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營利組織參與社區建設中的問題
時間:2022-09-29 03:04:46
導語:非營利組織參與社區建設中的問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非營利組織在現代社會發展過程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它不僅促進了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而且對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我國非營利組織在參與社區建設過程中存在著很多問題,因此,加強社區非營利組織建設,引導公眾積極參與社區非營利組織活動,就顯得非常之必要。本文對非營利組織與社區概念進行了探討,分析了社區非營利組織發展遇到的困境,并提出一些實質性的建議對策。
關鍵詞:社區;非營利組織;問題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經濟逐步取代“計劃經濟”,市場的作用越發明顯,非營利組織的發展更多的與市場聯系在一起,隨著社區的發展壯大,社區中的非營利組織也要不斷發展與完善,非營利組織在社區建設中的作用要放在突出位置,“加強社區非營利組織建設,對于國家經濟發展和社區自身的建設都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我們需要不斷完善非營利組織,建立健全相關制度措施。只有這樣,我國社區建設才能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1非營利組織與社區概述
1.1非營利組織
非營利組織是我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不可缺少的社會力量,它是介于政府與企業之間的獨立社會組織,它的活動不以營利為目的,并主動向社會提供公共服務與志愿服務。非營利組織的主要性質。非營利性。非營利性從字面上就可以解釋為不以賺錢為目的的性質,這是區別于企業的重要特性。這一性質可以從兩個方面做進一步的理解:第一,不以營利為目的,不受經濟利益驅使。第二,不得進行分紅,經營所得不能私有化。非政府性。“非政府性就是非營利組織不具有政府的性質,不受政府控制,因此這一性質也是用來區分于政府組織的特性。”自治性。非營利組織具有很大的自主權,并且擁有一整套的現代治理體系,無論是在管理上、決策上、領導上,還是監督上,他們都自己決定,自主安排,完全不受政府和企業的干預影響。
1.2社區與社區組織
“社區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內的相互關聯的人群形成的生活共同體,即地域性社會生活共同體。”這個概念包括以下五個方面的含義:第一,一定數量的人群聚集生活。第二,一定范圍的空間,地域界限明確。第三,社區文化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文化維系力。第四,認同感及歸屬情感。第五,共同體活動及其相互關系。“社區組織顧名思義就是存在于社區中的組織,主要的社區組織有居委會、社區養老院、醫療衛生站等等。”
1.3社區非營利組織
改革開放后,國家放松了對市場的控制,市場化的改革潮流一發不可收拾,國家越來越重視市場的作用,因此國家開始重新對政府、市場和社會進行劃分,在市場化的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問題是政府和市場都解決不了的,為解決問題,克服市場與政府失靈所造成的影響,社區非營利組織就誕生了。
2社區非營利組織發展面臨的困境
2.1身份缺乏合法性
中國的非營利組織發展起步比較晚,很多東西都是從西方學習借鑒過來的,發展還很不完善,在很多方面都比較欠缺,與西方發達國家的非營利組織還有很大的差距,特別是在立法方面,到目前為止,我國還未出臺一個針對非營利組織的法律法規,很多非營利組織沒有合法的身份,因而在發展過程中會遇到重重阻礙,原因就是在于他們在申請成立時找不到對應的業務主管部門,其地位就得不到國家的認可,因而也就得不到相關的政策支持。
2.2籌措資金能力不足
“在我國非營利組織的資金籌措問題一直困擾著非營利組織,社區和政府對于這個問題也是想盡辦法。”但是非營利組織資金來源單一,籌措資金能力有限的問題還是一直存在,非營利組織主要是依靠政府資金的支持,可以說非營利組織是依托政府生存的,這也就造成非營利組織過度依賴政府的問題,解決這個問題,要追究源頭,我國的非營利組織有很多在人員配置與機構設置上都是沿襲政府機構的管理辦法,他們完全依靠政府,基本上沒有什么籌資壓力和動力,籌資渠道也比較單一。
2.3扮演著政府“替補者”角色
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我國實行計劃經濟體制,社會管理工作完全由國家操控,在“單位制”的影響下,很多的非營利組織都是由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轉制而來,非營利組織的市場化要素和社會化要素還未發展起來。非營利組織在資金籌措、運行管理、提供服務等方面都存在明顯的不足,他們過度的依賴政府,沒有從政府體系中完全分離出來,在一定程度上是扮演著政府的角色來行使政府相關職能。
2.4人員素質普遍不高
我國非營利組織人員素質不高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組成人員比較混亂,沒有一定的標準。第二,組成人員沒有接受過專業的技能培訓。第三,組成人員自身素質也有待提高。專職人員主要由社區中的老弱病殘等群體構成,比如離退休人員、殘疾病人、下崗工人等,這些人員主要是出于照顧性的就業,他們大都是沒有經過專業培訓和系統學習且文化程度一般的非專業人士。他們工作主要是靠經驗和熱情,沒有專業的技術指導,更沒有高度的組織認同感和使命感。
2.5監督機制不健全
非營利組織由于沒有專門的法律法規作為保障,因此在制度方面就沒有方向感,各種制度都比較欠缺,特別是監督機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監督,很多非營利組織由于缺乏監督,輕則導致人浮于事,不作為現象,重則導致謀私利,貪污腐敗等不正之風。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解決,社區建設就會出現停滯甚至倒退。
3社區非營利組織發展的對策分析
3.1規范化與標準化管理
規范化管理與標準化管理并行,無論是在制度層面還是在具體的實施層面,都要按照規范標準進行設計操作,對于社區非營利組織的數量、人員配置、規模大小、機構設置等指標都要統一標準,通過制度的形式體現出來,只有這樣,非營利組織的發展才能有條有理,井然有序,這對于社區建設是百利而無一害的。對于社區非營利組織,應采取規范化、標準化的管理模式。社區非營利組織無論是從人員配備、機構設置、制度安排,還是從管理體制、資金籌措機制、監督機制、激勵機制等都應該進行規范化設計,只有做到規范化設計,才能進行規范化的科學管理。
3.2拓寬籌資渠道,增強籌資能力
拓寬籌資渠道,增強籌資能力。政府可以加強對非營利組織的政策支持,在資金方面政府繼續給予一定財政補貼,同時給予一些政策和稅收上的支持。引導社區非營利組織向市場化方向發展,不要一味地局限于社區之中,他們可以離開社區,走向社會,走向市場,到社會與市場中去尋求資源,可以與企業合作,可以與其他社會組織合作等等,這些途徑都是可以拓寬其籌資渠道的。所以非營利組織要想獲得長久健康發展,還是要靠非營利組織自身,非營利組織需要不斷擴展自己的資金籌措渠道,增大自主性收入,更多地向社會籌集資金。
3.3明確定位,職責分明
非營利組織在參與社區建設過程中要明確自己的身份,履行相應的責任與義務。在社區建設的過程中,要明確非營利組織是獨立于政府部門的第三方組織,不能過度依賴政府部門生存,更不能代替政府部門去行使職責。非營利組織不是政府部門的附屬機構,他們之間是指導與被指導的關系,而不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
3.4加強非營利組織的人事管理
社區非營利組織的組成人員大多是老弱病殘等弱勢群體,因此要想更好地為社區建設服務,非營利組織在人事管理上就要進行相應的調整,不能從滿足就業,照顧弱勢群體的目的出發,應該將目光放長遠些,為了把社區建設得更加和諧方便,要加強人力資源管理,在招聘環節嚴格把關,加強對新老員工的職業技能培訓,不定期地進行考核,把員工績效與獎懲結合起來,只有這樣員工才能提高工作質量與工作效率。提升員工素質,做到更好地為社區服務。
3.5建立健全監督機制,加強對非營利組織的監督
建立健全監督機制,首先,可以從制度方面著手,完善相關的制度條款,當發生問題時能夠找出響應的條款加以懲罰和警誡,只有這樣才能讓那些企圖貪便宜與謀私利的人得到應有的懲處,社區非營利組織中的不正之風才會慢慢退去。其次,可以在社區非營利組織中選拔一些優秀的人,讓他們承擔相應的社區監督職責,還可以設立專門的監督機構進行專業監督,對不遵守社區非營利組織管理規定的人員進行監督,相互制約。
在城市社區的建設過程中,我們應該更加清楚地認識到,社區非營利組織是一個很重要的平臺和組織資源,它不僅具有緩解就業壓力,提高就業率,推動經濟增長的經濟作用,還有弘揚志愿精神,服務民眾的教育作用,更是具有彌補市場不足,促進社會公平與社會保障的社會管理作用。因此,我們必須要重視社區建設中非營利組織的發展,每個人都要有一種建設美好社區的責任意識,在社區建設的過程中要隨時關注非營利組織的發展動態,遇到問題與困難,要及時地進行反饋與解決,只有這樣社區非營利組織才能健康發展,社區建設才能蒸蒸日上。
參考文獻:
[1]陸明遠.非營利組織發展與中國城市社區建設[J].學會,2005(8):15-18.
[2]張姝,姚培珍.甘肅城市社區組織發展現狀及對策分析[J].甘肅社會科學,2007(1):53-55.
[3]田圃德.國外非營利社會組織與我國事業單位改革[J].財經科學,2006(11):124-130.
[4]鄭琳.非營利組織在社區建設中的角色及功能[J].人民論壇,2012(5):40-41.
[5]周映華.擴大我國非營利組織收入探析[J].廣東行政學院學報,2004(4):89-91.
作者:喻小俊 單位:湖北大學
- 上一篇:淺析鄉村文化建設存在的不足
- 下一篇:藝術介入引導下的新農村社區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