網,不斷提高審計的精準度和審計效率。如將識別的貧困戶信息與社保局的退休金領取人員信息、繳納養老保險人員信息、工商局的私營企業股東信息、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的繳納公積金人員信息、地稅局的納稅人員信息、交警大隊的車輛信息、編辦的在職在編人員信息、住建局的房產登記信息等各項數據進行關聯比對,并將分析出的疑點數據移交給民政局進行深入核查。結合財政供養數據、車輛登記數據、稅收繳納數據、工商登記數據、社保繳納數據等,審查貧困村、貧困戶建檔立卡工作,核查扶貧人口底數是否清楚、精準,是否制定了對扶貧對象實行動態管理及調整的制度辦法。(二)精準幫扶政策的合理性及可持續性。所謂精準扶貧,就是要因地制宜地選擇脫貧路徑,“輸血”更“造血”。因此,精準幫扶政策應基于被幫扶地區的實際狀況進行安排,發展能較快提升貧困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產業,同時要考慮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統籌協調,幫扶支持綠色經濟發展的特色旅游產業。由于貧困地區的支柱產業多為農業,在制定幫扶政策的時候還應考慮投入資源對農村的農田水利建設以及基礎交通的改善,變“輸血”為“造血”,在完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前提下建立貧困地區的內生脫貧機制,也應注重教育扶貧。精準扶貧涉及面廣,精準幫扶的項目內容較為豐富,審計可以利用3S技術(地理信息系統、遙感與全球定位系統的統稱),結合地理信息數據和國土數據考核精準扶貧政策的落地是否合理,即考核精準幫扶政策是否合理,同時建立政策效果的前饋性審計預測模型,該模型將利用地理信息系統來管理和展現分區域的經濟和地理指標,進而通過空間建模預測擬制定政策的適合度和經濟效果。同時3S地理信息系統不僅可以提供基于地理位置的直觀數據展現圖示,還可利用3S技術進行數據的動態跟蹤與建模,生成系列圖譜,從而建立基于動態的全過程審計模型和績效評估模型。(三)精準扶貧資金使用的合規性及效益性。扶貧資金是貧困戶的救命錢,同時也是脫貧工作成效的催化劑,能夠在精準扶貧工作中起到杠桿的作用。按照《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關于“建立扶貧政策落實情況跟蹤審計機制”的要求,要規范扶貧資金管理、維護扶貧資金安全、提高扶貧資金績效,保障脫貧攻堅目標如期實現。扶貧資金能否及時到位、如何使用以及資金使用的信息透明程度都應列為扶貧資金審計的考核內容。針對扶貧資金的精準審計應重點關注兩個方面的問題。一個方面是對扶貧資金使用的合規性進行審查,審查是否專款專用,杜絕出現挪用、出借、克扣、貪污扶貧資金等情況,使得財政資金的使用公開透明;有無購置車輛和通訊工具、彌補機關經費問題;有無發放人員獎金、津貼和福利,公款吃喝、揮霍浪費等問題。另一方面是對扶貧資金使用的效益性進行審查,通過對扶貧資金投入項目的效益指標進行評價,審查扶貧投入資金是否達到預定的效益,以產業發展動力激活貧困戶的“造血能力”,真正發揮扶貧資金“四兩撥千斤”的杠桿效應。(四)精準扶貧工作管理的精準程度。精準扶貧精細化管理工作的實施,對于推進我國脫貧攻堅任務的完成和對于扶貧開發思路與扶貧工作機制的健全與創新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精準扶貧項目選擇到位并且給予資金支持后,項目的推進程度及完成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精準扶貧項目的管理精準程度。精準管理體現在精準幫扶制度的合理性以及滿意度,應注重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精準扶貧工作管理制度的審計,主要包括精準扶貧工作責任制度的設置及實施、幫扶到戶責任制度的設置及實施、幫扶干部責任心滿意度、精準幫扶聯系人工作滿意度以及精準扶貧評價考核體系滿意度。二是精準扶貧資產的管理,主要審計各級財政扶貧開發資金所形成的資產,產權是否明晰、股份是否量化到人、收益分配是否到人,扶貧資產的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有效,有無因政策不明或不切合實際,導致扶貧資產管理不到位,甚至造成資產流失、貧困人口的收益得不到穩定和持續等問題。(五)精準扶貧效果的評價機制。審計評價要以事實為依據,將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作為審計評價的重要標準,精準套用法律法規。應從經濟效果、社會效果和生態效果三個維度對精準扶貧進行審計評價。經濟效果主要考核精準扶貧資金的投入績效,精準扶貧的效果不僅僅是幫助貧困戶短期摘帽,更應該建立長效的脫貧機制,幫助貧困戶提升其脫貧的能力,可持續性正是體現精準扶貧由輸血模式向造血模式轉變的重要方面。我們應從收入增長、財富積累和可持續性三方面漸進式地考核精準扶貧政策執行的經濟效果。另外,為了更好地實現經濟社會的全面和諧發展,精準扶貧政策執行的過程中還應考核政策提升經濟欠發達地區社會發展的貢獻和環境的改善程度,如在基礎設施、產業調整、社會保障措施、醫療衛生和教育水平等方面的改善情況,以及對當地生態環境的改善和綠色生活方式的優化程度。
參考文獻:
[1]韋盛干.“精準審計”助力精準扶貧[J].當代廣西,2015(23).
[2]孟志華,李曉冬.精準扶貧績效的第三方評估:理論溯源、作用機理與優化路徑[J].當代經濟管理,2018(3).
[3]田林,聶維兵.審計助力精準扶貧路徑初探[J].審計月刊,2017(7).
[4]胡東蘭.新常態下財政精準扶貧資金績效審計研究[J].財政監督,2016(22).
[5]程度平.審計助力扶貧開發攻克最后保壘[J].審計月刊,2016(10).
[6]周天根,程度平.縣級審計機關精準扶貧政策措施落實跟蹤審計思考[J].審計月刊,2015(11).
作者:孟志華 李潔 單位:蘭州財經大學會計學院
- 上一篇:精準扶貧檔案工作思考
- 下一篇:脫貧攻堅“夏季整改”工作方案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