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級數字電視備路系統建設探討

時間:2022-06-29 04:52:53

導語:縣級數字電視備路系統建設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級數字電視備路系統建設探討

摘要:梅州市2010年實現市縣聯網覆蓋,2012年實現傳輸雙向備份,數字用戶規模接近50萬,目前前端復用、IPQAM等設備仍是單路設備,存在單點故障風險,為提高系統安全性,需要針對現有架構建立一套縣區備路系統。

關鍵詞:數字電視平臺;備路系統;復用器;IPQAM

1系統現狀

廣東廣電梅州分公司數字電視前端為2009年建設的市縣共享平臺。市與七縣區機頂盒可通過多NIT來實現限制地區使用;SMS用戶實現分級管理,七縣區可以管理本地數字電視用戶,不能管理同級縣區和上級地市的用戶信息;七縣區分別建立本地數字電視節目分前端,縣分前端的結構如圖1所示。市縣數字電視傳輸環網將所有電視節目打包并以射頻的方式傳輸至各縣分前端。各縣自辦節目經過編碼器(或電視臺數字信源)后變成TS流進復用器,然后經過加擾調制(139頻點)進混合器。各縣主頻點節目源自698頻點,解調器先將698頻點解成TS流再進圖1縣分前端的結構圖入復用器,插入一些表項后進入調制器,然后進混合器。如圖2配置原理圖所示,TS流在進入調制器前先加擾,加擾器與SAS之間通道由傳輸平臺提供。

2建設需求

各縣區分前端(包括縣和鄉鎮)的編碼、復用、加擾調制均為單路設備,存在單點故障風險,按照“廣播電視安全播出管理”規定,縣級屬于三級前端,復用、調制、加擾等設備需要有N+1備份。各縣分前端建設時間已超過7年,隨著設備的老化,運維量也在增大。各縣區分前端系統安全性已不符合安全播出的要求,縣區距離市區較遠,分前端設備出現異常,在現有人員配置及縣局的技術力量支撐下,無法在短時間內恢復系統播出,安全播出面臨嚴峻挑戰。為提高系統安全性,建立一套基于市雙路傳輸下為前端備路系統,利用技術手段提高系統的穩定性,減輕運維的壓力。

3備路系統方案

路信源為本地電視臺自辦節目,在電視臺編碼后通過ASI傳輸到復用加擾設備的復用板卡;第2路信源為市網下傳698頻點,通過RF射頻信號輸出到復用加擾設備的DVB-C解調解擾卡進行解調。(2)復用加擾及信源接收部分通過ASI適配和RF射頻解調的信源在復用加擾設備中進行節目復用,完成3路TS流的復用輸出(分別是自辦節目流139頻點、251頻點縣節目流、251頻點鎮節目流),同時完成1路TS流的節目加擾,其中RF射頻解調的節目無需再進行節目加擾,完成SI表的映射,通過光信號傳輸給IPQAM。(3)IPQAM調制部分通過IPQAM板卡接收到復用器傳輸過來的3個TS流(分別是自辦節目流139頻點、251頻點縣節目流、251頻點鎮節目流),進行4頻點調制,4頻點通過2個RF口輸出。RF1口輸出251頻點、139頻點縣自辦節目;RF2口輸出251頻點、鎮139頻點自辦節目。(4)射頻切換部分先將原縣/鎮139頻點、251頻點進行混合,然后分別接縣/鎮RF切換器備口,最后IPQAM調制器RF1口/RF2口出來的射頻信號分別進縣/鎮RF切換器主口,每個縣各需2臺射頻切換器。

4結束語

通過市縣共享數字電視平臺的和備路系統的技術實施,解決了共享數字電視平臺節目和設備老化帶來的穩定性問題,以最少的投資解決了市到縣的數字電視覆蓋的單點故障風險隱患,大大提升了系統的穩定性,為縣級臺和鄉鎮的數字電視發展保駕護航。

作者:張智男 潘文勝 練永彬 單位:廣東省廣播電視網絡股份有限公司梅州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