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民營企業融資難原因及對策
時間:2022-03-17 04:56:00
導語:論民營企業融資難原因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民營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分析
1.民營中小企業尚未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財務管理和經營管理不規范。
民營企業大多是以家族經營、合伙經營等方式發展起來的。許多民營中小企業(以下簡稱“中小企業”)沒有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產權單一,企業規模小,科技含量低;經營行為短期化以及負債多、積累少,投資規模與市場競爭力不足,抗風險能力低,容易遭到市場的淘汰;財務管理和經營管理不規范。據調查,有80%的中小企業會計報表不真實或沒有會計報表。此外,由于一些中小企業存在逃避銀行債務、多頭抵押等情況,因而其資信等級不高。由于銀行對其缺乏足夠的信心,為保證信貸資金的安全,降低成本和提高經濟效益,銀行不愿冒險向中小企業發放貸款。
2.中小企業板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作用有限。
《國務院關于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指出,分步推進創業板市場建設,完善風險投資機制,拓展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在此精神的指導下,2004年5月27日中小企業板在深圳證交所正式啟動。建立中小企業板,可以避免中小企業過度依賴銀行貸款,為中小企業創造了直接融資方式,有利于拓寬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但是一些經濟學家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們認為,中小企業板固然為中小企業提供了一條通過資本市場進行融資的途徑,但并不會成為上千萬家中小企業最主要的融資渠道。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訪問時指出,發展面向中小企業融資的資本市場的方案,實際上只能部分地解決高風險、高回報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我國在今后很長一段時期內資源稟賦結構的特點都將是資本相對稀缺、勞動力相對豐裕,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將始終在我國中小企業中占據主要部分。但是,由于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的自身特點,多數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很難像高科技型中小企業那樣成為高收益、高成長型的企業,因此,通過資本市場來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方案,對這些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是沒有太大幫助的。
3.國有銀行惜貸嚴重。
國有銀行(以下簡稱“銀行”)惜貸的原因,可以從信息不對稱、交易成本的角度來分析。由于信息的不完全和不確定性,借款人擁有信息優勢,貸款人很難收集到有關借款人的全部信息,或者收集、鑒別這些信息需要花費巨額成本。中小企業大多處于初創期,不僅數量多、規模小,而且單個企業需要資金量少、財務管理透明度差,這就造成中小企業信用水平極低。此外,大多數中小企業處于競爭性領域,所面臨的經營風險和淘汰率高,融資風險大,投資回報相對較低,因此銀行對中小企業的信貸將可能成為超過其自身承受能力的信貸,而中小企業也不愿按銀行的要求提供相關會計信息。為了降低貸款風險,銀行必須大規模搜集中小企業信息,如此一來,致使銀行的貸款成本和監督成本上升。銀行由于缺乏有關中小企業客戶風險的足夠信息,不能做出適宜的風險評價。此外,中小企業與大企業在經營透明度和抵押條件上的差別,以及銀行追求規模效應等原因,大型金融機構通常更愿意為大型企業提供融資服務,而不愿為資金需求規模小的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
4.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制度不完善。
我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試點自1998年開始。2000年8月24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鼓勵和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若干政策意見的通知》。截至2001年底,全國已組建為中小企業服務的各類擔保機構360多個,省市兩級信用擔保體系和商業擔保機構覆蓋了約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300個地市,已為中小企業提供貸款擔保100多億元。我國的擔保體系是以政策性融資擔保為主體,以政府出資為主,民間資本介入很少。政策性擔保機構無需自負盈虧,追求的是社會效益,不符合擔保的高風險性質,有可能使擔保規模過大,使擔保變為福利。當銀行考慮到一旦出現代償額過大或集中代償的情況,擔保機構無力代償時,反而會不愿意向中小企業貸款。此外,我國目前的中小企業信貸抵押折扣率過高。一般來說,中小企業規模小,可抵押物少,但現行的金融制度對信貸抵押物的折扣率規定過高,使得許多中小企業無法獲得足夠的信貸資金。
二、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對策
1.加強中小企業的公司治理建設。
我國很多的中小企業還具有明顯的家族特色,用人方面任人唯親,家族成員占據重要管理崗位,決策上獨斷專行。這種管理模式不利于中小企業引進優秀的管理人才,不利于提高中小企業經營決策的科學性,加大了中小企業的經營風險,降低了中小企業的信用水平,導致銀行和投資者不愿向其貸款和投資。鑒于此,中小企業應走產權主體多元化的道路,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實行公司制改造,解除家族制對其發展的束縛,進行所有權結構調整,引入優秀的管理人才,提高經營效率,降低經營風險。這樣才能提高信用水平,增強融資能力。
2.發展融資租賃融資。
融資租賃融資的優點在于:①限制條件少,能迅速形成現實的生產力;能使中小企業保持技術及設備的先進性,提高產品競爭力;與發行股票、債券或通過銀行借款等方式相比,受到體制、企業規模、信用等級、負債比率、擔保條件等方面的限制較少。②融資風險小,中小企業有權選擇自己最需要的設備,掌握設備及時更新的主動權。由于租賃期內設備所有權屬于出租人,租賃期屆滿時承租人有購買或歸還租賃設備的選擇權,設備過時的風險就由出租人承擔了,有效規避了設備的無形損耗風險。中小企業出現經營不善無力交付租金時,出租人只能收回設備。與債務融資下的破產清算相比,融資租賃融資的財務風險更小。③保持中小企業財務的合理性與安全性。一方面,避免了流動資金的一次性過多占用,增強了中小企業資金的流動性;另一方面,與股權融資相比,融資租賃融資可避免對股權的稀釋。④能夠產生節稅效應。按照我國稅法的規定,租賃設備的折舊由承租人提取,承租人支付的租金中所包含的利息和手續費均可從稅前扣除,從而使承租人得到了減稅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