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會計職業道德建設論文

時間:2022-03-20 04:27:00

導語:審計會計職業道德建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審計會計職業道德建設論文

[摘要]中國會計業正在走向世界,每個審計/會計人員必須從自身做起,不負重望,以嚴明的態度約束自己,以高尚的職業道德感召世人。

[關鍵詞]審計,會計,職業道德

審計會計職業道德是審計會計人員在進行審計會計活動、處理審計會計關系時所形成的職業規律、職業觀念和職業原則的行為規范的總和。

審計會計職業道德建設是經濟管理和審計會計工作的基本環節,是審計會計信息質量的根本保障,它直接關系到國家政策的貫徹執行,也關系到各種審計會計行為的規范,更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

首先,我們來看一個事例:

“銀廣夏”是一家深市上市公司。從1999年開始,該公司創造了奇跡般的利潤增長,一項萃取產品出口,毛利率竟達87%,2000年,銀廣夏股價一飛沖天,從44%的漲幅列深滬漲幅排名第二。而2001年9月,中國證監會查明:“銀廣夏”通過偽造出口單據等造假手段,虛構巨額利潤7.45億元;深圳沖天勤審計會計師事務所及其簽字注冊審計會計師違反有關法律、法規為銀廣夏出具了嚴重失實的審計報告。

任何造假的背后都牽涉到利益的驅動,這無可非議。由此,引起人們對審計會計誠信,對審計會計職業道德的質疑:誠信何在?道德何存?

作為一名會計人,對于人們的疑問,我們責無旁貸。誠然,人與人之間需要誠信,審計會計更需要誠信,會計人尤其要講究職業道德。

審計會計職業道德,既是會計人員在本行業職業活動中行為的規范,也是審計會計行業對社會所應負的責任和義務。

審計會計職業道德可以配合國家法律制度,調整職業關系中的經濟利益關系,維護正常的經濟秩序。

審計會計涉及到社會的各個方面。凡是有經濟活動的地方,就有審計會計工作,就有會計人員,就有審計會計職業,就有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因此,審計會計職業道德滲透到社會的各個角落。

隨著社會的發展,審計會計不只是單純的計數、記賬,會計人員不僅要為政府機關、管理機構、金融機構等提供符合質量要求的審計會計信息,而且要為投資者、債權人及社會公眾服務。這是現代審計會計活動賦予會計人員的更高使命,實現這些目標的關鍵是保證審計會計信息的質量,正如朱熔基總理所要求的:“誠信為本,操守為重,堅持準則,不做假賬”。

當今社會,人們痛恨假情假義,呼喚誠信,尋求職業道德。當然,就整個審計會計行業而言,主流是好的。社會的發展離不開眾多的會計人員的辛勤勞動和智慧成果。與此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和缺陷:

一、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意識薄弱,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會計人員處于利益主體的中心,由于多元化利益的驅動,會計人員的職業行為也難免受到利益的驅動。少數素質較低的會計人員抵擋不住各種誘惑,不能堅持原則,謀取私利,貪贓枉法。如漢壽縣某聯校,審計會計、出納聯手造假,以“集資”為名,騙取50多萬元,私辦石英砂廠,結果砂廠破產,集資款無法償還,直至內審清查,才真相大白。

二、違背執業準則,弄虛作假。少數審計會計機構、會計人員甚至注冊審計會計師沒有嚴格執行獨立、客觀公正的職業道德標準,明知有假而報假,出具不恰當的審計報告。近幾年來,這類由虛假審計報告引發的“北京長城”、“深圳原野”、“銀廣夏”等一系列事件,不僅給我們注冊審計會計師行業造成了很壞的影響,也給國家和社會公眾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造成以上審計會計職業道德缺乏的原因,應從主觀和客觀兩方面去剖析:

主觀上,會計人員道德素質偏低,有些會計人員不是專業人員,沒有接受過正規的學校教育,而是半路出家,缺乏自我控制意識,每天與金錢打交道,經不住誘惑。俗話說得好:“良田萬頃,日食三升;廣廈千間,夜眠八尺”,金錢本身并無罪惡,但如果抱著貪婪的心理去看待和追求金錢,欲壑難填,就會因利欲熏心而鉆進“錢眼”,最終罪責難逃。

客觀上,市場經濟對人們價值觀念的沖擊,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人們在追求物質利益的同時,個人主義、享樂主義的意識抬頭,集體主義、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有所削弱,致使社會上一些丑惡現象頻現,社會風氣受到污染。同時審計會計執業的客觀環境不利于會計人員形成良好的審計會計職業道德。有些領導的職業道德并不見得高,為了自己的政績授意指使甚至強令會計人員編制虛假的審計會計信息,一旦違背他(她)的旨意,會計人員就面臨下崗、炒魷魚的困境。因而,有些會計人員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說到這一現象,不由得想起外國的審計會計環境,它值得我們借鑒。其中,《芬蘭的領導最廉潔》一文中寫到:“該國三十多年來,只發生過一例官員受賄案。芬蘭高度廉潔的自覺性,得益于政府自成體系的監督。芬蘭設立了司法監訴官制度,其任務是通過公眾和媒體監督中央和地方國家機構中的公職人員。司法監訴官有獨立權,不受其他部門牽制,他們可以對所監督的機構進行調查,而不必提出調查理由——嚴格的監督杜絕了一些人的僥幸心理。有了政府官員的清廉,審計會計環境自然也就清潔得多了。

因此,加強審計會計職業道德建設,具有現實的意義:

一、加強審計會計職業道德建設,能有效地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

會計人員必須遵守《審計會計法》所規定的各項制度,這是強制的、無條件的,同時得自覺履行審計會計職業道德原則。會計人員要培養高尚的品德,不僅需要努力認真地學習專業文化知識,提高對現代審計會計的認識,而且要自覺反省自己,以正確的審計會計職業道德觀念戰勝錯誤的審計會計職業道德觀念。一個好的審計會計職業道德行為反復地進行就能形成在審計會計管理工作中習慣性的行為方式,也就形成了良好的審計會計職業道德品質。

二、加強審計會計職業道德建設,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措施。

會計人員俗稱“賬房先生”,這只是表面現象,一個高素質的會計人員必須具備德、能、勤、公、廉、儉六個方面的素質。一方面,要及時了解并熟悉國家制定的各項財務法規、方針、政策,嚴格貫徹執行和遵守經濟法、審計會計法、證券法、稅法、審計法等相關法律制度,強化法律意識,提高自身修養。另一方面,還應掌握時事政策知識、財政稅務知識、企業管理知識、電腦操作知識等相關知識。高素質的會計人員應當具有實事求是的作風,嚴肅認真、一絲不茍的作風,行為端莊、生活嚴謹的作風,講求實效、雷厲風行的作風,艱苦樸素、大公無私的作風,平易近人、以誠待人的作風。

三、加強審計會計職業道德建設,有利于反腐倡廉,進而有助于形成全社會的清正廉潔之風。

現實生活中,諸多的貪污、行賄受賄、大吃大喝、鋪張浪費,都要經過會計人之手。當然,這些現象的主要責任人可能不在會計人員,但與我們的會計人員屈從壓力,不堅持原則大有關系。消除腐敗,有賴于各種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會計人員必須堅持原則,用好《審計會計法》來保護自己的正當權益;同時,必須用審計會計職業道德規范來武裝自己的頭腦,使之能用審計會計職業道德來規范、指導自己的行為,逐漸形成審計會計職業道德責任心和榮譽感,正確使用自己的審計會計權力,忠實地履行自己的審計會計義務。

加強審計會計職業道德建設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

一、從機制上制度上加強建設

建立完整的審計會計職業道德體系。審計會計職業道德建設是一個復雜而開放的系統工程。主要由審計會計職業道德規范、審計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審計會計職業道德修養、審計會計職業道德評價和懲戒規范構成。審計會計職業道德規范是審計會計職業活動中的一種行為準則和標準,是審計會計職業道德體系的核心。審計會計職業道德的行為規范主要包括愛崗敬業、廉潔自律、誠實守信、堅持原則、客觀公正、提高技能和奉獻社會。審計會計職業道德建設要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

二、從會計人員的思想觀念、職業道德和行為規范方面加強建設。

思想上,會計人員要有一顆異乎尋常的心去看待每天經手的金錢,要有虛懷若谷的胸襟,象鄭培民一樣信奉“情濃錢淡,永保清白”。人吸天地靈氣,食五谷雜糧,有欲望,這無可厚非,關鍵是,人生該如何把握這種欲望的“度”,使之不涸不竭,不盈不溢,不泛不濫。職業道德上,任何一個行業都有職業道德,審計會計行業也不例外。職業道德是無形的,是靠廣大會計人員在審計會計工作中營造出來的工作氛圍,是一種雷厲風行、奮發進取的工作作風,是一尊實事求是、公正執法的形象,是為社會公眾所首肯、所贊許的一種精神風貌。

行為規范上,要求會計人員有強烈的敬業精神,節儉的工作作風,求實的創新意識,無私的奉獻精神。只有真正熱愛審計會計事業,才能把智力、體力的付出看成是人生的一種追求,而不僅僅是謀生的手段。只有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才能持之以恒、鍥而不舍地鉆研技術和精通業務。

節儉是永遠的美德,作為一名會計人員,不僅要為企業出謀劃策,而且要為企業開源節流,做好領導的好參謀和好助手。實事求是,真抓實干。優秀的會計人員腳踏實地,不做表面文章,不虛報浮夸,不為保身謀利而趨炎附勢,求真務實,勇于創新,是對未來事物發展規律的科學預見,有超前意識和獨創性,知難而進,迎風搏擊。人生的價值在于奉獻社會。有了這種境界,就會置個人利益于不顧,殫精竭慮地為公眾服務。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特別是我國加入WTO以后,審計會計改革不斷深入,審計會計專業性和技術性日趨復雜,審計會計行業越來越為世人所矚目,講求審計會計誠信,加強審計會計職業道德建設尤為重要。中國審計會計業必將走向世界,其執業水平和執業作風必將經得起嚴峻的考驗,每個會計人員必須從自身做起,不負眾望,以嚴明的制度約束自己,以高尚的職業道德感召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