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教師資源差異及對策
時間:2022-05-27 10:24:34
導語:城鄉教師資源差異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年來,國家倡導均衡教育。城鄉之間教育資源的配置分布是一重要指標。近年來南寧、貴港、玉林和欽州四個地級市教育發展迅速,所以以之為代表并調查廣西城鄉初中英語師資配置情況,包括教師的教學媒體技能及本體性知識水平和科研能力,推動教育均衡發展。
“教育均衡”體現了教育的新方向和新進展。廣西在《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備忘錄》中承諾,“到2020年底全區所有縣全部實現縣級區域的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曠乾,2017)。雖然廣西是已經通過自治區、國家義務教育均衡驗收認定的地區,但依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人力資源主要是指教師資源(王善邁,2001),而教師資源由教師體能、智能、知識和教育教學技能技巧構成。均衡教育實施一段時間后,城鄉的師資配比情況如何呢?本文將調查廣西城鄉初中的英語教師的資源配置情況,了解其在教學媒體技能及本體性知識水平和科研能力方面的均衡配比情況,找出不足之處并提出對應策略,縮小城鄉初中英語教師資源的差距。
1研究方法
1.1研究問題
本研究了解廣西均衡教育下城鄉初中英語教師資源的差異,探討如下問題:(1)均衡教育下城鄉初中英語教師的教學媒體技能及本體性知識水平和科研能力有沒有存在差異?(2)具體差異體現在哪里?(3)能提出什么對策縮減這些差異?
1.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問卷調查為主,訪談為輔。(1)問卷調查法。問卷發放給廣西四個地級市的初中英語任課教師填寫,問卷內容包括客觀題和主觀題。客觀題主要了解教師的教學媒體技能及本體性知識水平和科研能力。其次主觀題是在客觀題的基礎上進行信息補充。(2)訪談法。采用了實地和電話的方式訪談四個地級市的初中英語任課教師,為所研究問題獲取更詳盡材料。
2數據分析及結果討論
第一階段發放電子網絡問卷,共發放319份,回收319份問卷。回收后經過分析,其中有效問卷為319份。第二TEACHINGSTAFFDEVELOPMENT階段對教師進行面對面及電話訪談,訪談數據總共100份,訪談了南寧、貴港、玉林和欽州等地城鄉100名教師。通過對電子網絡問卷、訪談分析,廣西城鄉初中英語教師配置存在差異,主要體現在教學媒體技能及本體性知識水平和科研能力方面。
2.1鄉鎮教師教學媒體技能熟練程度及參與培訓次數相對不高
教師教學技能包括制訂課程授課計劃、教案,使用教學媒體和了解學生技能。對問卷分析發現,第一,城市教師很熟練及熟練的掌握程度比例為62%,鄉鎮教師的比例則為54%。總體上來說,城市教師的掌握程度是要優于鄉鎮教師。第二,城市教師參加2-3次的比例為60.48%,鄉鎮教師則為46.71%。鄉鎮教師參加的教學媒體技能培訓機會較少。
2.2城鄉教師在本體性知識方面存在差距
教師專業知識水平包括本體性、實踐性、操作性和條件性知識。本體性知識會影響學歷及考級過級率。城鄉教師的大學本科率均為90%左右,但城市教師學歷為研究生的比例為8%,而鄉鎮教師為0%。英語專業四級八級考試是考核學生運用能力及對語法結構和詞語用法掌握程度。而鄉鎮教師通過專業四級八級的比例為24%,城市為56%,體現了城鄉教師本體性知識水平差距較大。
2.3鄉鎮教師科研成果低于城鎮教師
科研能力是指科研人員在他所從事的某項科學技術研究項目或課題研究范圍內,通過一系列腦力、體力勞動所取得的,并確認有學術意義的創造性結果。通過對電子網絡問卷中教師近三年論文和課題研究成果、專著在區級發表成果分析,由圖1可知,城市教師的科研成果方面還是優于鄉鎮教師。圖1教師近三年論文和課題研究成果、專著在區級及其以上級別發表情況
3解決城鄉教師資源差異的對策
教育資源中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教師資源要達到均衡,由上方的數據討論與結果可以看到城鄉之間教師資源主要在教學媒體技能及本體性知識水平和科研能力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本文將提出下列相關的解決方案。
3.1提升教學媒體技能
政府、學校和教師等層面多方提供途徑與渠道,幫助教師提升教學媒體技能及本體性知識水平和科研能力。(1)政府應提供相應基礎多媒體設備設施培訓和獎勵政策。但多媒體技術大多數的老教師的教學熟練程度不高,所以政府可以出臺相關政策讓教師去參加培訓,比如開展多媒體教學、app教學大賽,同時對參賽人員進行培訓。(2)提高教師學習和使用教學媒體的獨立意識。作為新時期的教師,應該保持著終身學習的態度,所以在職的英語教師應有意識的觀看優質課比賽,并通過撰寫教師日記,找出自身的不足。最終在教學課堂上,教師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2鞏固教師本體性知識
從數據上觀察到兩者在學歷和過級率存在一定的差距。(1)為農村教師深造提供的機會。對于很多鄉鎮教師來說,國家有很多優惠政策:例如教師在工作期間可以考研且享有免學費福利政策。(2)減少教師的工作量。對于已工作的教師來說,日常的工作量是很大的,教師思考本體性知識的時間就較少。學校層面除了給予精神上的鼓勵,此外學校應根據考研教師的實際情況減少英語教師每周的授課任務量。
3.3加強科研創新能力
課題研究是不斷開發教師學習與研究能力的最佳途徑。(1)搭建平臺。現今我國還處于發展階段,城鄉的貧富差距也使得教師的研究力度存在差距。但政府可以搭建平臺給教師,讓他們有更方便的捷徑可學,有更有效的平臺發表自己科研成果。(2)加強校本研究。城鄉鎮學校可提出本校總的研究課題,然后每個教師根據自己的需求來提出研究方案,進而形成總的研究框架。(3)反思鉆研。在意識上,教師必須時刻關注熱點問題并進行反思(王萍,2006),并從已解決或者未解決的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來把握研究重點,如研究教學教材,研究對象等。每學期至少一篇質量較高的教學論文或經驗總結,最后提高教師的總體科研素質。
4結語
教師要提高教學媒體技能、鞏固本體性知識和加強科研創新能力,政府和學校要共同努力,促進城鄉優秀教師隊伍建設。此外,本文以廣西四個地級市的師資情況來推測全區的師資情況,所得數據的全面性和權威性有待進一步提高。關于教學媒體技能、本體性知識水平和科研能力,本文都只分析了其一內容,對于其余內容,包括制訂課程授課計劃,實踐性知識等,可進一步研究。基金資助:2018年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中期成果,項目名稱:均衡教育發展下城鄉教師資源的差異及對策,項目編號:201810606048(項目成員:羅玲、潘夢露,岑怡雪,覃佩媛,陳炫霖,劉鳳林)
參考文獻
[1]王善邁.基礎教育“重點校”政策分析[J].教育研究,2008(3):64-66.
[2]李士妍,代建軍.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研究:背景、內涵與價值意蘊[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36(22):44-47.
[3]范國睿,何穎.中國教育政策觀察:2009[J].教育政策觀察,2010(00):3-48.
[4]王文良.新課程教師教育科研和創新能力培養與訓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羅玲 潘夢露 覃佩媛 陳炫霖 單位:玉林師范學院
- 上一篇:園林工程企業全面預算管理優化措施
- 下一篇:農村教師文化困境及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