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科學實驗的有效性綜述

時間:2022-12-27 11:59:34

導語:學校科學實驗的有效性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校科學實驗的有效性綜述

本文作者:蔣建棟工作單位:無錫市雙河新村小學

關注細節,合作探究,提高實驗過程的有效性

探究是科學教學的“靈魂”,科學實驗是探究的重要方式,幾乎所有的科學教師都認識到了科學實驗的重要性,也都在課堂上花大量的時間去鼓勵學生進行科學實驗。可是,由于在細節上的把握不好,就出現了以下幾種現象。1.導盲式。有的老師為了能讓實驗順利進行,獲得成功,幾乎什么都為學生考慮好了,準備好了,學生的科學實驗是按部就班的跟著老師一步一步進行,好像導盲犬,沒有讓學生有觀察、思考、得出結論的思維空間;2.放羊式。有的老師為了所謂的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一上課就讓學生實驗,看似熱鬧非凡,氣氛活躍,一節課下來,學生對實驗要探究的問題、方法、過程和結論一片茫然。筆者認為應該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由“扶”到“放”逐步培養,具體表現為:1.實驗步驟的有所側重。科學實驗包括:提出問題與明確問題;猜想與假設結果;制訂實驗計劃,明確實驗步驟;進行有效的觀察、實驗來搜集并整理有關信息和證據;得出結論;表達與交流實驗結論六個步驟。但并不是每一個實驗都要自始至終地按照上面的步驟一一完成,應該視學情有所側重于某一方面而開展實驗活動。2.實驗方式的扶放結合。小學生的探究實驗欲望強烈,但探究實驗能力卻相對較弱。因此,探究實驗方式應該細化,這就要求教師在“扶放”上恰到好處,學生能自主探究實驗的就大膽放手,讓學生親臨體驗,享受成功。有困難的,就“扶”一程“,送”一程。教師要根據實際課堂情況,適時做好實驗過程的個別指導,調控。還要進一步適時地創設情境,增強學生對探究實驗的興趣。讓學生體驗實驗成功的快樂,也可以讓學生感覺科學實驗的艱辛,更可以讓學生尋找實驗失敗的原因。3.實驗時間的連貫有序。就是要給學生足夠的探究實驗時間,而且是必須給學生一段完整的時間來進行,不要總打斷他們的思維,不要讓20分鐘的探究實驗活動因為教師的不斷叫停而變成只有15分鐘甚至只有10分鐘的實際實驗時間。筆者認為在探究實驗開始前,老師要關注、設計實驗的細節。正式實驗開始后,老師盡量不打斷全班實驗。可以預設一個時間,采取倒計時的方法讓學生在有心理準備的情況下快速有序地進行實驗活動。同時,在科學實驗過程中在關注細節的同時要積極倡導小組合作交流。由于學生之間存在知識,習慣,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因此合作交流,能使探究實驗能力強的學生得到更大進步,同時也使探究實驗能力相對弱的同學,得到及時的輔導和幫助,獲得鍛煉與提高。合作交流,又能充分發揮探究實驗小組對實驗教學的作用,增強了學生之間的溝通交往和信息交流。如在研究“物體能否導電”實驗中,各小組學生共同準備“材料超市”,選擇感興趣的材料,到組裝好的電路檢測器中檢測哪些物體能導電,哪些不能導電,每小組內材料員、記錄員等分工合作,安排得井然有序,學生開展小組比賽,激發了學生協調完成任務的積極性,擴展了知識面。注重實驗細節和重視實驗課前準備,盡可能確定每個實驗要著重培養學生哪方面的能力,就一定能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同時也能大大提高課堂實驗教學的有效性,教學中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適當延伸,注重激勵,提高科學實驗反饋的有效性

在科學實驗教學中,如果科學教師關注每個學生,隨時發現學生在學習中的閃光點和存在的問題,并相應地給予評價,通過評價,以激發學生的興趣、鼓勵學生的好奇與探索精神。科學實驗過程的反饋與評價其實是教師教育機智的體現。是教學中的調味品,掌握得好,課堂氣氛生動活潑。因為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常常會出現一些出乎意料的情況,教師如果能及時捕捉這些稍縱即逝的機會,及時的、巧妙的進行激勵性評價,促進師生、生生心靈的溝通,會使我們的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教師的評價不光是對學生掌握知識和實驗技能的評價,還應該創設一種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鼓勵學生的思維、知識、實驗向課外、向更高的層次去探索。只有在寬松、愉悅、不斷獲得鼓勵的情境中,學生的思維才會變得活躍,學生才會不斷地去大膽嘗試,不斷地取得成功,不斷地增強學習愿望,不斷地收獲學習的快樂,對科學探究始終保有愉悅的情感體驗,這樣所有學生的科學素養都能得到較大程度的提升,科學實驗的有效性才能得以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