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鄉村旅游品牌建設
時間:2022-09-29 11:33:58
導語:淺談鄉村旅游品牌建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鄉村旅游是鄉村文化保護、發展和傳承的重要載體,其目的是實現經濟、文化效益以及生態效益與鄉村文化傳承的有效結合。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就需要對鄉村本土文化資源進行深入的開發和挖掘,構建鄉村旅游品牌,實現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文章闡述了黃埔古港旅游品牌建設的發展策略,分析了現階段黃埔古港的發展優勢,在此基礎之上探討當前鄉村旅游品牌建設的發展思路。
關鍵詞:黃埔古港;鄉村旅游;品牌建設
一、引言
廣州市于2012年底全面啟動美麗鄉村建設工作,黃埔古港所在村落為廣州市首批建設的美麗鄉村,目前已經建成粵海第一關紀念館、黃埔稅館、黃埔公園等景點,修復旅日華僑樓、梁氏宗祠、胡氏大宗祠等古建筑,成為了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旅游品牌。
二、黃埔古港旅游品牌建設的策略
黃埔古港位于廣州市海珠區黃埔村,北靠新港東路,南隔黃埔涌與侖頭相望,西臨廣州環城高速,東與長洲島相臨。黃埔古港借勢瑞典新“哥德堡“號回訪廣州和2010亞運會等國家重大事件,對古港古村進行了大規模的文物修復與環境整治工作,使黃埔古港的嶺南古村落風貌得以逐漸恢復。同時,整合當地歷史文化與資源,樹立起獨特的旅游品牌,極大地促進了黃埔古港的發展。
1、圍繞區位,塑造形象
如今在廣州的地理概念上,“黃埔”作為地名讓人更容易聯想到的是廣州黃埔區和聞名中外的黃埔軍校,它們似乎都要比黃埔古港更有名氣,從追溯歷史來看,它們所采用的“黃埔”之名都取自珠江對岸的黃埔古港。2004年4月,位于琶洲的廣州國際會展中心成為第95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的會址,坐落于會展中心東側的黃埔古港也因此得到了全面的建設與開發。黃埔古港周邊交通網絡發達,廣州環城高速、新化快速路、地鐵4號線與8號線等線路環繞周邊,便捷的交通成為黃埔古港快速發展的重要推動因素。同時,2013年廣州旅游觀光雙層巴士線路的開通,將中山大學、廣州大橋、廣州塔、琶洲塔、黃埔古港等一系列人文歷史景點串聯在一起,形成一條廣州人文旅游路線,使廣州風景通過觀光巴士的方式更直接快速地呈現眼前。
2、圍繞歷史,借勢發展
1744年,瑞典的“哥德堡號”商船在廣州黃埔古港??浚_辟了瑞典至中國的古代海上絲綢之路。2005年,為了紀念中瑞兩國建交55周年和“哥德堡”號觸礁沉沒260周年,由4000名工匠依照原船尺寸結構打造的新“哥德堡”號沿著原哥德堡號航線開始復航,歷經10個月航行,最終成功抵達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發祥地廣州,續寫了中瑞友誼的新篇章。因此,為表示對新“哥德堡”號抵達廣州的歡迎,2003年,廣州市對黃埔古港進行了文物的修建、修復與環境的整治規劃,整治建設工程包括黃埔稅館、永靖營(兵營)、買辦館等仿古建筑,以及周邊古港公園、村頭廣場等場所的生態環境。通過整合自身資源,創建具有展覽、傳播、娛樂、休閑的四個功能區,形成一個文化公園型社區。
3、圍繞資源,深化改革
黃埔古港所在村落至今仍保留有數量眾多的嶺南建筑風格歷史文物,灰雕、磚雕、木雕、鑊耳屋以及青石板路遍布村落各處。根據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的結果得知,村內目前還留存有清代祠堂14座、家塾4座、宮廟1座。同時,這里也是中西方文化思想的交匯點,孕育出眾多在近代中國經濟文化轉型中發揮重要作用的人才,如三國領事胡璇澤、鐵路和公路建設專家胡棟朝、清朝外交家梁誠、創辦十三行天寶行的梁經國等人。他們使黃埔古港的文化土壤更加肥沃,為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創造了條件。
4、圍繞服務,豐富體驗
黃埔古港長期舉行多種多樣的文化娛樂活動,在傳統節日和假期組織具有當地風俗的活動與項目,每年農歷三月初三,都會舉辦“嶺南祠堂文化節”…“認祖歸宗飲錦宴”等大型民俗活動;在古港祠堂內舉辦廣繡、廣雕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組織賞月燈會、“廣府大戲”…“絕核”廣州話大賽、七弦琴演奏會等文化娛樂活動,著重群眾參與,體現當地特色。并且設立了韓艷剪紙藝術館、印沁堂年畫藝術館、黃埔古村人文歷史展覽館等文化傳播機構,通過不同方式活動的開展,吸引不同人群到古港內旅游參觀,為他們提供交流分享體驗的平臺,并以此打造具有黃埔古港本土特色的旅游品牌文化載體,使參加人數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實現可持續發展。
三、鄉村旅游品牌建設的啟示
黃埔古港是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發源地,中西方思想文化在這里進行了充分的碰撞與融合,使黃埔古港逐漸孕育出具有豐富內涵的古港文化。更重要的是,黃埔古港在依托地理優勢的同時,順應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趨勢,精準定位發展的落腳點,在保持鄉村原生態文化的基礎上,深度挖掘黃埔古村的人文歷史內涵,建設經典景點旅游路線,利用交通聯合,找到自己的著力點,形成品牌效應,實現了經濟效益、文化效益以及生態效益與鄉村文化傳承的有效結合。
因此鄉村旅游的品牌建設要充分挖掘鄉村本土資源和本土文化,將經濟、文化效益以及生態效益與鄉村文化傳承有效的結合起來,通過對鄉村旅游資源的整合分析,塑造出形象鮮明的鄉村旅游品牌,彰顯鄉村旅游的獨特性,才能實現鄉村旅游品牌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吳必虎,黃瀟婷.旅游學概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
[2]余陽明,楊芳平.品牌學教程[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
[3]魏志梁.康澤恩學派視角下廣州黃捕古村形態特征及演進研究[D].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16.
[4]沈康,馮江.歷史環境保護更新規劃的另一種策略——廣州黃埔村(港)規劃設計事件樣板研究[J].建筑學報,2010(6):32-36.
[5]屈小靜.文化營銷視角下我國鄉村旅游品牌建設模式研究[J].旅游經濟,2012(30):136-137.
作者:朱旭濤 唐昌喬 單位:貴州大學美術學院
- 上一篇:銀行消費者權益保護機制分析
- 下一篇:高架橋項目建設整孔箱梁架設施工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