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經濟加強員工誠信意識分析
時間:2022-08-24 09:46:07
導語:市場經濟加強員工誠信意識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誠信是做人之本,市場經濟是誠信經濟,而誠信的意思一般表現為誠懇老實,言而有信,童叟無欺。但同時它又是一種道德規范,市場經濟是誠信經濟,道德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誠信是所有道德建設的基礎和前提。相對于個人來講,誠信是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日常工作和生活交往中的立身之本。人之所以為人,古往今來,多數人認為最重要的就是人的品德。相對我們現實生活的社會而言,誠信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和一個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在講究誠信的今天,企業員工的誠信對于企業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或者說,一個企業要想長期得到發展,就要先從員工的誠信抓起。
一、誠信是古今中外追求的美德
在中華民族的傳統道德中,誠信歷來被視為“道德修業之根本”“立人之道”“立正之本”,把“誠”看作人的道德品性、道德理想和道德境界方面的要求。它是一種價值導向,直接影響著人們的思想意識和道德活動。早在2500多年前,被后世尊稱為至圣先師的孔子就極力推崇和贊揚誠信,他認為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同時他認為“誠信”乃是立身之本,意思是誠信作為人們立身處事的根本,在日常生活和日常工作中是正確處理人際關系的一個十分重要的道德準則。關于孔子的觀點和思想,孔子去世后集中反映在《論語》一書中,其中集中反映了孔子的“誠信”思想,他說道:“人言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曾子也說過:“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為政》篇中有:“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可見,在孔子看來,“忠”與“信”“孝”“仁”“義”都是一樣的,是他做人的根本準則。
二、當前企業誠信缺失的現象
當前中國社會的誠信危機以及一些領域中的誠信缺失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這是各種社會因素長期互動的綜合結果。首先,當今社會是一個急劇轉型的社會,在這個轉型的社會制度下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由此也帶來了一系列社會上一些主流道德思想體系的重構以及思想道德的相應問題,而道德失范、誠信缺失已經成為社會的公害,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由此我們必須加強社會誠信建設,注重思想道德建設。社會的發展與時代的變遷不得不使我們對道德進行重新建構,但與此同時,也使道德建設產生了巨大的歷史反差,在某種程度上來講,形成了所謂的“道德歷史真空”,這毫無疑問會造成人們思想上的混亂,以及人們社會行為在一定程度上會表現為失范的狀態。社會道德危機對于人與人之間誠信的建立,對于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和諧都是十分重要的,而我們要解決誠信危機的現狀就是要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其次,我們國家經過改革開放四十年,經濟社會取得了長足發展,國家綜合國力的競爭力明顯上升,這就使得人們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以及經濟行為在一定程度上發生扭曲,這些是引發社會誠信危機的根源之所在,因此我們一定要重視起來,從根本上予以解決。第三,目前我們國家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發展還表現為不成熟、不完善,這也是造成當前誠信缺失的另外一個特別重要的因素。第四,思想道德教育方面還需要進一步提高,這也引發了我們國家的誠信危機意識。第五,受西方思想觀念和價值觀的影響,資產階級那些腐朽思想和價值取向也會對公眾產生一定的不良影響,所有這些都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我們的誠信危機,因此在國際環境方面我們也要予以關注。
(1)先要做到“五講”,把誠信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企業員工要樹立誠信意識,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要講黨性。講黨性是講誠信的根本表現。作為企業員工要加強黨性教育,用共產黨員的標準要求企業員工,用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成果激勵所有中國人,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使全體人民增強思想政治覺悟,永遠保持新時期共產黨人的昂揚銳氣和浩然正氣;講誠信就是能夠言而有信,從根本上防止“上梁不正下梁歪”給誠信建設所帶來的負面效應。二是要講究求真務實的作風。求真務實是新時期我們黨最鮮明的特征,也是新時期我們講誠信的關鍵所在。企業員工講誠信,就是要必須加強自身修養,苦練“做功”,把老百姓的承諾化為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三是要講規則。各級政府要在廢除與世界貿易組織和市場經濟不一致規則的同時,盡快制定和完善新的市場規則,杜絕種種不守規則的行為,把守規則變成自己自覺的行動。四是要講民主。講民主是誠信的基本體現。企業員工的誠信是以講民主政治為基礎的,誠信就是對公民權利的尊重,是企業員工與全體人民相互平等的體現。(2)還要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工夫。一是在素質建設上下工夫。企業員工要樹立誠信觀念,最根本的在于提高自身素質,這是前提基礎,是治本之策。企業員工的基本素質包括誠信品質、理想信念、思想道德、個人作風等方面。要通過各方面的教育工作,使員工充分認識到誠信在促進經濟發展、維護國家穩定、推動社會進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增強自身的誠信意識,帶頭講誠信、守誠信,做誠實守信的表率。并且在堅持理想信念的基礎上,強化宗旨意識,強化對黨、國家、社會和人民的責任感,強化組織觀念、集體意識和法制觀念。要通過黨的思想路線教育,使各級領導干部切實堅持與時俱進的思想路線,增強黨性,對黨忠誠,對民守信,切實轉變作風,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對人民負責的精神,努力做到廉潔、勤政、務實、高效,以踏踏實實的工作作風、實實在在的政績取信于民。二是在制度建設上用真工夫,建立講誠信的長效機制。誠信雖然是道德范疇的,但卻是在制度的剛性約束下形成的。企業員工講誠信,僅僅依靠教育是不夠的,還要有法紀作保障。教育本身只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并不具備強制的約束力。因此,企業員工要做到誠信,就必須有民主與法紀作保證。要運用強制性的法紀手段,把道德要求上升為懲戒性的法紀約束。借鑒經濟領域社會信用建設的成功經驗,建立相應的誠信監督激勵機制,讓不講誠信者受到誡免和查處。三是在完善考核制度上下工夫,把誠信作為一項重要的考核指標。建立健全道德考核評價機制,建立個人誠信檔案,以誠信作為自己的做人準則。在廣大職工中充分開展誠信教育活動,讓每個人都重視誠信,讓言而無信的企業員工失去市場。同時,在廣大干部職工中樹立正確的導向,建立健全科學的考核標準,注意鑒別個人的利益是否符合全局利益、長遠利益、群眾利益和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對于弄虛作假,不講誠信的人要追求責任,通過制度對失信的行為進行約束,解決弄虛作假,虛報浮夸的問題。積極改進日常考核工作,妥善處理好定期考核與日常跟蹤的關系,在考核過程中不僅要兼顧盡可能寬的考核面,而且還要兼聽“少數人”的意見和建議,使企業員工的誠信度得到及時和客觀的反映。四是要在實踐中用真功,堅決杜絕朝令夕改、失信于人的現象。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努力工作。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活動,廣泛聽取不同的意見和建議,在充分進行調研論證的基礎上,進一步形成自己的見解和主張,使之能夠與客觀實際相符合。
作者:張巖 單位: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白城銷售分公司黨委辦公室
- 上一篇:高校財務管理績效工資研究
- 下一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思想道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