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與土地管理研究

時間:2022-06-15 08:33:29

導語: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與土地管理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與土地管理研究

1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土地管理問題

1.1概念和目標模糊。在開展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過程中,首先需要明確其概念和目標。但是在實際開展相關工作的過程中,大部分人將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理解成新農村建設。實際上這兩種形式屬于不同的概念,這種模糊的概念,導致相關人員在制定目標的過程中缺乏針對性。部分人對社區的真正內涵把握不準確,使得社區各個層面的功能無法發揮,工作人員不能正確認識到這項工作的意義,導致土地管理問題得不到解決,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工作難以開展[1]。1.2難以保障就業與轉型。在建設新型農村社區的過程中,需要讓村民來到城鎮的新型社區,但是這種方式會導致其需要離開原來的土地,失去原來土地的管理權。在這種情況下,村民需要考慮謀生的方式,經常會被現實問題所困擾。雖然在對土地進行流轉的過程中,農民群眾可以取得更高的收益。但是實際上,土地流轉制度并不完善,農民的耕地難以集中,導致其組織化程度較低。農民的就業難以得到保障,在轉型過程中也會出現較多問題,其不僅會失去土地的所有管理歸屬權,還可能會導致新農村社區建設無法滿足要求。1.3資金缺乏。在建設新型農村社區的過程中,需要以充足的資金作為基礎,這樣才能夠讓土地管理機構對土地進行監督管理。但是我國在實施城鄉公共財政投入體制的過程中,對農民的財政投入較少,無法滿足實際需求。農村經濟基礎一直以來比較薄弱,沒有較大的優勢,難以吸引社會資本。在開展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過程中,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較少,沒有足夠的融資來源,導致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無法實現多元化要求[2]。1.4農民向市民轉變存在阻礙。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要求農民向市民身份進行轉變,這不僅是一種身份上的轉變,還要求其轉變生活觀念以及方式,甚至要求其在文化意義上實現較大的轉型。但是在實際開展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過程中,農民的自身內涵轉變還是存在一定的困難,農民職業的非農化會導致其在這個過程中存在較大的阻礙。雖然政府在開展相關工作的過程中,會幫助其實現轉型,制定相關的政策,但是工作的實施還是流于表面,難以使得農民向市民進行實質性的轉變。

2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與土地管理思路

2.1增大宣傳力度。在開展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工作的過程中,首先需要增大宣傳力度,使得農村居民能夠了解相關的概念。在這個過程中,各部門需要加強重視,并且用新的理念對群眾進行引導,使得系統建設能夠得到群眾的支持。這個過程中,政府工作人員需要承擔相關的責任,對這項工作進行推進,使得農民能夠積極參與進來,提升土地管理實際效用。2.2加強產業發展。產業發展是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與土地管理的重要內容,雖然農民在社區的生活開支有所增加,還會得到更加完善的服務。但是要使其生活水平得到實質性的提高,就需要發展相關的產業,讓農民從家務以及土地勞動中解脫,從而轉變成城市經濟社會的相關勞動。因此就需要利用多余時間發展產業,提升其實際收入,實現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高水平發展[3]。2.3開展融資工作。融資工作的開展主要是針對當前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土地管理工作的資金短缺問題進行的。在開展相關工作的過程中,政府需要對市場化融資渠道進行探究,為了保證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專項資金能夠增長,需要建立相關的體制對其進行保證。在這個過程中,政府需要充分利用農村土地,由于農村住房中存在較多的危房,在建設新型農村社區的過程中,就需要利用社區進行招商引資,使得新型農村建設質量得以提升。政府需要對相關的設施項目進行溝通,還需要廣泛吸引社會資金,利用金融資金鼓勵金融機構創新相關的投資模式,開發金融產品,使得資金問題得以解決。2.4明確社區建設與土地權屬管理關系。在開展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過程中,需要明確其權屬管理的關系。在這個過程中,政府需要保證每位成員的利益不受侵害,這樣才能夠實現和平民主的目標,使得自治和平等原則能夠得到保障。政府需要將用于商業開發的土地進行轉讓,使其能夠轉變成建房用地。在這個過程中,政府需要針對新型社區建設與土地權屬管理關系進行分析,保證土地建設的房屋不能被城鎮居民出售,這樣才能夠使得社區的居民能夠有充足的土地資源。

3結語

在處理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與土地管理問題的過程中,需要明確相關的關系。政府需要增大農村社區建設以及土地管理的宣傳力度,保證社區產業能夠得到充分的發展。還能夠開展融資工作,推進我國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建業.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與土地管理若干問題初探[J].山東國土資源,2010,(02):40-42.

[2]胡偉艷,盧大偉.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前后農村居民相對福利水平及福利均衡變化——以武漢市郊區6村530份樣本為例[J].中國土地資源開發整治與新型城鎮化建設研究,2015.

[3]刁述軍.基于森的功能和能力福利理論的農村社區居民福利水平評價——以成都市10個農村社區為例[J].改革與戰略,2014,(5):130-133.

作者:龍臻 單位:成都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