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會計規范建議

時間:2022-12-28 11:23:00

導語:國際會計規范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際會計規范建議

摘要隨著世界經濟浪潮的興起,我國與世界各國之間的經濟協作越來越親密,這就請求我國的會計信息在國際范圍內具有可比性和可了解性,因而我國參與國際會計諧和勢在必行。

關鍵詞國際會計諧和:必然性

近年來,由于跨國公司的不時壯大、世界經濟全球化浪潮的興起和國際資本活動的增強,使得世界各國之間的經濟協作越來越親密。我國由于所處的經濟、政治、社會等環境不同,我國會計報告所提供的會計信息與國際會計存在著較大的差別,但隨著國際交流與協作、國際貿易與跨國公司的開展,越來越請求會計信息在國際范圍內具有可比性和可了解性。因而,我國需求參與國際會計諧和以進一步減少與國際會計慣例之間的差別。我國在會計規范的建立中應當采取何種態度應對,關系到我國會計規范的建立和開展走向,參與國際會計諧和勢在必行。

一、國際會計諧和的涵義

國際會計諧和是指對各國會計標準和會計信息的差別水平加以限制,從而增加會計信息在國際范圍內的可比性的過程。

國際會計諧和不同于國際會計規范化,它是在差別的根底上對差別停止的一種減少矛盾、構成有序構造的過程。是逐漸減少各國會計慣例的差別水平,從而增加各國會計信息的可比性和可了解性的過程。

國際會計諧和是倡議性的,而不是強迫性的,它是參與諧和的各方共同協商的結果,它的最終方向是使先進的會計理論和會計辦法在世界范圍內得到推行和應用。

二、我國停止會計國際諧和的必然性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我國展開會計國際諧和活動,有利于促進國際經濟協作和國際貿易的開展。有利于完成我國與國際會計的接軌,是我國經濟對外依存的客觀需求。

(一)我國經濟對外依存性使會計國際諧和無可選擇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開展,我國經濟的對外依存性也越來越強。我國有越來越多的企業由國內運營企業開展成為跨國公司,它們在國際資本市場上參與競標,這意味著我國經濟曾經融入世界經濟的大潮,也就對我國的會計規范提出新的請求。國際會計諧和能夠減少我國公司在境外上市的籌資本錢和編制財務報告的本錢,加強國際范圍內會計信息可比性、可信性,有利于我國資本市場的安康開展。因而,會計的國際諧和無可選擇。

(二)會計國際諧和是吸收國際投資的需求

在世界經濟大潮中也有大量的外國資本流入了我國境內,構成了眾多的外商投資企業。而良好的國際投資環境不只限于交通、通訊、資金、市場、資源等硬環境,還包括會計、審計、稅收等內在的軟環境。會計的國際諧和契合我國的利益,能夠提升我國公司的會計信息質量以吸收更多的外國投資者,使投資者對被投資企業的財務和運營情況疾速做出決斷,有利于促進國際投資的開展。

(三)國際會計諧和是我國市場環境開展與完善的需求

我國是新興市場經濟國度,正處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期,在市場發育、法律制度等環境方面與其他國度存在較大的差別,開展和完善我國市場環境,縮短我國市場經濟與世界經濟間隔,請求我國會計實行國際諧和。

三、我國會計國際諧和的形勢及所面臨的問題

近年來,我國的變革開放事業不時深化,目前已樹立了有中國特征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我國經濟環境的各種變革,特別是財政部06年的39項企業會計原則和48項注冊會計師審計原則等新規則,闡明我國在國際諧和方面也獲得了一定的成果。這些新規則的推行,標志著順應我國市場經濟開展請求,與國際慣例趨同的企業會計原則體系已在逐漸樹立。它的施行將進步信息的透明度和可比性,將有助于我國及至國際資本市場的開展。

目前,我國會計的國際諧和步伐曾經展開,其重要性也顯而易見,但其開展也面臨著許多問題。

(一)認識上,過火強調有中國特征

在國際會計諧和的認識上,有許多人過火強調本人的做法,強調有中國特征,疏忽了與國際會計規范的諧和與銜接,這在國際經濟交往中不利于我國會計信息的可了解性。

(二)在國際會計諧和方面存在單向諧和傾向

有些會計人員一味地學習國外,而不把我國好的經歷、辦法引見到國外;照抄照搬國外的會計形式與規范,卻疏忽本國的會計慣例、法律環境和經濟背景。在國際會計諧和方面存在單向性。

(三)自創國外經歷和國際會計慣例方面存在片面性

只注重興旺國度的會計形式,而無視了開展中國度和經濟新興的國度;只注重企業會計方面,而無視了宏觀會計和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范疇;只注重傳統會計和報告,而無視了管理睬計、環境會計、社會義務會計、人力資源會計的許多會計新范疇。

(四)會計人員素質良莠不齊

雖然我國具有千萬會計人員。但仍缺乏知曉國際會計慣例的高素質人才,整領會計隊伍的人員素質也良莠不齊,控制新原則、新制度的才能遭到限制。

四、我國停止會計國際諧和的對策

(一)正確認識國際會計諧和,積極參與會計國際化進程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開展,我們必需正確認識國際會計諧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積極推進會計原則的國際趨同。一方面,在會計處置的辦法上,盡量使相似變量和事項用同一辦法處置,以進步財務報表的國際可比性。另一方面,由于中國的特殊環境而本質不同的買賣事項我們要從實踐動身,依照買賣的本質來標準其處置。同時,我國還應積極參與會計國際化的進程,不只要自創國外的先進思想與經歷,還要將中國會計引見到國外。完成雙向諧和。

(二)分離中國實踐,自創國外市場經濟國度的勝利經歷。但要防止照抄照搬

我們應該依據中國實踐狀況引進和吸收國外會計的先進思想與技術辦法。并停止普遍研討,視需求和優劣選擇自創對象,既要注重興旺國度會計。也要積極汲取開展中國度,特別是新興工業國度的會計經歷;積極引見和引進非英語國度的會計經歷;注重引進和吸收國外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宏觀會計等方面的做法;注重國外會計的新開展和新范疇。而我國會計在停止國際諧和時,既不能消極看待,也不能自覺跟進;既不能影響變革的進程,也不能只求數量,不求質量。

(三)培育高素質特地型會計人才。進步會計人員的整體程度

我們應經過國際職業組織積極地、辨證地學習和吸收西方各國會計理論與辦法和國際會計原則中的有益局部;同時也要向國外引見中國會計,完成雙向交流與協作。在國內樹立特地的國外會計研討機構,深化會計教學變革。培育國際會計人才,以站在開展的角度,不時地對國際統一的會計原則加以修訂和完善。在會計教學過程中,應改良和進步會計教育程度,在高校中設置合適于中國國情的國際會計學和比擬會計學,培育高素質的應用型會計人才。另外,還要加快我國審計的國際化進程,保證我國財務報告鑒證的普遍試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