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頭供水企業建設困境與出路
時間:2022-05-24 10:47:05
導語:龍頭供水企業建設困境與出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以海口市龍頭供水企業建設為例,從建設面臨的困境入手分析,提出通過三大支柱、四個一體化、五大工程和三個平臺等建設策略,破解困局。
關鍵詞:供水企業;困境;出路
城鄉一體化和新型城鎮化建設已經進入快速發展的時期,它對基礎設施建設需求正在保持持續增長勢頭。水務行業作為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一環,充分發揮好自己的功能,可以有力助推城鄉一體化和新型城鎮化的發展進程。海口市龍頭供水企業(以下簡稱供水企業)是海南省水務行業的龍頭老大,加大自身建設力度,提高為鎮域快速發展及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服務能力和水平,對全省水務行業健康發展、城鄉一體化和新型城鎮化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1供水企業建設面臨的困境
供水企業與國內外大型水務企業相比,存在著一定的差距。
1.1內在因素
1.1.1員工專業素質有待提高
由于老國企的歷史原因,造成基層員工總體知識結構偏低,個別員工專業技能不足,責任心、榮譽感不強,執行力差、人浮于事的現象仍然存在,個人能力和收入分配不匹配,差距沒有完全拉開,人才培訓工作滯后,未能根據發展需求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隊。
1.1.2運營管理須提升
專業化、品牌化、規模化是水務行業產業化發展的必然趨勢。在運營管理能力方面,供水企業整合后,提升了規模、完善了產業鏈,已初顯產業化雛形,充滿著發展活力,但與國內外大型水務企業相比還有一定差距,未來需要在企業文化建設、內控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投融資等方面進一步提高。
1.1.3原水供應不足
有些水廠原水管承壓能力低造成原水輸送不足。有些水源廠的DN1400、DN1600預應力混凝土原水管已使用多年,管道承壓能力逐年降低,加上車輛載重壓力等外部因素,近年來頻繁漏水及爆管。為控制管道壓力,限制了原水的輸送,導致原水供應不足,不能滿足水廠今后的原水需求。部分水庫原水不足,因渠道冬修及自身庫容限制,導致原水不足。再加上企事業單位、小區自備井封井后,將使用市政水,用水需求量增加,因此原水需求量也相應增加。
1.1.4管網安全隱患較大
有些水產原水管老舊存在爆管隱患,還出現老化漏水現象,近一年半時間2次滲漏爆管停水搶修,已嚴重影響了海口市的供水安全。老城區與小區供水管網漏耗高,老城區和城中村20世紀80年代敷設的管道,管徑小、強度低、選料差、易腐蝕、抗外界擾動能力差,極易破損,每年管道破裂維修上千次,管網漏耗居高不下,拖欠水費嚴重。這些地區人口密集、道路狹窄、管線交錯,管道改造難度大、投資高。原水管及城區供水管道被壓占,隨著城市的發展,部分水廠原水管及部分供水管道被房屋、廠房、圍墻等建筑壓占,目前已發現多處壓占情況,給管網巡檢、搶修帶來較大的困難,管道破損、爆裂有可能造成安全事故。單管過江供水風險逐漸加大。目前江東組團無地表水廠,現狀主要依靠水廠一條DN1200南渡江大橋過江管供水,管道從河底開挖敷設通過,已發生多處泄漏,且維修難度大。因管網老化,管道破損的風險日益加大。
1.1.5二次供水系列問題比較多,抄表到戶推進難
海口市二次供水存在設施、設備老舊,供水管網材質差、漏耗高,水池、水塔管理不到位,二次供水污染、物業拖欠水費等問題。抄表到戶需對供水設施進行改造,投資估算數額巨大。實現抄表到戶才能較好地推行階梯水價。
1.1.6第三產業市場開拓能力不足
第三產業中,兩家公司受資質較低、人才短缺、體制機制的制約,目前以承接供水企業內部業務為主,市場競爭力不足,對外參與項目招投標有一定難度,成為發展的瓶頸,制約了其發展空間。
1.1.7信息化建設滯后
由于管網資料不完整,管網地理信息系統及水力模型未建立,各子公司之間未能聯合,無法實現全市供水統一調度。生產自動化水平還有待提高。
1.2外在因素
1.2.1水價機制不完善
海口市原水價自2006年8月1日起實施,2015年2月1日調整執行現水價,8年來水價與成本長期倒掛,企業投資水務項目能力較弱。2015年水價調整后,企業每年新增利潤只能支撐日常運營中管網及設備維護、更新等小項目的投入,對投資數額較大的新建水廠、城市供水管網及原水管等項目,企業投資能力有限。目前水價的補償機制尚未形成,水務行業的運營和發展難以進入良性循環。
1.2.2資金實力不強
水務行業項目投資額大、回收期長,且企業沒有定價權,因此造成供水企業凈資產收益率很低。盡管2015年實現了水價調整,但凈資產收益率遠達不到特許經營協議8%的要求。由于自有資金不足,供水企業“十二五”期間涉及供水安全保障的項目難以推進,海口市供水安全仍存在隱患有待解決。
1.2.3供水設施投入不足,建設滯后
“十二五”期間,計劃建設25個重點工程。實際開工建設11個;計劃外開工建設12個工程。由于建設資金不足,水務基礎設施投資欠賬比較嚴重,海口市供水安全隱患及供需矛盾亟待解決。
1.2.4小型污水處理廠規模小、成本高及來水少等問題
目前接管運營的5座小型污水處理廠普遍存在著規模小、運營成本高且原工藝設計存在一定的缺陷,抗沖擊能力較低;市政污水管網不夠健全,污水收集率不高,生產負荷率較低;同時相關部門監管不到位。
2供水企業建設的出路
伴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海南省“多規合一”試點、“海澄文一體化”“新型城鎮化”、棚戶區改造、地下綜合管廊試點的重大機遇,供水企業要抓住機遇,依托三大支柱,按照四個一體化,通過深化五大工程,打造三個平臺,進而參與整合海南省內水務市場,實現把自己做大做強做優的目標。
2.1三大支柱的構建
立足做大供水產業支柱,集地表原水及地下水、管網、供水、抄收服務、維修等完整的供水產業鏈,實現規模化發展。立足做專污水產業支柱,用好國家級污水設施運營甲級資質,強化專業隊伍,具備運營處理生活及工業污水的豐富經驗和技術實力,做精污水處理產業。立足做廣第三產業支柱,具備集設計、咨詢、施工、報裝、清洗等綜合業務實力。通過建立專業人才梯隊,提升設計、施工等各項資質。多種經營,形成具有多元化發展空間的工程企業。
2.2四個一體化的布局
在城鄉一體化方面,以海口市主城區為立足點,輻射周邊鎮域及農村,以南渡江流域為主線,沿海榆中線、東線高速、海榆東線、海文高速4條發展軸,逐步發展鎮域及農村的供水、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形成城鄉一體化格局。圍繞產業鏈一體化,以現有原水、供水及污水處理業務為載體,通過產業鏈整合,形成產業集群,實現利潤最大化。加強投資建設運營一體化,提升并整合企業內外部資源,使之與平臺具備項目的投融資能力、工程建設能力及項目運營管理實力。在相關多元一體化方面,立足水務行業,內部做深,挖掘業務潛力;外部做廣,通過水務產業延伸,著力于水務相關行業,重點研究和發展的方向是直飲水、中水回用、固廢、污泥處理、城市河道、湖泊水體的整治、雨水調蓄利用(海綿城市)、海水淡化等方面的業務,圍繞水務主業形成內外部多元化發展。
2.3三個平臺的打造
組建供水產業平臺,以自來水業務為核心,實施橫向一體化策略,對原水管、供水管網更新改造,建設調蓄泵站,夯實城市供水安全保障;通過新建水廠及配套管網,提升供水能力,滿足今后五年的用水需求;同時通過管網延伸、集中式供水等方式逐步整合全市鎮域供水市場,解決飲水不安全人口飲水問題;采取穩健策略,適時與省內其他企業開展合作,為參與整合省內水務市場打基礎,為我市“海澄文一體化”戰略和海南“首善之城”的定位邁出堅實的一步。加強環保產業平臺建設,以污水處理業務為基礎,以“水十條”及新環保法為契機,實施縱向一體化和相關多元化策略,積極謀劃,擇機介入中水回用、固廢、污泥處理、城市河道、湖泊水體的整治、雨水調蓄利用(海綿城市)等領域;同時發揮管理和技術優勢,提供專業的污水處理解決方案,介入省內環保項目運營,走低成本擴張之路。打造多元化投融資平臺,以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中央及地方財政等專項資金為主體,并通過PPP、企業債、公司票據、產業基金、資本整合等多種融資模式籌集資金,解決水務基礎設施投入不足和資金瓶頸問題。
2.4五大提升工程的深化
開展主業拓展工程,通過原水管改造、南渡江引水、水廠并網、新建水廠等項目的實施,積極參與地下管廊的建設,統籌供水管道入廊,并借助“棚戶區改造”和“新型城鎮化”機遇,進行城中村供水改造及鎮域供水提質增效,助力“城市風貌大變樣”。以“海澄文一體化”為契機,推動與省內其他企業的合作,實現資源整合、優勢互補,實現“省會經濟圈”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跨出供水企業“走出去”戰略的第一步,為遠期整合省內水務市場奠定基礎。在人才提升工程方面,針對員工學歷水平、職稱持有率較低、專業技術人才不足的現狀,加之對城市供水運行保障的要求提高,以及重大水利水務項目建設的需要,供水企業將實施人才提升工程。一是加強實操型技術人才的培訓,提高持證上崗率及技能鑒定,培養一批技術水平高的搶修隊伍;二是對外引進生產運營、水利、供排水、投融資、經營管理的高級專業技術人才,在薪酬等政策上傾斜,開辟技術人員聘用及晉升通道;三是建立內部技術委員會及外部專家庫,研究解決重大項目、重大技術難題,進一步提升應急處置能力。推進信息化建設工程,逐步完善指揮調度、客服、水質監測“三個中心”硬件、軟件設施建設。同時下屬各水司加大對地下管網及生產流程的信息化、智能化建設,建立地理信息系統及水力模型,利用“互聯網+”等手段,實現遠程監控、操作,打造智能水務,助力實現“城市管理大變樣”。在投融資創新工程方面,對“十三五”計劃實施的供水及污水項目,以政府投資為主體,同時進行分類、打包、策劃,采用PPP等多種模式籌集資金。同時嘗試混合所有制改革,積極利用資本市場,構建多元化的投融資體系。在作風轉變深化工程方面,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嚴抓作風建設,干部作風轉變呈現出三個“新常態”:一是“馬上就辦、樹四種精神”成為新常態;二是“主動服務,建長效機制”成為新常態;三是“工作下沉,黨建進項目”成為新常態。供水企業應積極發揮大型國企先進的管理、技術、服務和人才等多方面優勢,緊緊圍繞供水主業,對外穩步實現業務擴展,對內不斷提高客戶服務水平、保障供水安全及污水處理水質達標,為促進我省水務行業健康發展,城鄉一體化和新型城鎮化建設發揮好樣板作用。
作者:王安興 鄒曙南 劉 勁 單位:海南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海口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海口市鎮域及農村安全飲水方案[Z].2014(12).
[2]陳永亮.鄧小平對城鎮化的理論貢獻及其當代價值[J].人民論壇,2014(12).
[3]海南省水務廳.建立并完善城鄉水務一體化為城鎮化發展提供均等化服務[J].水利發展研究,2013(5).
- 上一篇:高校建設眾創空間路徑研究
- 下一篇:煤礦企業信息化建設問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