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證券市場監管問題探究

時間:2022-02-17 03:30:00

導語:我國證券市場監管問題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證券市場監管問題探究

摘要:證券市場監管一直是困擾與制約我國證券市場發展的主要問題,特別是最近我國股票市場所暴露出的諸多問題,使得如何加強證券市場監管成為當前經濟學界的熱點之一。作者從我國證券市場現存的問題出發,分析了我國證券市場監管現存的問題,并對完善我國證券市場監管體制提出了對策建議。

關鍵詞:證券證券市場監管

一、我國證券監管體制現存的主要問題

(一)相關法律的不完善

雖然近幾年來政府有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規范證券市場的法規、條例,《證券法》也于1998年底在九屆人大六次會議上通過并于1999年7月開始實施,但缺乏相應配套的實施細則和相關法律,如《證券交易法》、《證券信譽評級法》、《信托法》等,對于一些我國尚未定位或尚無條件開辦的領域以及現階段解決不了的問題、有關企業收購和資產重組的法律界定問題等,現有法規更是未能給出既符合中國國情又接近國際慣例的明確規定。而證券法規體系不完整不可避免地帶來可操作性差等問題,監管所依據的法律法規尚不健全,滯后于證券市場的快速發展,增加了監管難度。

(二)缺乏統一的監管體制,各監管部門協調合作不足

我國的證券監管體制還沒有實現集中統一管理的目標,政出多門的現象依然存在。依據目前的有關規定,中國證監會只對股票、期貨市場進行監管,對債券市場并無實際的監管權利,債券市場仍由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進行監管,從而在證券市場監管體制方面仍然存在多頭管理的格局。各個監管部門之間缺乏有效的協調合作。現在有些問題的監管僅靠證監會很難勝任,而我國在各監管部門之間的協調方面明顯不足,職能、層次不明晰,沒有一套嚴密有效的措施來確保其履行職能,并使其承擔相應責任,造成事后監管大量存在,降低了監管的效率。

(三)政府監管職能錯位

與成熟市場經濟國家政府對資本市場的監管相比,我國政府的監管存在明顯的職能錯位,這也是目前我國證券市場中存在的最大的問題,并由此造成政府監管效率下降和行業自律作用的削弱。目前政府監管部門疲于應付證券市場中不斷出現的經常性的問題,缺乏中長期的證券市場戰略規劃研究,同時在監管手段上,仍注重計劃與審批手段,將指令性管理手段照搬于證券市場。這種違反證券市場運作的強制性管理方法往往成為證券市場秩序混亂的誘因,也是幾年來證交所自律作用微弱、證券企業協會形同虛設,發揮不了應有的自律功能的主要原因。

(四)證券業協會、證券交易所的自律機制尚不健全

證券交易所、證券業協會是行業自律的主要承擔者,但在我國,由于缺乏有效的自律機制,證券交易所、證券業協會尚未真正承擔起此項功能。中國證券業協會早在1991年8月就已成立,但其作為全國最大的行業自律組織,并沒有充分發揮應有的自律功能。尤其是在制定全國性行業自律管理規則、開展證券從業人員的培訓、對證券經紀人員執業資格的考核、認定和管理等方面顯得比較滯后。目前,我國證券市場日常管理性的自律管理主要由上海和深圳兩個證券交易所進行,而各交易市場之間為了自身的利益競爭激烈,監管規則和力度相差甚大,未能達到統一、協調、強化的自律管理效果。而忽視證券交易所作為一線監管部門的功能,等到證監會對違法、違規行為進行查處時,事態可能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

(五)信息披露制度尚不規范

信息披露制度是證券市場發展的基石。一個有效、規范、成熟的證券市場的最大特征就在于信息披露的充分性、有效性和及時性,以及信息在投資者中分布的均勻性。而我國目前在這一領域存在許多問題。第一,信息披露的滯后性導致了頻繁的內幕交易及小道消息彌漫市場;第二,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原則未得到貫徹;第三,信息披露不夠充分,許多公司為了粉飾自己的經營業績,在年報上做手腳,故意回避一些對自己不利的重大問題,致使投資者無法真正了解公司的經營管理能力,也就難以做出理性的投資決策。

二、完善我國證券監管體系的建議

(一)不斷加強與完善《證券法》及相關法律體系的建設,實現“依法制市”

完善證券法規體系,建立健全的證券管理法規體系是一國證券市場健康、規范發展的前提,西方成熟的證券市場的發展一般都經過了“問題一反思一立法”這樣一條法制規范化道路,而新興的中國證券市場則沒有必要等股市出現大的波動或挫折再來立法加以規范,可以在借鑒他國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國證券市場的現狀以及對前景的客觀分析來完善法規體系,完善證券市場的法律法規,使監管部門在實施監管時有法可依,盡量避免亡羊補牢的情況。《證券法》的出臺對我國證券市場今后的健康、規范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但是仍有許多問題被回避或未解決,因此其他一些相關法律法規在條件成熟時也應相繼出臺。如以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為宗旨的《投資者保護法》和《投資咨詢法》,以規范企業以并購行為為目的的《企業兼并收購法》都應出臺,使之與《證券法》及其他現行法規形成一套協調運行的法規體系。此外,國有股、法人股的上市也必須借助法規加以界定和完善。

(二)完善證券市場管理體制

世界各國雖因國情不同及證券市場發育程度的差異而選擇了不同類型的證券管理體制,但在監管上都強調政府監管和自律組織監管并重,形成雙管齊下的格局。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設有專門的或單一的政府監管證券發行與交易的監管機構,只是在結構上不同而已,但無論如何,政府監管組織的主體構成是明確的,權力是相當大的。鑒于此中國證監會應對全國證券市場進行統一監管,改變目前中國證監會只對股票、期貨市場進行監管,對債券市場并無實際監管權力的狀況。債券市場的監管權應由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移交證監會,從而消除證券市場監管體制方面的多頭管理格局,形成統一的監管體系。針對目前我國證券市場面臨的政府監管職能錯位問題,實現“三個轉變”和“一個改變”。“三個轉變”指:一是轉變監管目標,即從保市場高價位、保企業高溢價發行為主,轉變為以保護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利益和保障市場機制正常運作為主;二是轉變監管內容,即從政府直接對證券的投資價值進行把關為主,轉變為把主要精力放在保證信息披露的真實性和全面性;三是轉變監管方式,即從行政控制和審批為主,轉變為更多地為市場正常運作創造條件最大限度地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一個改變”指改變股票發行與上市的行政審批模式,取消額度控制。

(三)加強證券市場主體及相關機構的自律能力

1.減少證券業協會的行政色彩。我國的證券業協會成立于1991年,受當時環境的影響和條件的限制,協會的領導班子由有關部委的負責人組成,行政色彩濃厚,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自律組織,而且它在證券監管中發揮的作用有限,因而有必要借鑒其他國家證券業協會在市場監管中成功的經驗,對我國的證券業協會加以改造:第一,將證券業協會逐步辦成非官方的民間機構,協會的領導成員由其會員大會通過民主選舉在會員中產生,使證券業協會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自律組織,而不是政府部門的附屬物;第二,制定切實可行的協會規章和規則,監督會員遵守國家證券法規和協會的自律規則,對違法違規行為給予處罰(包括警告、罰款、停業等);第三,在授權范圍內,負責協調和仲裁會員之間的證券交易糾紛;第四,協會應充分發揮其在證券市場與證券主管部門之間的紐帶作用,促進證券市場的規范發展。

證券市場發展不僅是監管部門的事情,更是廣大證券市場參與者的事情。為了強化行業自律,可以由證券業協會對各類市場參與主體(如上市公司、證券經營機構、中介機構等)的市場表現進行考核和評分,公布考核結果。對考核好的機構,其業務經營在同等情況下享有優先權,這樣不僅證券市場的自律行為有了比較堅實的基礎,而且維護了證券業協會在行業自律中的重要地位。

2.強化證券交易所的自律功能。我國滬、深兩個交易所都屬于會員制的自律組織,他們處于證券市場監管一線,已部分承擔證券市場的監管任務,但同時在日常監管中也存在不少問題。應當進一步強化證券交易所作為一線監管部門的地位和職能,明確其在因監管不力而造成或加劇的違規違法行為中所應承擔的責任,從而督促其加強對上市公司和投資者監管的力度。減少證監會在監管中的行政干預色彩,增強其對上市企業以及證券市場各參與者的監管手段和能力。尤其要注意的是,在監管過程中,要加強對行為和過程的監管,而不僅僅是對結果的監管,對監管者而言,行為本身比結果更值得關注。所以必須在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改進和完善:第一,在現有的基礎上不斷改進和完善交易所的組織機構和規章制度,逐步形成會員大會、理事會和交易管理人員的合理分工,建立規范化的注冊和監管程序。第二,交易所要能真正貫徹公平、公正和公開的“三公”原則,保護投資者的正當利益和合法利益。第三,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規范上市公司行為,增強市場透明度,以有效地保護投資者的利益。持續的信息公開制度有利于消除證券市場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對稱,抑制內幕交易行為和欺詐行為,實現證券市場的透明與規范。我國也即將采取季度披露制度,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目前一方面要進一步完善企業會計制度,使我國會計制度進一步向國際會計制度靠攏;同時要加大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監管的嚴格程度及處罰力度。最后,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中引入民事責任,促進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及時性、完整性和規范性。建立和完善證券交易即時控制系統,保證市場高效、安全地運行。明確各監管部門的職責,搞好監管部門的協調。

(四)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我國目前的信息披露制度尚不健全,需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完善:第一,加強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監管。年度報告和中期報告是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的重要方式,臨時報告是上市公司的信息渠道,故應對上市公司上述三種報告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及時性加以嚴格的審查。第二,加強對交易所信息披露的監管。交易所的信息披露主要指向市場公開的行情與公布信息。交易所目前通過衛星通訊的方式從網絡信息。在信息披露方面反映較多的問題是聯網掛牌信息公司不夠規范,交易所對在網上的信息的內容缺乏監管,還應該引起監管部門的重視。第三,加強對媒體信息披露的監管。媒體信息披露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信息內容缺乏權威性和可靠性,而且往往誤導投資者;信息內容一般沒有深度加工,信息大量重復,價值不高;缺乏系統性和完整性。這種狀況應該盡快得到重視并改善。第四,保證信息披露的時效性和信息公布的均勻性。證監會和交易所在加強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監管的同時應建立信息即時公布制度,并保證信息傳輸的通暢性。第五,證監會應籌備建立全國性的中央信息系統,以保證信息披露的統一性、準確性和均勻性。

三、結論

隨著我國加入WTO后,我國證券市場將會面對新的機遇與挑戰,證券市場將會面對更多的風險,證券市場將會更加開放,這要求我們必須盡快建立完善的證券市場監管體制。但是,證券市場的監管問題,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決的,建立和完善我國的證券市場監管體系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我們不能苛求證監會或其它行政部門馬上拿出一個成熟的方案,而是一個吸取過去的經驗教訓而不斷發展的過程。同時,證券市場監管機制的完善也不僅僅是政府和證監會的事情,除了要求各個證券交易所及注冊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師事務所等相關單位的大力配合外,還需要各上市公司的大力支持。此外,這也離不開廣大專家、學者不斷對如何對證券監管體制的完善進行不懈的探索。

此外我們還應該認識到,證券監管體制不完善絕對不是洪水猛獸,這是每個國家在發展證券市場的過程中都會遇到的正常現象,即便是當前世界上證券市場最發達的國家美國也有同樣的經歷,而且就是現在他們的證券市場監管體制仍然不是十全十美,仍在不斷發展與完善。比如,最近美國第七大公司安然公司宣告破產,就說明了這一問題。

總之,面對目前我國證券市場的監管問題,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冷靜地對待,不斷探索,認真地解決,就能規范我國證券市場的運行,促進證券市場的不斷完善,并能更好迎接加入WTO所帶來的國際資本挑戰,充分發揮證券市場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