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區域金融中心的可行性及措施分析

時間:2022-05-03 04:57:14

導語:建設區域金融中心的可行性及措施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設區域金融中心的可行性及措施分析

1區域金融中心的概念及其特征

區域金融中心是金融中心的一種。通常所說的區域金融中心是指在某一區域內金融機構聚集、金融市場發達、金融交易活動頻繁,融通集散資金功能強,且對區域經濟能產生極化和擴散效應的中心城市。區域金融中心主要在某一區域內發揮輻射作用,充當該區域金融交易的樞紐,主要從該區域吸納集中資金,再將其中的大部分用到該區域[1]。區域金融中心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幾點:一是具有相當規模的證券市場、銀行業市場以及金融衍生品市場;二是在金融交易方面,資本流通存在相當便利的條件,具有便利自由的交易市場;三是金融業發展密度高,作為載體的城市本身就是工商業發展中心城市,在本區域中擔當重要地位,對周邊地區的經濟、社會以及金融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輻射和影響力;金融機構以及金融方面的人才集中,信息交流方面,信息較為充分,能夠充分發揮市場作用[2]。

2武漢建設區域金融中心的優勢與條件

從金融中心形成所需要的地理位置、武漢建設區域金融中心具備明顯的優勢。(1)歷史傳統。武漢作為區域金融中心歷史悠久,漢口地區曾為金融重鎮,擁有國內頗有影響力的金融業聚集區。19世紀中葉,漢口即有現代銀行業與傳統票號、錢莊并存的局面。20世紀初期,漢口現代金融業快速發展,至1926年北伐戰爭前夕,本國銀行發展為52家,外資銀行增至20家,錢莊200余家。到1947年,漢口的國內商業銀行發展到60家,保險公司43家,中國農民銀行總部一度設在武漢,其他一些本國銀行亦在漢設立分支機構,逐漸形成了包括拆借市場、國內匯兌市場、票據貼現市場、證券市場、貨幣兌換市場在內的金融市場。漢口一度成為中國第二大對外通商口岸,中國四大金融中心之一[3]。(2)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武漢市位于江漢平原東部,長江中游與長江、漢水交匯處。既是地處中部需要加快改革開放和改造發展的老工業基地,又是具有承東啟西的功能,能夠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中心城市。隨著武廣高鐵的開通運營、武漢新港的規劃建設,以及天河機場邁入中國“千萬人次”機場行列,武漢正由“九省通衢”向“九州通衢”穩步邁進。武漢與北京、上海、廣州等中國主要大城市間將實現高速鐵路直接相連,成為全國高鐵客運專線網的主要樞紐城市。以武漢為中心,1小時左右到達湖北省內各主要城市,2小時到達鄭州、合肥、長沙等中部城市,3-4小時到達北京、上海、廣州、重慶等中國主要大城市。這些都為區域金融中心的建設提供了良好的基礎設施條件。(3)現實基礎。湖北省經濟發展基礎良好,為武漢區域金融中心的建設創造了條件。2011年,全省完成生產總值19594.1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3.8%,連續8年保持兩位數增長。目前總部在武漢的金融機構共13家,銀行機構37家,其中外資9家,內資28家,包括匯豐銀行、法國興業銀行、東亞銀行、瑞穗銀行、蘇格蘭銀行、東京三菱日聯銀行等在武漢設立分行。全國共有證券公司106家,其中有45家在武漢開有營業部,合計營業部92家。武漢已經成為外資銀行在中部地區的集聚地,武漢證券投資機構的集聚地,無論是融資渠道還是融資規模,都體現出區域金融中心的特點。(4)良好的機遇。國家將武漢定位為中部中心城市,省、市提出“十二五”期間打造國家中心城市的目標,為武漢金融業發展帶來了機遇。自“十一五”以來中央深入推進實施中部崛起戰略,武漢“兩型社會”改革實驗區建設方案獲國務院批準,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獲批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湘鄂贛三省正聯手推進長江中游城市集群建設等,一系列政策機遇接踵而至,為武漢建設區域金融中心營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4]。統計數據表明:近10年來,湖北省GDP年均增長保持在兩位數。2011年,全省生產總值達到19594.19億元,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為金融業的發展奠定了市場基礎,拓展了市場空間。

3武漢建設區域金融中心面臨的問題

盡管建設武漢區域金融中心有歷史優勢,有區位優勢,有良好的基礎,有機遇,但是在當前金融形勢下,要將其建設成為中部地區的區域性金融中心,還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上海、北京、深圳等沿海城市依托經濟、政治、區位與政策優勢,金融改革先行一步,天津、重慶、成都等城市也借政策東風大力發展金融業,同時國內金融資源正面對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的爭奪,武漢金融市場首先要面對這種激烈競爭的考驗[5]。(1)金融集聚力與輻射力不足。目前,這里法人金融機構、尤其是跨區法人機構、外資金融機構數量少,市場集聚力有限。銀行業機構只有湖北銀行、漢口銀行、武漢農商行和湖北省信用合作聯社4家法人機構,保險公司總部僅有合眾人壽和長江財險2家,證券機構總部僅有長江證券和天風證券2家,信托僅有交銀國際信托和方正東亞信托2家,期貨公司總部也僅有長江期貨和美爾雅期2家,還沒有1家公募基金公司。缺少全國性有形交易市場,如股票、拆借、黃金、外匯和期貨市場等,造成市場輻射力不足。重要商品市場發展緩慢,突出表現是商品期貨市場發展滯后。(2)優質企業群體優勢不足。盡管武漢100強企業整體規模在全國靠前,但從規模、效益、領軍企業、百強企業行業結構的變遷、企業科技投入力度等方面來看與大城市還有一定的差距。首先表現在規模上,汽車、鋼鐵、石化、電子信息、煙草、醫藥、商貿零售等是武漢的支柱產業或優勢產業,從這些行業的領先企業來看,武漢僅有東風汽車公司成長為全國汽車行業的“龍頭老大”。其他行業還與全國500強企業領先者存在較大差距,更缺少在國際舞臺上叱咤風云的重量級企業。從效益上來看,武漢企業100強盈利能力下降,2007武漢企業100強收入利潤率為5.09%,高于同期全國500強水平(4.42%)。但2011武漢企業100強收入利潤率僅為4.33%,比全國500強平均水平低1.41個百分點。武漢企業100強的盈利能力的絕對值、相對值都在下降。從產業結構來看,傳統行業占比過高,2011武漢企業100強,仍然偏國有、偏傳統、偏重型工業,高新技術企業僅有8家。前十強企業,全部都是國有、傳統企業。受發展階段和產業層次的制約,武漢的現代服務業發展還較為滯后,民營企業發展不充分。從科技投入來看,企業研發投入偏低,2011年武漢企業100強中,有研發投入的企業68家,平均研發投入2.97億元,研發開支占營業收入比重的1.92%,略高于全國企業500強的水平(1.41%);研發投入行業差別明顯,68家有研發支出的企業中制造業占絕大多數,而服務業企業大部分沒有研發投入。(3)經濟依托仍顯不足。從經濟總量上看,2011年,武漢市實現GDP6756億元,不到上海和北京的一半,也趕不上天津、重慶、廣州和深圳。從經濟基礎看,武漢是老工業基地,但名牌、名品和名企不多,企業整體效益、經營管理水平、現代化程度有待提高,服務業發展不夠,企業積累、財政收入和居民收入偏低。從周邊城市群看,武漢城市圈城市化水平低,周邊城市的協同效應也不強,難以與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城市群相比,與同為中部地區的中原城市群和長株潭城市群相比優勢也不突出。

4加快武漢區域金融中心建設的具體措施

建設武漢區域金融中心的基本思路是以金融市場體系建設為核心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提高武漢金融資源配置能力為重點,通過發掘建設一批有特色、錯位競爭的金融市場體系,吸引金融機構的集聚和投融資客戶的交易,從而形成武漢金融資源的集聚力和輻射力,力爭用3到5年時間將武漢建設成為“立足中部、輻射全國、特色明顯”的區域金融中心[5]。培育和集聚金融機構。一是創造一個具有吸引力的政策環境,吸引金融機構與金融人才來漢發展。政府應該提高稅收制度的一致性,減少復雜性和不確定性,避免與國際金融機構和金融中介產生不必要的摩擦。此外,政府還可以建立金融創新的激勵機制,設立金融創新獎項,以鼓勵地區內金融創新業務的發展。二是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做大做優做強。三是建設全國性金融后臺服務中心,吸引銀行業金融機構在武漢設立授信審批中心、稽核監督中心、審計中心等區域性管理中心,吸引更多銀行業、證券期貨業和保險業金融機構在武漢設立信用卡中心、數據備份中心、客戶服務中心、研發中心、電話銷售中心、區域業務處理中心、培訓中心等全國性或區域性金融后臺運行與服務機構。四是突破性發展金融中介服務機構,吸引更多高端金融人才來漢興業。(2)加快金融改革和金融創新。一是創新金融工作理念。我們要創新區域金融中心建設理念,既要加大金融機構前臺服務中心的引進力度,促進金融機構集聚,同時也要體現武漢特色,發揮武漢人才、通訊交通基礎設施以及地域安全等綜合優勢,大力支持推動光谷金融后臺服務中心園建設。二是創新金融組織形式。在金融組織創新方面主要有兩個設想:①組建武漢金融控股集團;②組建光谷科技銀行。三是創新金融市場模式。武漢目前尚沒有區域性的金融市場,極大影響了武漢金融市場地位的提升和金融影響力的發揮。區域性票據交易市場和柜臺交易市場作為武漢最具條件、最具優勢開辦的兩個區域性市場。四是創新金融監管手段。加快金融法制建設,不斷完善金融監管體制機制,改進金融監管方式和手段,健全金融監管協調機制,做好金融重點領域和重點環節監管,加快構建金融安全網,依法打擊各種金融違法犯罪行為,不斷提高監管能力和水平。五是創新金融調控方式。采取宏觀調控與微觀調節相結合的方式,在總量調控的基礎上,突出實施結構性調控,加大金融對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的傾斜力度,重點支持能夠優化出口產品結構、促進產業結構提檔升級和增加就業的先進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以及現代服務業、循環經濟等產業,優先滿足兩型產業、兩型企業的資金需求,確保在嚴峻形勢下實現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3)積聚金融人才。制定完善優惠政策,鼓勵和吸引海內外高層次金融人才到武漢發展。積極選拔優秀人才到國外金融機構培訓,努力培養國際型金融人才。探索利用交流任職、掛職鍛煉、幫助工作等方式,使金融人才得到多崗位的實踐鍛煉,豐富經驗、砥礪才干,著力打造懂金融、懂經濟、會管理的復合型人才。(4)優化金融生態環境。以創建“A級信用市”、“信用城區”、“信用社區”等為抓手,進一步加強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努力打造“誠信武漢”,繼續做好金融風險防范,預防和打擊非法集資,嚴厲打擊各種金融詐騙行為,進一步完善中小企業擔保機構信用評價制度,推動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健全中小企業信用信息采集,評價機制進一步完善支持金融業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努力為金融業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本文作者:程瑤池工作單位:黃岡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