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形態安全建設文化價值研究
時間:2022-04-26 10:41:03
導語:意識形態安全建設文化價值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意識形態安全建設是國家建設的精神核心,是民族復興的思想保障,是社會主義文化的旗幟和方向,具有重要的時代文化價值。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的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意識形態安全建設和文化建設相輔相成,新時代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安全建設,是文化發展的基礎與本質,是指導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理論指針和實踐底蘊。在新時代引領著文化發展的方向,夯實著文化自信的底色,保障著文化安全的精神堡壘。在黨的報告中指出:“意識形態決定文化前進方向和發展道路。必須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
一、新時代意識形態安全建設引領了社會文化的方向
意識形態安全是一定歷史時期,保持主體意識形態的穩定性,并在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面發揮其指導功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體意識形態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目標,以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論證社會主義發展的合理性、先進性的思想理論體系。意識形態安全建設,就是要鞏固反映社會主義經濟基礎并為之服務的觀念上層建筑,發揮意識形態在社會發展中的引領功能。而文化是人類特有的現象,是相較于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所以,在精神層面的意義上說,通過新時代的意識形態安全建設,引領社會文化的發展,是為社會文化的發展方向提供了堅實的思想基礎和精神力量。自黨的十八大以來,多次強調了意識形態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適應世情與國情變化的意識形態工作的理論、策略和方法,指導了新時代意識形態安全建設。在這些科學理論的指導下,意識形態安全建設是以新時代的新情況、新問題、新形勢為出發點,與具體實踐相結合,把建設具有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作為其目標。意識形態鮮明的文化引領力為社會文化發展指明了方向。建設新時代的意識形態安全,就要堅定地維護主體意識形態的地位與作用。因此,通過意識形態安全建設,鞏固了馬克思主義在文化發展中的指導地位,更加明確了文化建設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性質,提升了文化的軟實力水平,增強了文化建設的“中國話語”特色,為應對多元文化的影響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提供了鮮明的方向指引。適應中國社會主義實踐的意識形態安全建設,也是為文化建設和發展樹立了一道安全的防線和牢固的底線,正如指出:“面對改革發展穩定復雜局面和社會思想意識多元多樣、媒體格局深刻變化,在集中精力進行經濟建設的同時,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識形態工作,必須把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時候都不能旁落,否則就要犯無可挽回的歷史性錯誤。”
二、新時代意識形態安全建設夯實了社會主義的文化自信
針對文化自信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文化的自信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展現,是國家綜合競爭力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從意識形態安全角度夯實文化自信,能夠更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道路,推動文化的繁榮,激發全民族的文化創新力,鞏固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建設。以新時代意識形態安全建設為精神基點,要能以更堅實的理論基礎繼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并在此基礎上實現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性發展。能夠更確切地以時代要求為己任,融合傳統與現代,綜合創新,更好地發揮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現實價值,進而樹立民族文化的自信。以新時代意識形態安全建設為精神支撐,能夠更加旗幟鮮明地抵制對中國革命歷史的歪曲認識,充分發揚革命文化的先進性作用,牢記初心和使命,銘記新中國誕生和發展的歷程,鞏固經歷了文化的衰落到興起而建立起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以更強大的文化動力促進新時代中國的社會發展與國家建設。以新時代意識形態安全建設為精神動力,能夠更準確地結合歷史與現實,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激發創造活力,進一步促進文化的大發展和大繁榮。使我們更具有充足的底氣,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精神武裝,向世界展示中國特色、中國風格的文化面貌,促進與世界優秀文化的交流與了解,讓世界更全面地認識中國文化和中國發展,進一步“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國方案”。新時代的意識形態安全,內涵著文化的自信,突出了文化發展中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對革命文化的弘揚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培育,是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思想基礎。意識形態安全建設同時也在各個方面不斷地充實著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心理認同和價值理念,夯實著文化的自信程度。
三、新時代意識形態安全建設保障了文化的安全
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多種社會思潮不斷涌現。對這些文化思潮的分析需要以意識形態安全建設的原則去分辨和批判。強調主體意識形態在文化領域的話語權,是應對各種思想思潮沖擊的理論保障。與此同時,以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整合多元的文化觀和價值觀,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設。社會的發展和階層結構的變化帶來的利益多樣化,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形成了個人文化價值的多元選擇。要保證這種多元文化價值發展的正確性與健康性,就需要充分發揮意識形態安全的保障作用,推動觀念的革新,建立價值的共識,在促進思想文化多樣性的同時,保證正確的價值導向和文化安全性。以科學發展、技術進步為主要特征的現代生活方式中,互聯網等現代化的傳播方式的普及,擴大了人們的視野,但也增加了大量信息的鑒別難度,沖擊著人們的文化和價值觀念。如何鑒別和選擇這些信息,維護文化的安全,是意識形態建設面對新時代的一項任務。曾強調,要根據形勢發展需要,把網上輿論工作作為宣傳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要加強網絡的意識形態安全工作,就是要發揮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在網絡中的引領和保障作用,正確引導信息時代的文化觀念、思維意識和價值傾向,旗幟鮮明地反對和抵制各種錯誤思潮。要保障大數據時代的中國文化安全的底線,勢必要以新時代的意識形態安全觀為底線和支撐。意識形態安全建設對于面臨多變的國際形勢,辨別多元的社會思潮,抵制不良思潮的影響,保護文化安全,樹立起牢固的思想理論防線,保障文化發展的正確方向,培育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具有主導性的重要作用。要以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科學性抵制和批判西方文化的滲透和攻擊,明辨是非,堅定信念,傳播真理,切實地發揮意識形態決定文化前進方向和發展道路的作用。
作者:王春林 塔興春 單位:東北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 上一篇:煤炭企業班組安全文化建設探索
- 下一篇:裝配式建筑人才培養教學建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