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時代會計發展存在的問題與建議

時間:2022-09-12 02:58:49

導語:網絡時代會計發展存在的問題與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網絡時代會計發展存在的問題與建議

一、網絡時代會計理論的影響

會計基本假設是會計原則和會計方法賴以存在的前提條件,會計基本假設通常包括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貨幣計量這四個基本假設。

1、會計主體。會計主體為確定特定企業所掌握的經濟資源和進行的經濟業務提供了基礎,從而確認了會計計量和報告的空間范圍,并嚴厲地限定在這一特定的范圍。互聯網的運用,使得電子商務和網絡營銷活動十分普遍,網絡會計也由此發展起來。然而網絡會計需要借助網絡功能對資產等諸多會計工作任務或市場變化的需要進行迅速地聯合或重組,同時具有其不可替代的彈性與靈活性,給會計主體的認定帶來困難。

2、持續經營。持續經營有效解決了很多常見的資產計價和收益確定的問題,同時也為資產與負債的劃分提供了準確的數據。然而網絡時代的到來,也使得網絡化的經濟環境中企業的經營活動面臨著巨大的風險,企業的發展使得企業之間被兼并的可能性隨時發生,其經營活動具有“暫時性”。再加上網絡公司經濟資源的快速流動,導致以持續規劃為假設的傳統會計的主要地位逐漸受到了假設的清算會計的挑釁。同時也否定了持續經營和會計分期假設。如果企業不能持續規劃經營時,必須在清算假設下變成破產或重組的會計步驟。

3、會計分期。會計分期假設是會計信息對是持續經營假設的一個必要的補充,會計分期為定期報告企業財務狀況、確定經營損益提供了前提,同時在于會計信息具有及時性、可比性。網絡時代的會計信息最大的特征是信息傳遞的迅疾和及時。傳統的報告制度顯然已經無法滿足當代外部信息使用者和管理者對信息傳遞及時性要求。網絡會計信息系統可以實現會計信息的網上,企業管理者可以隨時通過在線訪問獲取最新的會計信息,以便達到減小投資風險的目的。傳統會計分期通常主要以結算盈虧和編制財務報表為主。在網絡會計下,可以依據計算機強大的傳輸功能及時傳送財務信息,而不必等到會計期間終結,實現了會計的適時動態化和實時化,財務信息的和使用在會計分期假設的劃定上可以實行不等距會計期間核算。

4、貨幣計量。貨幣計量以采用幣值穩定的貨幣來綜合計量為前提的,劃定了會計的計量辦法,規定企業的經營成果可以利用貨幣來反映。貨幣計量在堅持幣值穩定的假設下逐步增加非貨幣信息,它可以改變計量辦法,增加了會計主體所面對的貨幣危險,打擊了貨幣穩定假說。

二、網絡時代會計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可靠性的缺失

會計信息缺乏有效的確認標識,會使會計信息接受方懷疑財務數據的真實性,傳遞的準確性是會計信息系統安全風險的主要形式之一。隨著犯罪技術的日趨復雜化,系統犯罪的逐漸隱蔽化,導致會計信息安全風險損失越來越大,因此,需要企業做好重要信息的保密工作。網絡時代的發展實現了會計信息資源的共享,在傳統會計下,會計信息的真實完整性是通過白紙黑字、相關簽字蓋章及內部控制制度來確保的,然而信息技術的發展導致了組織控制功能的弱化。由于惡意攻擊,導致網上泄密和黑客的惡意攻擊屢屢發生,也有可能會在信息傳輸過程中,被競爭對手進行惡意破壞性的修改或者非法截取。

(二)計算機系統的安全性不高

計算機會計信息系統的安全性對信息化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會計系統中的一些內部機密數據如果被非法竊取,將會導致重要信息的泄漏,通常來說黑客攻擊和會計系統數據庫本身的安全漏洞是泄露的主要渠道。黑客攻擊通常是借助破譯工具對密碼進行分析,利用密文進行解密的方式。為了達到竊取的目的,采取竊聽、重發攻擊、迂回攻擊、假冒攻擊、越權攻擊等。系統漏洞給破壞者提供了威脅系統正常使用的機會。

(三)網絡會計內部管理體系不完善

目前,網絡會計安全管理的工作流程還在探討之中,尚未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管理體系。會計是對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全面系統的反映,隨著網絡的出現使社會的各個領域發生了重大變化,會計領域也不例外,傳統會計已不能很好地適應網絡經濟的發展,網絡與會計的融合是對現行會計規則的挑戰,對傳統會計理論與方法的研究必定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三、網絡會計發展面臨問題的對策與建議

(一)建立網絡會計電算化制度

首先是要建立操作控制制度,相關人員錄入的數據都要經過嚴格的審批,數據存儲和處理相隔離都要設置權限限制,添加操作人員身份的密碼控制;其次是加強系統維護控制,對系統硬、軟件進行的安裝、修正、擴展和備份等方面的工作需要定期進行的檢查并做好記錄。在軟件修改、升級過程中必須確保會計數據的安全性。加強內部牽制,并能夠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不斷發揮系統的運行效益。

(二)完善會計內部的管理

首先是做好對數據的管理和控制,在輸入系統前的數據都要經過業務的經辦人、批準人、簽約人的電子簽字認證,同時要要求將計算機記錄的原始數據打印在紙張上。其次是做好規范日常操作管理,日常操作管理指是保證會計信息的安全與完整的基礎,如果操作管理制度不健全會造成系統內會計數據的破壞或丟失,甚至造成會計數據的錯誤,或者是在系統發生故障時不能恢復會計資料。

(三)做好網絡安全管理

1、構建控制系統,首先要建立崗位責任制。會計業務處理人員不能和會計軟件保管人員要分開。其次是建立嚴格的硬件操作規程,并制定操作規程,做到各崗位之間都有一定的內部牽制作保障。

2、在健全內部控制的基礎上,在操作系統中建立數據保護機構,自動識別有效的終端入口能夠有效抑制惡意攻擊和黑客的侵入,當出現有非法用戶登錄或錯誤口令超限額使用時,系統會鎖定終端并立即報警,有效的增強了安全防范能力。

3、在軟件功能上需要強化退出系統時的強行備份功能,用戶再次進入系統時能夠及時發現數據文件的改變。同時也要增加必要的限制功能。修改功能可以提高會計系統的實用性,在會計處理中有必要對修改功能加以限制,一經修改必須進行復核,對已經記帳的憑證系統不提供直接修改帳目的功能,在會計信息的處理中,安全系統應予以標識,確保系統的某些設置不能再執行第二次。

4、建立必要的法律法規.網絡會計安全問題實質就是法律問題。網絡財務除了需要制定一套完整的包括各國相關法律在內的國際法律體系,還要把網絡財務安全納入法制化軌道。在數據量相對比較大的服務器上均安裝備份設施,這些服務器的備份模式可以減輕由于數據備份而產生的網絡壓力和負載,提高企業領導對會計系統安全風險的認識,提高系統使用人員能夠自覺遵守各種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避免實際工作中的差錯,讓他們站在更高的視角上觀察問題,思考問題,及時發現系統的安全風險,減少系統安全風險。

5、加強對硬件的管理,由于計算機系統本身具有脆弱性,這就提醒我們應該從硬件投入和管理上兩個方面進行提高。企業也要加強對計算機硬件的投入,定期更換計算機設備,進行必要的設備保養。總之,網絡時代的會計信息最大的特征是信息傳遞的迅疾和及時。傳統的報告制度顯然已經無法滿足當代外部信息使用者和管理者對信息傳遞及時性要求。會計領域在新的歷史時期的發展提供了難得機遇,需要我們按照網絡技術對會計工作的高標準要求,推進會計的不斷發展。網絡會計信息系統可以實現會計信息的網上,企業管理者可以隨時通過在線訪問獲取最新的會計信息,以便達到減小投資風險的目的。

作者:王星星 耿慧敏 單位:大連財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