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幼兒園教師研修模式探討
時間:2022-09-02 11:20:17
導語:鄉村幼兒園教師研修模式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鄉村幼兒園教師研修出現的種種問題,急需我們對研修模式進一步改善,在運城幼師高專多年國培實踐的基礎上,我們提煉出集“教、學、研、思”一體化的“四段式”研修模式。采用四階段研修模式,可以提高研修的科學性、針對性、有效性,切實提高鄉村幼兒園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對于教師在課程設置及跟蹤服務指導方面的問題也可以得到有效解決。
關鍵詞:鄉村幼兒園教師;“四段式”研修模式;實踐
目前學前教育迎來了空前的大發展,而數量巨大的高質量幼兒教師缺口成為了制約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瓶頸。如何實現“幼有所育”?如何給每一位幼兒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機會?如何在機會平等的基礎上提供高質量的學前教育?如何在發展不均衡、發展不充分、矛盾突出的鄉村幼兒園中提高教師的專業發展水平是目前學前教育特別要關注的問題。國家為幼兒教師專業能力提升提供了多元化機會與途徑,“國培計劃”是其中較為重要的一種形式,任務急、期望高,但教師是否能在短時間內達到培訓目標是培訓機構應該思考的問題,其中培訓的研修模式及具體的管理機制相關問題亟待探索解決。運城幼師高專從2011年,一直承擔幼兒園管理者及教師的國家級培訓,在多年的培訓探索中,已經積累了豐厚及成功的實踐經驗,提出了“教、學、研、思”四段式一體化研修模式。
一、鄉村幼兒園教師培訓中亟待解決問題剖析
首先,解決課程設置與需求相吻合問題。受訓教師更趨向于體驗式課程,期望課程更具有針對性,例如教學活動的組織與實施、班級的組織管理、戶外游戲活動的展開,具體如何開展探索性主題活動,關注幼兒身心發展問題,有針對性地對農村幼兒家長觀念的轉變及實際操作方法,面對班級中學生量大教師少,如何將新的教育理念應用到幼兒園教育實際中,對幼兒的觀察評析欠缺,不能正確解決幼兒行為表現問題,對幼兒后續發展的指導過于被動等等,這些問題的解決,幼兒教師對于參與實踐活動及觀摩現場教學有更高的關注度和需求度。其次,解決培訓后期跟蹤服務問題。提供在線交流平臺———承擔國培的院校能及時公布前沿教育信息,并且能夠直接與專家在線咨詢,解決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例如,“如何將所學理念應用于實踐以及解決科研課題研究”的問題;幫助受訓教師提供優質教育資源;到幼兒園實地查看受訓教師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技能是否轉換為教育教學行為,培訓院校組織教師定期到一線幼兒園進行實踐指導,針對具體問題進行解決,針對普遍問題,可舉辦相應講座;優質幼兒園教師深入農村幼兒園進行現場指導,提供“保姆式”服務。
二、“教、學、研、思”四段式一體化模式研究及各階段任務
由于目前研修出現的種種問題,急需我們對研修模式進一步改善,在運城幼師高專多年國培實踐的基礎上,我們提煉出集“教、學、研、思”一體化的“四段式”研修模式。即“教”(理論研修)———“學”(影子研修)———“研”(實踐研修)———“思”(總結提高)研修模式。也就是理論與實踐交替進行的螺旋遞進的“理論學習(指導)———實踐感悟(驗證)———理論(升華)”循序上升的實踐過程。(一)“教”———理論研修。構建一個社會型學習群體,產生一種集體力量,依托師資學術水平高和教育教學科研力量雄厚的高校,與研訓教師構建一個合作學習團體,[1]形成整合的力量,開展信息和策略交流和分析研究工作。培訓教師圍繞受訓教師的真實需求將理論內容盡可能結合山西省農村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實際,通過雙向互動、主動對話的方式,以案例剖析、觀摩實踐、專題研討等方式,引導受訓教師交流研討,提高受訓者主體地位,使這一學習主體提高理論知識與教育教學研究能力,靈活運用分組討論、角色扮演、小組辯論等形式,促使受訓教師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深入思考,[2]營造出這一學習共同體積極研修的氛圍。(二)“學”———影子研修。受訓教師如何在具體教學實踐中做到將所學理論知識靈活遷移,學以致用,最好的辦法就是讓這些教師們進行“跟崗研修”,同我們現在提倡的“師徒制”較為相似。培訓機構選擇高質量幼兒園及優秀教師,通過幼兒園教學教研管理的整體規劃和優秀教師的示范教學,受訓教師“如影隨形”近距離、全方位觀察指導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以及優秀教師如何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在幼兒園及老師的系統指導下,體驗、領悟先進的教育教學思想、理念及策略,以及組織、指導教研教改的方法等,來達到對指導教師的教研模式的學習,并在指導老師的專門指導下進行教學教研等活動,經過完全模仿到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微調、拓展,然后拆解、創建新的模式,這樣優秀教師內隱的理念顯性化,生成自身的教育理念,從而更好轉變教育教學行為,[3]整個過程從影子模仿———理解———應用———創造性應用,從而獲得實際能力的提升。(三)“研”———實踐研修。經過“理論研修”和“影子學習”之后,受訓教師最終要回歸到自己的實踐崗位,農村真實的教育教學情境才是農村幼兒園骨干教師成長的土壤,此時的受訓教師專業理論知識以及實踐能力都已經得到一定程度增長,通過自己親自體驗教育教學先進理念,并在這一過程中對各種可能的行動作出抉擇。教師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他們立足于幼兒教學,針對實踐中出現的問題,主動學習教育教學理論知識,以科學的方法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聯合幼兒園其他教師組成學習共同體,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改進教育教學方法,在真實的實踐中找到理論與實踐的最佳契合點,在真實的問題情境中立足于自身的專業成長和進行自主學習和反思,發現問題并通過多種方式解決,修正教學中的不足,教師的反思將會在這種情況下發生,并逐步建構出自己教與學的理論,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能力范圍,對自己的保育行為、實踐進行調整和完善,并逐步有了自己的物化成果。[4]這一過程中培訓機構將通過實地和遠程雙指導的方式幫助教師解決問題,另外可以建立相應的互聯網平臺,通過線上課程給教師進行培訓和指導,使其得到有效發展。(四)“思”———(總結提高)。最后進行“總結提升”。受訓教師實踐后會有更多的問題、沖突和疑惑,處在“認知不協調”中的教師需再次返回培訓機構進行理論的提升和對先前實踐的進一步反思,教師們通過沙龍、成果報告等多種途徑共享第三階段實踐中的教育教學經驗和研究成功以及自己在教學教研過程所遇到問題,通過這種橫向交流與溝通,從而獲得共同的提升與發展。經驗總結,進一歩鞏固前三個階段的學習成果,以達到“專業發展的再飛躍”。
三、結語
綜上所述,“實踐———反思———提高———再實踐”螺旋鏈問題其實就是一個理論復歸具體情境的問題,美國課程論專家施瓦布(J.J.Schwab)在關于時間的課程探究模式研究中曾說過“實踐的目的是對各種可能的行動作出抉擇”。[5]實踐的內容總是具體的、特定的,并且是受環境影響的,同時實踐的問題總是來自于自己親身經歷的實際情況或疑難問題,實踐的方法沒有指導性原理,而更多是采用“審議”的程序,實質就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是一個從理論學習到實踐感悟又回到理論升華再到指導實踐的循環往復的過程。[6]這一集探究、決策、行動于一體的實踐過程,是一個從問題到建議到解決問題再到形成新問題的螺旋上升過程,[7]這一過程可以提高研修的科學性、針對性、有效性,切實提高鄉村幼兒園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對于教師在課程設置及跟蹤服務指導方面的問題也可以得到有效解決。
【參考文獻】
[1]周玲玲.教師置換脫產研修模式的構建與實踐———以運城幼師高專“國培”實踐為例[J].山西教育(幼教),2014(7):4-6.
[2][3][4]羅娟.重慶市農村中小學骨干教師置換脫產研修模式的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2.
[5]施良方.課程理論—課程的基礎、原理與問題[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3:193.
[6]虞永平.學前課程與幸福童年[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2:210.
[7]王少華.幼兒園課程開發中“課程審議”的實踐探討[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7,33(7):30-33.
作者:張鋒利 單位:運城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 上一篇:少數民族地區大學英語教師發展研究
- 下一篇:強化安全工作全員參與的思路及措施
精品范文
5鄉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