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產業品牌建設調研分析

時間:2022-05-08 10:50:32

導語:水果產業品牌建設調研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水果產業品牌建設調研分析

摘要:水果產業是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惠及面廣、投資較小、收益相對穩定、風險較低等優勢。當前,全國水果產業規模的擴大,人民群眾對綠色安全食品的追求,國內外特、優、新水果品種的沖擊,都迫使水果產業必須主動進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開展新品種、新品質、新品牌建設,由量變向質變轉型,由規模向品牌升級,由“水果大縣”向“水果強縣”邁進。

關鍵詞:平遙縣;水果產業;品牌建設;調研

為深入了解和掌握山西省平遙縣水果產業發展現狀,促進水果產業健康快速發展,平遙農業部門工作人員組成調研組,深入襄垣、朱坑、東泉等水果重點生產鄉鎮,以梨和蘋果兩個品種為重點,通過座談走訪、實地察看等方式,對水果產業品牌建設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就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1基本現狀

平遙縣是山西省晉中市水果生產大縣,是全省梨和蘋果生產重點縣。到2017年底,全縣水果總面積達到22.1萬畝,占到全縣耕地總面積的近三分之一,跨入全省前十行列。其中蘋果10.05萬畝、梨11.63萬畝、葡萄0.12萬畝、桃0.1萬畝、杏0.12萬畝、其它0.08萬畝。梨和蘋果的總種植面積占比達到了99%,在全縣水果產業中占據絕對優勢地位。全縣發展水果專業村(水果種植面積占耕地總面積的60%以上,水果生產為農民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31個。水果年總產量22.1萬t,年總產值7.7億元,為全縣農民提供人均收入1300余元。水果生產收入已成為平遙縣農民、特別是產果區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

2平遙縣水果產業的發展優勢及成效

平遙縣地處優質梨和蘋果生產最佳區域,大力發展以梨和蘋果為主的水果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傳統習慣和產業基礎。近年來,縣委、政府把水果產業作為振興縣域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抓手持續推進,水果產業已成為全縣農業的一大主導產業。2.1地理氣候條件優越。平遙縣85%的水果生產區域分布在海拔800~1000m的東南部丘陵區,具有晝夜溫差大、無霜期長,水、氣、熱、光源充足的特點。海拔高度、日積溫和晝夜溫差等為造就優質果品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氣候條件,是無公害水果生產的最佳區域。2.2產業發展起步較早。平遙縣以酥梨、“紅富士”蘋果為主的水果產業是在產業結構調整中,因地制宜、做大做強傳統產業而發展起來的。現在水果產業逐步發展成以酥梨、“紅富士”蘋果為主的格局,并成為全縣水果的主導產業。2.3生產技術基本普及。通過專業培訓、農民專業合作社及果農之間互助等途徑,大部分果農在生產過程中逐步掌握了果樹修剪、人工授粉、疏花疏果、果實套袋、治病防蟲等常規技術,其中水果套袋率達到了90%以上,涌現出了一批水果產業科技“二傳手”和“土專家”,成為水果產業發展壯大的重要支撐。2.4儲藏能力不斷增強。目前,全縣建有恒溫庫35座,儲藏能力2500余萬斤;大小果窯2000余座,儲藏能力達1億多斤。特別是酥梨生產區域基本實現了家家有果窯,自產自存。儲藏能力的不斷增強,為延長水果銷售期、實行反季節銷售、提高市場競爭能力奠定了較好基礎。2.5流通銷售體系初具規模。全縣現有果品經紀人250余人,常年從事果品營銷,初步形成了覆蓋面較廣的流通銷售體系。特別是酥梨銷售,已打入廣州、深圳、湖北、湖南、上海等省市,并做到了常年供貨,價格比較穩定。2.6組織化程度逐步提高。全縣果農專業合作社現已發展到20余個,逐步形成了水果產業鏈條中的重要一環。通過統一供應農資、簽訂購銷協議、最低保護價收購等措施的實施,在提高果品質量、增加果農收入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木瓜村在發展蘋果產業中多年堅持“四統一”,即統一管理,統一施肥、灌溉、用藥,統一品牌,統一銷售,促進了該村“紅富士”蘋果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和市場競爭力的逐步增強。2.7品牌效益初步顯現。近年來,全縣堅持水果產業基地擴展與檔次提升并重的思路,積極推廣應用高光效樹形改造、疏花疏果、果實套袋、無害化防治病蟲害、平衡施肥等科學管理組裝配套技術。重點實施了襄垣萬畝出口精品酥梨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示范果園創建等項目,有效促進了水果品質的提升。涌現出了以“柒雨椿”“遙圳”“益銘”和“龍浪”酥梨為典型代表、具有地方特色、代表當地發展水平的果品品牌,提高了平遙縣果品知名度,增強了市場競爭力。其中“龍浪”牌酥梨擁有了出口自營權,行銷歐洲、南美、東南亞及港澳地區。2.8扶持政策持續跟進。近年來,平遙縣以“一村一品”專業村建設為抓手,積極爭取各級資金、項目和政策扶持,因地制宜大力推進水果生產向規模化、產業化、品牌化邁進。縣政府先后出臺了有關財政預算資金扶持、“一村一品”建設等多項扶持政策。通過設立專項資金、改善基礎設施、培育龍頭企業、促進農旅結合等措施,不斷加強對水果產業發展各個環節的支持和服務力度。

3制約水果產業品牌建設的突出問題

近年來平遙縣水果產業發展雖然取得了積極的成效,但受諸多因素影響,還存在一些突出困難和問題。低產、品質不穩定、農殘超標、價格低、銷售難等問題使得蘋果、梨等主要水果產品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面臨很大挑戰。可以說,全縣水果產業在實現規模化上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在品牌化建設上還有較大差距,進入了由量變到質變的“轉換期”。3.1種植管理技術粗放,果品質量難以得到充分保障。盡管全縣具有生產水果得天獨厚的條件,但由于種植技術標準化程度不高,管理粗放,重量不重質,導致果品品質難以得到有效保障,甚至出現退化現象。3.2經營主體單一,組織化程度不高。盡管全縣在水果產業發展過程中涌現出為數不少的專業合作社、經紀人以及具有一定帶動能力的專業大戶,但整體仍以千家萬戶分散經營為主。3.3采后處理能力弱,產業化水平低。一是多數果農做不到統一采后處理、分級、包裝、標識,而是直接在地頭進行人工分級、裝箱和交易。二是盡管全縣總體儲藏能力較強,但標準化的冷藏和氣調貯藏能力仍很低,大部分果品還缺乏更加科學的貯藏方式,對保存期和果品品質都有一定程度影響。三是精深加工水平滯后,產品附加值低。全縣水果產業主要以鮮果銷售為主,水果產品精加工、深加工產業幾乎空白,產業鏈條短,加工轉化差。四是產業配套能力不足。水果產業發展所需要的包裝、網套、運輸、肥料、農藥等配套企業以及信息中介等服務機構數量少、規模小、層級低,配套服務能力差。3.4品牌意識不強,整體規劃實施不力。果農整體文化層次偏低、年齡老化,存在“小富即安”“酒香不怕巷子深”以及追求短期收益等陳舊落后觀念和依賴性思想,市場意識、品牌意識和創新意識都很差,導致在品種改良、樹體改造、技術管理等方面投入的資金和精力不足,制約了全縣水果品質和產業競爭力的整體提升。3.5扶持力度仍需加強,技術支撐體系亟待完善。受縣域財力不強等因素的制約,政府對水果產業發展的扶持力度與水果產業發展需求還有落差。突出表現在:一是在基礎設施改善、示范園區建設等方面的投入還顯不足。二是人才支撐體系薄弱。三是在促進水果產業發展與節慶活動、旅游產業融合等方面成效還不明顯。四是在縣級層面組織外出考察、產品營銷、聘請專家培訓指導方面著力還不多。同時,在加強水果產業園區生態環境保護,嚴格工業企業準入、加強環境監測等方面還需重點關注。

4加快全縣水果產業品牌化建設的意見建議

水果產業是全縣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相對于設施蔬菜和規模養殖業,水果產業具有惠及面廣、投資較小、收益相對穩定、風險較低等優勢,因而農戶生產積極性較高。當前,全國水果產業規模的擴大,人民群眾對綠色安全食品的追求,國內外特、優、新水果品種的沖擊,都迫使全縣水果產業必須主動適應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開展新品種、新品質、新品牌建設,由量變向質變轉型,由規模向品牌升級,由“水果大縣”向“水果強縣”邁進。4.1擴張產業規模和優化品種結構同步推進,不斷夯實基礎優勢。一要繼續擴大水果種植規模。適度規模經營是品牌建設的重要基礎和依托。要充分利用地理氣候優勢,在合理規劃的基礎上,繼續擴大全縣水果種植規模,推進全縣水果產業由襄垣、朱坑、東泉等鄉鎮向洪善、岳壁等鄉鎮的適宜片區擴張,力爭使全縣水果面積達到25萬畝以上,進一步形成規模效應。二要以提高供給質量為主攻方向,不斷優化品種結構。三要在優化品種結構的基礎上,整合項目資源,形成合力,高標準、高起點打造一定數量的“精品園”和“樣板田”,充分發揮示范輻射效應。4.2標準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相互促進,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一要加快建立全縣水果質量標準體系。推進全縣水果質量標準體系的建立,實行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標準化管理控制,以培育出帶有顯著產地優勢和特色的果品。當前,要重點抓好高光效樹形改造,力爭用3~5年時間把全縣果樹全部改造成高光效樹形,為提高果品品質打下堅實基礎。二要加強果農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發展壯大果農專業經濟合作組織是提高果農組織化程度,推進水果產業化經營的主要途徑和載體。三要組織成立水果產業發展協會。把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種植大戶、合作社成員、儲藏大戶、經紀人等組織起來,使其真正成為聯系政府、企業和市場的紐帶。四要加大對水果產業的綜合開發力度,積極培育精加工、深加工龍頭企業,延長產業鏈條,實現產品多樣化,增加產品附加值,有效化解產品單一形成的市場風險。五要培育多元化產業融合主體。引導大中專畢業生、新型職業農民、務工經商返鄉人員以及各類農業服務主體發展水果生產、精深加工、流通、銷售,開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等經營活動,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六要積極發展電子商務等新業態新模式。推進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向水果生產、經營、加工、流通、服務領域的滲透和應用,創建最快速度、最短距離、最少環節的新型流通方式。4.3區域化打造和多元化宣傳有機結合,不斷提升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應對國內外對水果產品實施市場準入的要求,樹立“大品牌”意識,由水果產業發展協會牽頭,農業、工商、質監等職能部門配合,建立健全水果產品質量可追溯、市場準入、質量安全監測、質量安全責任追究、信息等各項制度,加強“三品”(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產地認證和產品認證,申請地理標志保護。通過網絡、電視、廣播、報刊、牌匾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平遙水果品牌,特別是要在走出去宣傳、通過高端媒體宣傳、提煉品牌價值符號等方面下功夫,實現傳播立體化;充分利用“平遙古城”這張獨有“名片”,依托攝影展、中國年等節慶活動,搭建果品展銷平臺,擴大平遙水果知名度,實現節慶與營銷宣傳一體化;主動迎合現代人對休閑生活的需求,繼續壯大梨花節、采摘節等活動,促進水果產業與休閑觀光農業的融合發展,拓展農旅結合發展之路;樹立“產品包裝是最大的廣告”的理念,精心設計產品包裝,傳遞品牌價值與優勢,使產品包裝成為一張張流動的名片。4.4加強宏觀管理和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互為支撐,持續增強產業發展保障能力。要進一步提升水果產業在全縣經濟工作中的地位,建立健全對涉農部門和各鄉鎮的考核體系,凝聚全縣上下發展水果產業的合力。要進一步加強水果產業園區路、水、電、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公共服務水平。要繼續設立水果產業發展專項扶持資金,特別是要向優化果品結構、培育加工龍頭企業、創建區域特色品牌等方面傾斜。要逐年公開招聘果樹專業技術人才,充實縣鄉兩級業務部門,形成一支數量充足、技術過硬、覆蓋面廣的專業技術隊伍。要在合理規劃產業發展布局的基礎上,加大果品園區的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嚴格工業企業準入制度,加強生態環境監管力度,為水果產業可持續發展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要加強全縣水果產地市場秩序管理,解決合同違約、欺客宰客等問題,維護平遙縣水果產業的良好聲譽。4.5科學防治和群防群治雙措并舉,切實提高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一方面,要堅持科學防治。組織專家對低溫凍害等農業自然災害進行科學研究,探索適合平遙縣實際、科學有效的防治技術;制定應對農業自然災害的宣傳教育方案,并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互聯網等媒體媒介進行廣泛宣傳,切實增強果農預防農業自然災害的意識和技能;加強對有關領導和農業技術人員的防災治災技術培訓,不斷提高應對農業自然災害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堅持群防群治。制定農業自然災害應急預案,建立健全組織指揮、監測預警、應急響應、支持保障、實戰演練等工作機制,做到及早發現、快速反應、有效控制,最大限度減輕自然災害對水果產業造成的損失。

作者:霍曉紅 田月新 單位:山西省晉中市平遙縣農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