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農村法制建設論文

時間:2022-08-07 04:21:37

導語:加強農村法制建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加強農村法制建設論文

一、農村法制建設的重要作用

1.促進農村生產力發展

要構建農村和諧社會,發展才是硬道理。大力加強農村法制建設,為農村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市場條件,保障農民與企業依法經營、公平競爭、誠實守信,依法維護農村的市場交易原則與合法權益,確保農村市場的正常運行,從而促進生產力水平的發展,提高農民的收入,為農村經濟社會的良好發展提供良好的法制環境。

2.完善農村市場經濟體制

市場經濟的安全與發展是需要法制作為保障的,只有加強農村法制建設才能建立和完善市場經濟體制,從而推動農村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有效的保護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建立公平競爭的市場體系,建立統一、開放和有序的市場,實現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從而形成一個完善的農村市場經濟體制。

3.促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質文明于一體協調發展的社會,三者相輔相成,共加強農村法制建設的理性思考于海洋同推進農村和諧社會的發展。其中法治是核心,加強法制建設對構建農村和諧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法制建設有利于農村精神文明的建設,使農民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斷提高,形成一個健康文明的新農村,培養出有文化、有道德、講文明新型農民。

二、農村法制建設存在的問題

1.基層干部和農民法制意識淡薄

農村基層干部和農民法制意識淡薄的主要體現。一方面,對于農村基層干部,他們很多不懂法,沒有法律意識,即使依法治村的農村得到了宣傳,但他們并不當一回事,很多都是以權代法、以言代法。另一方面,對于農民,他們的法制觀念不強,缺乏民主意識,沒有維權意識,同時守法觀念的很淡薄。干部與農民法律觀念不強,不能對農村干部達到有效地監督和制約,也不利于農村和諧社會的構建。

2.農村法律法規不完善

我國農村的法律法規出現不完善的現象,關于農村和農民問題的法律規范不完善,缺少嚴密的邏輯結構,尤其是在法律后果規定的殘缺。在立法方面,出現了很多空白和漏洞的地方,一些農民工在城市的就業、醫療、就業等中得不到合法權益的保護。在農村的法律中,社會救濟、養老保險和合作醫療等基本法律制度不完善,缺少規范性。農村法律存在著薄弱、滯后、威懾力低等現象。

3.農村行政執法不嚴不公現象嚴重

行政執法是法治的關鍵部分,效果直接、作用經常。但很多農村行政執法出現薄弱、混亂的現象。一方面,農村缺乏健全的行政執法機構,性質不明確,在進行執法時,出現執法主體的混亂或錯亂。一些執法人員素質低,執行方法簡單粗暴,執法過程不規范。另一方面,農村司法機構和法律體系的不完善不完善,很多矛盾糾紛得不到妥善的解決,甚至可能出現執法不公的現象,農民在法律中得不到公平的對待。

三、加強農村法制建設的對策思考

1.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

要加強農村法制建設,就必須到農村深入的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從而培養和加強農村基層干部和農民的法制觀念,提升他們的法制素質。首先,可通過九年制義務教育的教學方針,提高農村人民的文化素質,從而為法制教育奠定文化學習基礎。其次,采用多種渠道共同進行宣傳,加快發展農村地區的文化事業,提出建立健康的鄉村文化,通過良好的法律文化改善農村的執法環境,引導教育農村基層干部公正執法、依法行政和農民知法、守法的思想,懂得利用法律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2.建立健全農村法律制度

相關立法部門要提高農村的立法的重要性,積極的將農村改革建設中的實踐、方針等經驗上升到法律,讓農村工作的開展有法可依。同時,在進行立法時,要根據我國國情和農村工作實際,按照農民的意愿,符合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規律進行立法。要根據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發展思想完善我國的法制建設。在進行農村法制建設要注意的就是,一是立法要堅持平等的原則,公平的對待和解決農民的問題;二是處理好國家法律與農村法律之間的關系;三是重視法律的程序化,再進行法制時是具有可操作性的。

3.依法行政,加強農村行政執法力度

首先要在農村基層干部中開展深入的法制教育,讓他們進行學習、宣傳以及貫徹相關法律法規,提高農村干部的法律素質,增強法律意識,切實提高農村基層干部的依法行政能力。完善農村司法機構的行政執法能力,做到政務公開,整合政府各部門機構的職能權限問題,做到各司其職,明確職能范圍,做到真正解決農民民事糾紛問題。

四、總結

法制建設是農村和諧社會構建的重要保障,也是當前重要的戰略任務。加強農村法制建設,通過法律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加快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促進和諧穩定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作者:于海洋工作單位:吉林省磐石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