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綿城市建設規劃及設計要點
時間:2022-07-31 11:19:20
導語:海綿城市建設規劃及設計要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綠色發展的理念也日益深入人心,規劃設計生態城區以及推進建設綠色建筑也越來越引起大家的廣泛重視。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中,黨中央國務院也將其提上議事日程,指明推進綠色建筑和生態城區規劃及設計,探究經濟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的良性發展。本文將試從綠色生態理念的大背景下探討海綿城市建設的規劃設計思路,以供參考。
關鍵詞:綠色生態理念;海綿城市建設;規劃設計要點
所謂綠色生態城區,即將單項應用的綠建技術轉化成綜合集成模式,把單體綠色化轉型為區域融合的城區建設模式。在城鎮化和工業化建設中,不斷涌現出有關水安全、水環境等一系列問題,海綿城市也就應運而生。海綿城市,即意味著該城市模式具備海綿式的吸水、儲水以及排水的功能,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城市有效地解決水資源等相關問題,還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強了城市在應對自然災害時的防御能力。因此,亟需提高和加強相關人員在此方面的研究力度,以期建設規劃設計出更為科學、高效的海綿城市體系。
1綠色生態城區與海綿城市的理論內涵
1.1綠色生態城區
如今,全國各大中型城市均已普及綠色建筑技術,在我們的周圍綠色建筑隨處可見,取代單項應用的綜合集成性綠色生態城區建設模式也漸趨成熟,相關考評標準(諸如:房屋建筑、空間布局、產業分配、交通設施、能源景觀等等)也相應日趨完善,將綠色城建的理念引入城市建設的各個環節,本著構建節約型、環保型綠色生態城區的原則,對城市的不同區域功能進行合理優化。通過構建綠色生態城區,來有效解決因為城市經濟快速增長而引發的人口規模劇增、資源短缺、工業化量產以及生態環境破壞等一系列問題,在保障城市相關功能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提高城市建設的質量和水準。
1.2海綿城市
近些年,全球頻發暴雨等極端惡劣天氣,諸多城市傳統老舊的排水系統往往根本無法應對,不斷催生出城市內澇嚴重的“雨島效應”。而海綿,既具備吸水、儲水、滲水、凈水的功能,又能在必要時將所儲存的水資源加以“釋放”。海綿城市的理念即與此相通,即通過科學合理的規劃建設,將城市建設為具備海綿功能的綜合體,使其下雨時能蓄能收,解決諸多大中城市雨水天氣頻發時嚴重的內澇問題,同時必要時又能通過滲、蓄、凈、排等技術手段對水資源加以有效釋放利用,以此實現城市水循環的良性運作,也在很大限度上保證了城市水資源的生態安全。海綿城市建設以綠色生態理念為前提,嚴格遵守自然生態規則,并大力開發低耗高能的基礎設施建設,通過構建合理的系統建設,最大限度的發揮城市功能的同時,還解決了傳統城區建設的弊端及不足,實現有序有效的排水防澇和儲備,實現對水資源的合理利用。
2綠色生態城區海綿城市建設規劃背景
2.1城市排水困境
我國諸多城市在開發建設中,因規劃設計不合理,或者技術設施老舊等諸多因素導致有關城市用水安全及水環境保障等問題日益凸顯,嚴重影響著大眾的生活。其一,積水內澇問題嚴重。由于城市擴建過程當中不斷增加了不透水下墊面的比例,也相應的增大了雨水期的水凈流量,使得城市在應對急驟雨天氣時,相關排水基礎設施無法應對雨水的峰值量,無法及時有效排除積水,進而導致內澇的產生,甚或危及人民財產及人身安全。又及,干熱等氣候條件下的另一極端問題,干島效應。城市建設過程中,相關建設及施工人員并未在不透水下墊面與植被之間覆蓋天然土壤,而是在表土上直接栽種植被,形成了地下與地上的割裂,這就導致在應對干熱天氣時,城市近地面空氣與植被無法得到來自地下天然土壤的持續供給水分,誘發產生了城市的“干島”效應。最后,水安全存在污染隱患。很多城市規劃及建設過程中,并未充分重視對于雨污水管道等相關基礎設施的建設,導致雨雪降臨時,將匯聚在不透水墊面上層的重金屬污染物以及其他有害物質等在沒有得到有效及時的處理的情況下直接排入河道甚至混入城市水循環系統,誘發嚴重的水污染問題。而海綿城市的規劃設計正是應對一系列傳統城建所無力應對的排水困境。
2.2傳統城市排水規劃設計的局限性
傳統的城市建設,由于技術和條件所限,對于城市排水系統的規劃設計比較保守或者簡陋,往往并不能兼顧其環保性及節約性,且由于傳統的城區水系統建設主要通過自來水取水、管網供排、雨水采集、構建自來水廠及污水處理廠等簡單途徑來解決城市排水問題,更難做到對水資源的循環合理利用。這些傳統的城市排水系統所存在的諸多局限性,不僅大大的阻礙了城市化建設的進程,也難以滿足日益發展的條件下綠色生態城區建設的需求。因此,構建節約型、環保型的海綿城市規劃設計在構建綠色城市的理念下就愈發顯得尤為關鍵。
3綠色生態城區海綿城市規劃原則
為促使海綿城市將其各項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有效發揮,必須因地制宜的做出合理規劃,并選擇出最優實施方案。關于海綿城市的科學合理的規劃設計,要求必須把握以下幾個原則:
3.1基于“問題與目標”導向
開展海綿生態城市建設,首先,需要系統地梳理城市建設中所存在的水生態、水資源、水安全等多重問題,然后劃分出主次關系,并制定合理目標,進而構建核心目標和次要目標結合的多重目標雨水處理系統。
3.2基于區域整體達標
國家及相關管理部門均對城市建設雨水排放問題提出相應要求,提出制定雨水排放管理的規章制度,要求明確區域排放總量,避免違規超排。這就要求我們在開展海綿城市規劃設計時,必須合理劃分雨水分區,并建立各職能部門協同管控的制度及考核標準。
3.3基于生態優先、綠色優先
在構建海綿城市建設的過程中,應著重對城區原有生態環境的保護,本著尊重和順應自然的理念,優先采用綠色基礎設施建設,在出現不可回避的問題時,也要大力爭取灰色基礎設施建設與之相結合的最佳手段,最大限度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破壞,努力爭取做到建設開發前后,城市的水文特征基本穩定不變。
3.4基于全生命周期的經濟效益綜合評價
構建海綿型城市工程,因其牽涉項目眾多,所涉資金也勢必相對龐大,故需綜合考量運營成本及建設成本,做到在側重環保性的前提下,對規劃融資、建設施工、驗收評估以及運營維護等各個環節進行全生命周期的經濟效益綜合分析。
4綠色生態城區海綿城市建設規劃設計思路
4.1劃分綠色生態城區功能與規模
綠色生態城區建設,相比于傳統城區建設,更具科學性和系統性,也更側重用地規劃,避免了對資源的過度開發和對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努力構建節約資源能源、改善居住條件的新型發展模式,其要求將公共建筑建設用地和居住用地須區分開,且所占用地需達到城區建設總用地的50%以上,來保障城區建設的規模和質量。而這種對于城區建設的區域劃分,不僅可以有效促進城建格局的合理化、功能化、層次化,也大大加速了城市建設的總體進程。
4.2規劃綠色生態城區海綿城市建設程序
規劃綠色生態城區海綿城市建設時,需要貫徹執行以總體規劃為先導,然后計劃性和目標性地細化實施城市規劃建設程序。大體程序如下:第一步,總體評估區域場地情況,要求做到評估全面真實,并嚴格評估程序,且盡量細化評估內容(如:地形、流域、地質條件以及植被等等);第二步,對評估結果進行分析研究,并據此劃分出城區雨水排水流域,再根據各區域的具體條件來確定可實施性方案;第三步,分析差異,進一步規劃措施,最終確定設施適用范圍;第四步,制定相應指標及檢驗標準,嚴格場地內外的水資源管控處理。通過以上“四步走”的策略,來最大限度提高綠色生態城區建設規劃及實施效率,嚴保城區建設的質量及進度。
4.3規劃綠色生態城區海綿城市建設措施
在綠色生態城區的建設中,應兼顧海綿城市的全局規劃與具體要點的有效實施。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應做到優先保護生態相關敏感區域,嚴格管控河流、濕地以及溝渠等水生態系統資源,同時充分重視對于雨水的開發管控,做好超值雨水徑流排放工作,通過制定嚴格的銜接體系來避免水體遭受二次污染。在做好此項關鍵工作的前提下,注重合理開發城市的生態空間,尤其是注重保護城區的山水土木資源環境,同時,對于城市進行全面有序合理的規劃開發,建設低成本、高效益的集約型城市模式,避免無序盲目的城市開發及建設,同時,城建的后續監控工作也要同步跟上,嚴格區域管控,避免出現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其次,對于城市路面大面積硬化而導致的透水性差等問題,需要組織相關技術人員制定出相應的透水鋪裝率等一系列指標,來確保城市相應的基本透水面積,避免急驟雨天氣城市內澇等問題的涌現。同時還要在城區鋪設相應面積的濕地、草溝等設施,并由相關人員科學合理劃分出城市系統的排水區域,做到優先保障徑流自然通道,并及時檢修疏導地表自然徑流通道相關設施,力求通過以上一系列相關措施科學合理管控地表徑流,據此達成海綿城區建設對于雨水的最大程度的合理管控開發。
綜上所述,在綠色生態的理念前提下,合理規劃設計海綿城市建設,做到切實完成各項控規指標,扎實落實修規定坐標,并達到總規定的相關目標,就能在最大程度上有效緩解和解決城市水污染及內澇等一系列水問題,實現對城市水資源的有效合理科學利用。當然,在構建海綿城市的發展階段,也必然會面臨諸多問題,故亟待創建相應的建設理論,并逐漸完善細化相關的規范和標準,這些都需要相關專家學者和人員的共同努力,中國的綠色生態城區建設可謂依然任重道遠。
作者:任祎 單位:遂平縣規劃設計室
參考文獻:
[1]楊靜.綠色生態城區海綿城市建設規劃設計思路探討[J].建材與裝飾,2016,(05).
[2]吳權坤.海綿城市規劃在綠色生態城區中的應用初探[J].建筑知識,2016,(01).
[3]仇保興.海綿城市(LID)的內涵、途徑與展望[J].建設科技,2015,(01).
[4]楊靜.綠色生態城區海綿城市建設規劃設計思路探討[J].建材與裝飾,2016,(05).
- 上一篇:智慧城市建設理論思考與戰略
- 下一篇:標準化工作對智慧城市建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