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義內部控制在審計的運用
時間:2022-07-19 05:42:00
導語:小義內部控制在審計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們在大量的工作實踐中發現,良好的內部控制可在相當的程度上減少錯誤的發生,并保障會計資料的完整性,正確性。將內部控制評審作為審計程序的一個重要環節,對于減少審計成本,提高審計效率,降低審計風險,保證審計質量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內部控制評審的內容
(一)內部控制環境,主要內容有:主要負責人的觀念和重視程度,單位組織結構的設置,各種規章制度的建立,執行人的素質以及日常管理情況等。
(二)風險識別及評估,主要內容有:針對單位和村面臨的各類風險,必須建立相對應的內部控制加以防范,減少損失。
(三)內部控制活動,主要內容有:內部控制活動的健全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指被審計單位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和健全,合理,有效的程序。
(四)內部控制的監督,為保證內部控制的效果,必須對內部控制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并對其中的薄弱環節加以修正,以不斷完善內部控制制度。
二、內部控制評審的程序
(一)事前準備,是指首先內部審計人員根據被評審單位的具體情況,充分了解有關工程技術,法律財務,計劃等方面知識。其次調查被審計單位的業務職能,機構設置,功能及內部控制運行情況,確定評審的重點內容和環節,最后制定評審實施方案,要求方案在明確評審目的,范圍的基礎上,確定重點評審的內容和控制點。
(二)現場評審,要求內部審計人員對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按照評審實施方案的要求進行健全性和符合性測試,并將結果記錄與工作底稿為綜合評審提供依據。
(三)評審結果,在審計報告評價中對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作出綜合評價,并指出內部控制存在的缺點以及糾正的措施和可能引起的審計風險。
三、內部控制評審的方法
(一)對內部控制進行健全性測試常用的方法有文字說明法,調查表法和流程圖法。著三種方法互有優缺點,審計人員在實踐中應針對不同單位,不同業務環節采用不同的方法。也可結合使用,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對內部控制進行符合性測試可采用兩種方式
1、業務程序測試,即選擇典型業務,按即定處理程序進行檢查
2、功能測試,即對某個控制環節,選同種業務進行檢查,看內部控制是否發揮了作用。常用的技術方法有證據檢查法,實地觀察法,重復執行法等。
四、內部控制評審標準
(一)對內部控制健全性測試的評審標準主要是健全性,合理性。就是分析該項系統中是否對應當控制的關鍵點都設置了控制,是否存在薄弱環節。分析內部控制系統的布局是否合理,控制職能是否劃分清楚,是否符合單位的實際,是否貫徹成本效益原則和不相容職務分離原則。
(二)對內部控制符合性測試的評審標準就是有效性,就是看該單位的內部控制系統是否能有效的防止錯誤的發生,是否能提高經營效率,規避財務風險,保證國有集體資產的不流失,查證內部控制的可靠性。
總之,內部控制已成為任何經濟組織管理體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但內部控制評審對內部審計人員來講還不熟練,因此我們要在審計實踐中積極探索,不斷總結,加以改進,使內部控制評審走向制度化,規范化的道路。
- 上一篇:詮釋天然林保護工程績效評價及意見
- 下一篇:深入勞務任用情況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