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困境與出路
時間:2022-10-26 11:19:31
導語:農村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困境與出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根據《“十三五”全國旅游公共服務規劃》,改善國民旅游休閑整體環境,加大鄉村旅游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至關重要。《四川省“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也明確提出,旅游是四川最大最突出的優勢,也是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圍繞美麗新村建設,推動鄉村旅游規模化、產業化、品牌化發展,將四川省打造成為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的鄉村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四川省達州市北山鎮(以下簡稱“北山鎮”)自古詩風鼎盛、人才輩出,自現代以來,詩人異軍突起,詩歌作品碩果累累,形成在達州乃至四川獨特的詩歌文化現象——北山鎮詩人群體,擁有豐厚且亟待發掘的文化資源。本文以北山鎮為例,分析農村地區發展文化旅游產業的歷史基礎與現有資源,探討農村文化“詩歌之鄉”體驗園發展過程中的困境與出路。
一、北山鎮發展農村文化旅游產業的基礎
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北山鎮人民創造了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不僅有獨具特色的現代文化,也有燦爛多姿的自然風景,為打造北山鎮“詩歌之鄉”體驗園提供了豐富的旅游資源。(一)四川省政府命名的中國“詩歌之鄉”北山鎮位于通川區北端,是達州北部重要城鎮,素有“巴達咽喉”之稱。北山鎮自古詩歌鼎盛、名人輩出,自清代以來就一直文風鼎盛。而今,北山鎮籍學子遍及全國各地。尤其是建國以來,出現了以梁上泉為代表的眾多北山鎮詩人,這些詩人在詩歌創作的同時,在歌詞創作方面也蜚聲全國。其中,梁上泉的《小白楊》家喻戶曉,梁芒的《集結號》音樂傳遍神州;青年詩人鄧成彬近年來潛心歌詞創作,出版了歌詞集《一起精彩》。此外,一直生活在北山鎮的魏賢楷等,也出版有詩集。(二)當地豐富的古建筑、古文化遺址資源北山鎮的旅游資源主要以詩歌文化為核心,向外依次為其他文化資源和自然資源。詩歌文化資源主要是以梁上泉、梁上明、楊伯云、張喜道、夏長元、鄧成彬、魏賢楷等詩人及其代表作品。其他文化資源包括:(1)遺址遺跡:蘇坪寺、禹王宮、鐵佛寺、寨子門、龍王廟,以及衙門村的清朝古建筑群等古代文化資源;(2)民間習俗:每逢傳統佳節,北山人民登東面拾階而上,到點兵山進行祭祀朝拜;(3)民間文學:以巴渠童謠為代表的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自然資源包括:(1)水域風光:洞灘河、板橋河、江陵水庫、大灘溝水庫等;(2)自然農業:核桃種植、紫薇花種植、魚塘垂釣、柑橘園、李子園等;(3)由自然資源衍生的特產:通川燈影牛肉、達州脆李、紅海游龍酸辣粉、雞油大湯圓、順江薄餅、沸騰鵝腸、松菌燉雞、通川柑橘、石鍋魚等。充分利用北山鎮的詩歌文化資源,打造北山鎮“詩歌之鄉”體驗園,將發展先進文化具體化、符號化,實現由“虛”向“實”的轉化,這一創意具有前瞻性、創意性。這不僅可以尋找發展文化的符號載體,也可以為四川省達州市建設旅游文化中心尋找突破口。
二、北山鎮發展農村文化旅游產業面臨的困境
(一)開發粗糙,影響力小。當今國內小城鎮規劃普遍欠缺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支撐。北山鎮旅游資源豐富,具有極大的開發潛力。但該鎮的規劃建設缺少專業技術、管理人員,文化資源開發經驗不足,前期規劃理念落后,對當地文化研究不夠詳細深入,未能形成品牌效應。山水資源開發是國內旅游資源開發最多的板塊,北山鎮也不例外。2012年,北山鎮決定憑借獨特的山水資源,重點開發黑糜峰、豐梅嶺、北山、寶山、荷花、明月等六大山水資源板塊,前幾年對農村基礎設施進行了建設與完善,但該規劃缺少特色,太過注重基礎設施建設,而忽略了文化塑造。(二)主次顛倒,不合實情。受大多數詩歌體驗園的影響,北山鎮目前的詩歌文化開發以《詩經》等古代詩歌為主,同質化現象嚴重。2014年底,該鎮豐登村已修建了一條800米的詩文展陳走廊,以適當的符號載體,設置了中國自《詩經》開始3000多年來的代表作品、詩人、流派等方面,凸現“3000年華夏詩歌路”、“六藝”景觀、“詩人會所”,但目前的詩文開發內容缺少特色。開發內容沒有集中在清末之后的近現代,與北山鎮的實際情況不符合,并缺乏地方特色。(三)內容單一,缺乏底蘊。詩歌取材來源于一方水土,反映的是一個地方的民風民俗。但目前北山鎮的詩歌文化開發僅集中于詩歌方面,停留于詩歌文本展示階段,對于詩歌的來源和所映射的時代背景、民風民俗結合較少。(四)新詩式微,發展困難。北山鎮詩歌文化的發展也存在危機,主要在于它的代表詩人及作品多為現代詩人和新詩,而傳統詩詞較少。近年來,中國傳統詩詞受到群眾的喜愛,各地舉辦傳統詩詞大會等活動。傳統詩詞熱、新詩對群眾的吸引力弱,且詩歌不似小說那樣通俗易懂,其本身對人的文化層次需求較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北山鎮農村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
三、北山鎮農村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特色化、品牌化戰略
小城鎮在與城市相比有較大劣勢的情況下,在文資源開發方面要在“特”字上做文章。北山鎮被譽為“中國•達州詩歌之鄉”,入手點為北山鎮獨特的詩歌文化,從精致性專業性、詩歌民風相結合、突出亮點重點、創新形式四個方面打響北山品牌。(一)開發精致,注重專業。首先,體驗園的整體建筑規劃要統一而不單一,每個建筑物都應展現其承載的文化內涵;其次,內容要豐富飽滿,環環相扣,避免出現小景點間一盤散沙的情況;再者,詩歌體驗園,重在詩歌,“體驗”二字要著重詩歌的解讀與外化,輔以相應的場景設置有利于提高游客游覽體驗,直接表達詩歌內涵。設計內容應該盡量避免與國內其他詩歌園的重復和同化。將北山鎮的山水資源與詩歌文化、民風民俗相結合,形成依山傍水的詩歌園地。這一做法不僅能以北山鎮的實際景觀為依托,用大規模規劃、開發代替小規模的、只有詩歌文化的文化景觀,同時以北山鎮的地理環境、民俗民居為背景,更加自然的將詩歌文化與北山鎮的民俗文化相結合,具有北山特色,打響北山品牌。(二)突出重點,主次分明。例如以梁上泉為代表所創作詩歌為主,其余中華傳統文化應作為北山鎮的詩歌內容的補充呈現,避免將不屬于北山鎮特色的詩歌文化作為開發的主要內容,主次分明。(三)詩人結合,提高素質。詩歌是詩人對民風民俗的提煉,民俗文化是詩歌的外化表現。在詩歌園內將北山鎮的民風民俗的歷史發展同時展現在游客眼前,有利于游客更好的理解詩歌。同時加強民宿、食品特產等開發,以農家樂、采摘園等形式體現。開發商和政府在前期應對村民進行培訓,以提高村民的素質,適應旅游的需要。引導他們不斷探索與適應游客文化,開闊村民視野,提高認識水平,為城鎮化發展打下思想基礎。同時,提高村民在旅游方面的專業技能,充分發揮群眾力量,實現警民聯防,將傳統古建筑保護納入村民委員會的工作。(四)凸顯亮點,擴大宣傳。在詩歌文化有所式微且北山鎮古代詩歌較少的大背景下,打造北山鎮詩歌品牌要突出北山鎮亮點,利用互聯網等新興方式進行宣傳。在內部形式上,通過視頻展示、游客互動等形式增強詩歌園參觀的趣味性與吸引力;在網絡平臺上建立北山鎮詩歌體驗園官方網址,除詩歌園簡介以外,重點設置北山鎮民風民俗和詩歌專欄,對每周的北山鎮的新變化進行播報,利用互聯網傳播的迅捷性,吸引更多游客。
四、北山鎮發展農村文化旅游產業的建設規劃
(一)建設詩歌文化體驗園。針對北山鎮詩人群,設計北山詩歌展示館,重點突出梁上泉與《小白楊》,梁芒與《集結號》,青年詩人鄧成彬與《一起精彩》三個部分;針對定居北山鎮的梁上明、楊伯云、張喜道、夏長元等詩人,設計北山詩歌體驗館,主要包括如下。1.小白楊館:梁上泉簡介;《小白楊》全詩;《小白楊》歌曲視頻及背景故事視頻播放;《小白楊》塑像及軍人生活情景塑像群。2.青年詩人館:梁芒、鄧成彬簡介;主要作品展示及解讀;視頻展示。3.當地詩人館:梁上明、楊伯云、張喜道、夏長元簡介;達州籍詩人作品、手稿、生平事跡等收藏展。(二)建設農耕文明和生態文化體驗園。北山鎮應結合該地農耕文明和生態文化,推出系列體驗園,形成環繞格局,主要包括如下。1.農耕文明體驗園:培植原生態人文景觀,視頻展示北山鎮人民生活情景(包括生活情景拍攝,特色文化展示等),展示北山鎮人民生活情景塑像。2.生態文化體驗園:建設生態文化休閑旅游中心,以自然環境優美的“大風湖”(大灘溝水庫)為中心,建設生態農業基地和旅游接待中心。
五、結語
作為“十三五”期間的重大戰略決策,農村地區因地制宜發展特色文化旅游產業至關重要。綜上所述,當前我國(尤其是巴蜀地區)農村文化旅游發展,主要面臨資源開發粗糙,影響力不大,生命力不強,缺少特色;開發內容主次顛倒,與實際情況不符合;文化旅游內容單一,對于民俗、經典文化結合較少;傳統文化開發較少,發展現代文化有所式微的困境。因此,要發展農村文化旅游產業,必須打造特色化、品牌化戰略;以當地經典文化為主要內容,抓住亮點;體現民風民俗,創新參觀形式;注重獨特的同時注意開發的“精致”與“專業性;提高當地人民的素質,推動我國農村文化旅游產業發展躍上一個新臺階。
作者:薛茜茜 莫維佳 易昱作 單位:西南大學文學院
- 上一篇:體育旅游產業發展對策研究
- 下一篇:森林旅游產業存在問題及發展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