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會計委托規范化探究論文

時間:2022-12-07 03:50:00

導語:農村會計委托規范化探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會計委托規范化探究論文

【摘要】農村財務規范化對推進新農村建設有重要意義,而村級會計委托制有利于促進財務規范化。文章從財務公開、會計電算化、會計人員隊伍建設等角度對該制度下如何促進財務規范化進行研究,并結合案例進行應用分析。

【關鍵詞】農村財務;規范化;村級會計委托

一、前言

農村財務管理規范化是當前農村工作中的一個突出熱點問題,也是關系到農村穩定的最敏感的因素之一,對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重要意義。管理規范化可以克服人為主觀因素的影響,使農村各級財務更具透明度和時效性,從而進一步充分調動和保護群眾民主理財、民主監督的積極性;可以有效地對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的“三資”進行監管,防止集體資產的流失。中央和各級地方政府十分重視農村的財務規范化管理,積極探索改革財務管理體制,全國出現了村賬雙代管、村賬鄉管、村賬站審、會計委派制、村級會計委托制等模式,取得了明顯成效。國內學者對各種模式進行了充分研討,張楚堂等(2006)認為,村級會計委托制是目前治理我國農村財務混亂的有效模式。

村級會計委托制是指在不改變村集體經濟組織資產所有權、審批權、使用權、收益權的前提下,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大會或代表大會表決同意,委托鄉(鎮)經管站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財務,在民主管理的基礎上,實現鄉(鎮)、村兩級的雙重監督。該制度下,對村級財務實行統一制度、統一審核、統一記賬、統一公開、統一建檔的“五統一”服務,實行多級監督,建立統一的村級財務管理機制。這種模式目前在浙江、山東大多數地區實行,截至2009年2月,山東省79.6%的鄉鎮已實行村賬委托制度,其中,青島、淄博、東營、泰安、萊蕪、德州地區100%實行村級會計委托制,效果顯著。

二、村級會計委托制下的規范化研究

農村財務規范化要求村級的各項收入、財政對農村的轉移支付和部門對農村撥付的資金,都要規范繳付手續,統一管理,有效監督。實行村級會計委托制有利于保證財務公開,有利于實現電算化管理,規范財會隊伍,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從而有效地促進財務管理規范化。

(一)實行村級會計委托制從機制上保證了財務公開的透明度,形成群眾參與的監督機制

實行財務公開是促進農村社會穩定,政治安全的有力保證,是村務管理的一項基本原則,是村級民主監督制度的基礎。實行村級會計委托制后,需要對各村的資產、負債進行全面清查,成立民主理財小組,建立嚴格的民主理財監督制度、財務公開制度等,有利于農村財務管理的程序嚴格,制度規范,公開透明,便于監督,排除了村干部的干預,在不改變村集體經濟組織資產所有權、審批權、使用權、收益權的前提下,將村級的理財權和會計人員的監督權適當分離,使會計人員更好地依法行使會計職能,從機制上創造了敢于監督、便于監督和有效監督的條件,從根本上確保了農村財務收支的公開、公正、真實,滿足了群眾參與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要求和愿望,形成群眾參與的監督機制,有力推進了農村民主政治建設。

(二)實行村級會計委托制為實行電算化創造了條件,有效地規范了會計行為

該制度下區域集中,管理集中,應用集中有利于實現電算化。電算化可以規范農村財務管理,克服人為主觀因素的影響,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擺脫了會計對村干部的依附,使賬目更清晰、更客觀,為農村數據和業務規范化提供了一個解決良機,使農村各級財務更具透明度和時效性;可以利用電算化進行預算控制和流程控制,避免各種人為因素的影響,有利于堵塞各種漏洞,遏制亂收濫支;可以利用電算化對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的“三資”進行動態監管,防止集體資產的流失;可以標準會計科目代碼、資產編碼,為實現業務標準化打下基礎;電算化下可以實時查詢,有利于上級部門實時監控、遠程查詢、及時決策;有利于完善財務公開內容與形式,可以進行觸摸屏查詢,電話查詢,網上查詢;電算化有利于實行網上審計,提高了審計質量與效率……總之,會計電算化可以有效地規范會計行為,達到有效監管、支持農村決策的目的。

(三)實行村級會計委托制有利于財務人員隊伍穩定,提高業務素質,從而為農村財務管理規范化做好人力資源準備

農村財務管理是一項業務性較強的工作,穩定財務人員隊伍、提高人員素質至關重要。傳統村賬自管模式下,選拔財會人員任人唯親,全憑個人意志,致使一些素質低下、不具備會計條件的人被調到會計崗位上來,賬務處理不及時,程序手續不清楚,會計科目使用混亂,他們大多只能記記簡單的流水賬,很難滿足農村財務管理規范化的要求。村級會計委托制下公開選拔農村會計,對農村財務人員的任用、免職等必須履行公開選拔、考核、審報手續,持證上崗,定期進行業務培訓,健全監管和考評機制,從機制上使會計人員認真負責,敢于監督,不因村委會換屆和村干部變動而變動,形成一支穩定、精干的農村會計隊伍,有利于促進會計核算的規范化,確保會計核算質量。

(四)實行村級會計委托制有利于完善各項農村財務管理制度,嚴格資金管理,提高農業財政專項資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建立健全規章制度,使財務工作有章可循,是搞好財務管理規范化的重要保證。委托制下統一制度,統一審核,統一記賬,統一公開,統一建檔,有利于嚴格執行各項收支管理制度、資產管理制度、基金管理制度、收益分配決算制度等;有利于集體資產安全完整、保值增值;有利于嚴格按照農業財政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的規定管理、使用資金;有利于規范財政專項資金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認真落實好專賬管理和縣級報賬制的有關要求,嚴格支出管理。

(五)實行村級會計委托制有利于強化監督,完善民主理財制度,完善農村財務審計制度,促進財務規范化

該制度下可以實行多層監督。一是群眾監督,每村建立3-7人組成的財務監督小組,負責對村級管理全過程進行監督;二是鄉鎮會計監督,會計對村里上報的原始憑證進行嚴格審查監督,審核是否符合規章制度,手續是否齊全等;三是審計監督。各鄉鎮落實專人對村級財務進行定期和專項審計,對村干部實行任期和離任責任審計。通過多層監督,完善了民主理財制度與財務審計制度,有效促進財務規范化。

三、村級會計委托制下的財務規范化案例研究

山東省章丘市從2002年開始就成立記賬中心,推行村級會計委托,歷時七年,取得了明顯成效。目前全市908個行政村的賬由83名記賬中心的會計承擔,全面實現了農村財務的電算化、信息化、網絡化管理。其基本做法為:

(一)建立“農村會計記賬服務中心”,實行會計垂直管理,實現會計專業化,高標準搭建農村會計集中記賬平臺

他們本著“規范、安全、方便”的原則,各鄉鎮(街道)在利于群眾辦事、交通便捷的鄉鎮駐地建起了硬件設施完備的記賬服務中心,全市記賬中心建筑面積達3000m2,市里統一配備了微機和專用財務軟件,實行電算化管理。為加大監管力度,市財政、農業部門分別建立了村級財務監控中心,利用完善的信息網絡系統,與各鄉鎮記賬中心實行微機聯網,實現了對村級財務管理的遠程監控,大大提高了村級財務透明度。

(二)擇優錄用,選好會計人員

按照“公開、平等、競爭、擇優”原則,經全市統一考試和考核,選拔出83名會計,并設人才預備庫,由市政府與其簽訂招聘合同,定期培訓,由市、鄉兩級共同組織考核。高素質、專業化會計隊伍的建立,有效地解決了過去由于村干部直接任免會計而出現的會計信息失真、監督職能弱化的弊端,為優化農村財務管理提供了制度性保障。

(三)清產核資,移交賬款

各村清產核資后向群眾公布,接受群眾監督,征得群眾同意后辦理交接手續,記賬中心以村為單位建立賬簿,承擔起會計業務的核算任務。

(四)堅持收支兩條線原則

所有集體現金收入一律進記賬服務中心村級賬戶,所有現金支出一律從記賬服務中心村的賬戶劃出,禁止賬外賬和小金庫的存在,避免村級財務管理漏洞。

(五)規范村干部權限,強化村級事務管理

支持和強化村級民主決策、民主評議、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對村級土地發包、水利工程等村級事務,制定相應的制度、規定民主監督落實機制,使辦理的過程和結果公開透明。抓好三層監督,實現監督多元化。一是群眾監督。堅持由村民理財小組對村級財務實施全程監督,確保財務支出的合理合法。村民若對本村賬目有疑問,可以持本人身份證和村民理財小組介紹信,隨時到記賬中心查詢。二是業務監督。鄉鎮記賬中心和會計定期對財務進行業務審核,實行誰審理誰負責的制度。三是審計監督。各鄉鎮組織專人定期對村級財務進行專項審計。對審計出來的問題,及時通報,督促整改。由于加大了審計力度,一些不合理開支被取消,全市每年節約非生產性開支達8000多萬元。

(六)建章立制,規范運作

為推動村級會計委托,章丘市在加強領導的同時,也制定了一系列完善的制度,實施四個統一,實現運作規范化。一是統一制定了《農村會計集中記賬管理辦法》、《會計人員職責》、《報賬員職責》、《記賬中心考核辦法》等規定,用以指導和規范村級財務管理工作。二是統一規定各村的報賬員必須在每月的25日前,將集體資金收入全部繳入記賬中心本村的現金專戶,記賬中心會計每月對各村的集體收入資金進行匯總并制作會計報表。各村支出的原始收據,在由當事人、村主要領導簽字并由村民理財小組審核后,每月10日前由各村報賬員到記賬中心集中記賬。三是統一全市農村財務公開的時間、內容和程序,規定每月的15日各村收支情況要在記賬中心和本村的公開欄同時公開,公開內容至少保留15天。四是各記賬中心統一建立村級財務檔案室,采用專門的鐵柜,一村一柜,統一管理村級財務資料。公務員之家

章丘市實行農村財務制度改革,有效解決了多年來農村財務不清造成的種種矛盾,理順了干群關系,堵塞了財務漏洞,取得了明顯成效。2003年,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44億元,地方財政收入7.06億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56元,同比分別增長16.1%、25.7%和7.9%,全市農村出現了蓬勃發展、政通人和的良好局面。

四、結束語

我國農村發展正處在結構變革和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農村財務規范化任重道遠,為了保證農村綜合改革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順利進行,從管理制度和機制等方面進行科學規范,打好基礎顯得尤為重要。村級會計委托制是符合目前國情的有效的財務管理模式,使農村財務工作從制度建設、人員建設等方面逐步走向規范化軌道,對促進農村民主政治建設、社會穩定,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有著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張楚堂,李超楠.我國農村財務管理模式評析[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信息與管理工程版,2006(10):54-55.

[2]李瑞芬.新時期農村財務理論與實踐[M].中國農業出版社,2008(2):66-69.

[3]苗宏.農村財務管理規范化的思路和對策[J].中國集體經濟,2007(3):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