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財政建設的若干思考

時間:2022-04-13 03:29:26

導語:新時期財政建設的若干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時期財政建設的若干思考

一、新時期下的效益財政

1.效益財政的內涵

所謂效益財政就是以效益最大化為基本取向的理財思想、方法和運行機制。它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1)就財政資金來說,效益財政要求使用效益的最大化,其中包括編制預算、確定項目、撥付資金和使用監督等財政各環節。(2)對于政府部門來說,效益財政要求政府在指導思想上追求效益,在政策的制定上謀求效益,同時在工作中更要追求效益。跟通常意義上的財政相比,效益財政具有自身的特點。通常意義上的財政要求按照財經政策、財會制度行事,規定資金專款專用,不準擠占挪用。效益財政的要求則是財政資金在使用上要達到預期的效益,從而實現資金使用的效益最大化。

2.新時期下效益財政建設的必要性

在新時期,效益財政的建設顯得尤為重要。為了更好地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關于推進財政體制改革的精神,應當建立效益財政體系。為了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順利實現財政工作的預期目標,應當加快效益財政的建設。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促進經濟協調和保障社會穩定的任務落到了財政部門身上。在我國,當前的財政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為各種剛性支出逐年增加、供養人口不斷增多、社會保障負擔加重、債務償還壓力加大等。這些迫在眉睫的問題要求將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實現經濟、政治和社會綜合利益的最大化,這就要求盡快建設效益財政政策。財政部門作為政府管理部門,有責任在工作中追求效益最大化。與此同時,審計機關對財政部門的審計工作已經由審計財政收支的真實性向效益性轉變。這些都說明了在新時期,建設效益財政是財政部門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效益財政建設的策略

1.建立公共財政體系

我國財政改革的目標模式和選擇取向是構建公共財政框架,這也是建設效益財政的契機。這主要得益于建立公共財政框架要求正確地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要求政府充分尊重市場在社會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并以經濟手段彌補市場失靈處,在此基礎上履行財政職能,制訂和執行財政政策。同時,建立公共財政體系要求政府與一般的盈利性市場主體區分開來,不再參與盈利競爭,這將降低財政投資的風險,同時減少資金的損失和浪費。從而使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實現得到保證。可以說,效益財政與公共財政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公共財政的目標是滿足社會公眾的需要。效益財政是追求資金效益最大化的運行機制,所以要想建立效益財政,就必須建立公共財政體系,財政活動才能在公共財政體系的范圍之內達到效益最大化。

2.提高財政實力和創新力

效益的財政建設無非是開源節流。“開源”主要體現在提高財政實力上,“節流”體現在財政的創新力上。財政實力主要包括履行財政職能、實現目標的能力。這當中包括資金汲取能力,財政的控制和保障能力。要想深化效益財政建設就必須著眼于財政實力的提高。這是因為經濟的發展決定了財政可能獲得資金。其次,當經濟發展水平和實力規模一定時,財政體制又決定了政府獲得實際財力的多少。與此同時,效益財政建設要求僅僅圍繞提高政府財政創新力展開,通過財政的自我調節,適應和對外釋放來達到效益最大化。首先要做到體制創新,其次做到管理創新,最后政策創新。只有不斷地提高財政實力和創新力,深化效益財政的建設才有可能實現。

3.加強財政預算支出使用監督管理

加強財政管理是一個逐步建立科學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法規體系的過程。在財政收支管理方面應以增加政府可用財力為著力點,科學地處理財政收支的速度與質量的關系。具體要求做到努力提高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加大稅收在財政收入中的比重。加強收入的征管,既要防止財政收入的“跑”和“漏”,又要防止征收“過頭”。在預算方面,加強資金管理,進一步完善預算的方法。要合理、規范、科學地管理財政支出,確保財政用在該用之地,并建立和完善在財政各個環節的監督,只有這樣,效益財政才不會是一句空話。在新時期下,效益財政就是使用有限的錢給老百姓辦最多最有用的事。這要求財政部門不斷探索科學的符合我國國情的財政體系,方能更好地實現“中國夢”。

本文作者:方穎工作單位:鄭州財稅金融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