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社區建設研究與實踐

時間:2022-03-26 02:40:15

導語:智慧社區建設研究與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智慧社區建設研究與實踐

現在的社區人口密度大,建構筑物復雜,地下管網盤根錯節,社區管理難度不斷加大,管理效率不斷下降,治理能力天花板到來。社區商戶雜亂無序,商家無法有效連接居民需求,慘淡營生,商鋪從業人員流動性大,難以規范管理等。社區基礎設施老舊,故障頻繁,報修流程長,響應速度慢;生活繳費渠道單一,社區安全令人堪憂,社區環境治理棘手。以信息化技術手段,提升社區服務水平和治理水平的智慧社區的呼聲隨之而來。安徽大學洪慧慧指出智慧社區借助各種信息化技術不僅能夠有效解決傳統的社區治理中存在的諸多問題,而且也可以滿足居民的多元化和多層次需求,尤其是在社區公共服務、居民參與自治和智慧社區的建設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當前國內外的智慧社區建設中,不同技術企業主體的認知差異和產品特點造成智慧社區類型的多樣。從智慧社區內技術產品的應用方式來看,智慧社區可以被劃分為“信息+”“空間+”“產品+”和“綜合+”等四種建設模式。劉泉認為未來更加合理的智慧社區建設應該采用更加綜合的模式,這需要新技術領域和空間規劃領域的跨專業融合來提供技術支撐。基于5G的智慧社區管理讓社區更安全,信息溝通與服務效率更高效。5G技術與社區建設的融合,更能發揮智慧社區。智能建筑在新型智慧城市發展中的基礎性作用,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時,東南大學建筑學院城市規劃系王承慧認為社區建設中還有兩個很重要的方面,即社會可持續性的提升以及社會資本的拓展,這兩者恰恰是社區韌性的重要指標。智慧社區的建設需要不斷的思考與理論研究,在面對疫情發生時,在信息技術發展和社區居民需求不斷變化時,要以構建人性化環境為基礎,充分應用5G、互聯網技術、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以保障社區安全、提供綜合社區信息服務,探索構建新形勢下的社區治理新理念、新方法。5G來了,可以為智慧社區插上隱形的翅膀,讓未來社區自生長。

5G智慧社區研究

智慧社區是硬件+平臺+應用的一個超級生命系統,將社區的每一個物體連接,將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事件連接,讓社區治理有序,讓生活更美好,實現的基礎是智慧的架構設計,統一硬件標準,統一的網絡,統一的數據標準,如圖1所示。比如居民一部手機就能在社區暢行,生活繳費,手機一鍵充值;足不出戶周邊生鮮蔬菜一鍵下單,30分鐘極速配;物業維修服務線上報,報修需求實時響應;社區通知在線更新,政務服務預約24小時不打烊;家政服務輕松選,家庭保潔不犯愁。管理者對社區管理更精細,未來是實現“一屏管”“一網辦”和“一鍵治”,96%左右工作在PC和手機上完成。社區實現智慧的基礎是讓每個設備、部件“會說話”,信息能夠傳遞到社區大腦平臺;同時,前端能“聽得懂”社區大腦的指揮,沒有5G技術助力很難實現社區智慧化。5G新一代通信技術未來通信最關鍵的三個需求維度是低時延、高帶寬及大連接數,即1ms的低時延,10Gbps的小區吞吐量,以及每平方公里100萬設備連接能力。5G的大連接性可以實現社區的每一個基礎設施終端的互聯,人與物的互聯,為未來社區生活提供了無限可能性;5G低時延高可靠性保證了每一攝像頭、每一個傳感器、每一個垃圾桶、每一盞路燈、每一個井蓋、每一個樓棟人臉門禁等實時在線,數據實時交換;5G的高帶寬保障人臉大數據、安防大數據、高空、望視頻數據及時觸達。社區居家養老或者機構養老將面臨巨大挑戰,5G助力構建“醫”“居”“養”“學”“融”“產”智慧養老生態圈。智慧社區利用5G基礎網絡,將智能煙感、有害氣體報警器、門磁和紅外線報警器安裝于老年人家中,即插即用,對煙霧、煤氣、老年人活動情況等進行閾值告警監控。所有告警均實時與社區智腦平臺通過5G網及時響應,廣播給家人、社區服務中心等,以及時排除險情。

智慧社區建設實踐

在上海某社區進行的5G基礎網絡覆蓋,同時對該社區進行了智能化改造建設,如圖2所示,社區智腦大屏頁面總體布局可分為社區大數據信息展示區和位置服務地圖區域。社區大數據信息區域實時呈現出社區治理數據、社區精細化管理場景的圖表;位置服務地圖區域則將各監控對象及傳感設備實時信息進行整合并統一展現位置;利用5G高精定位技術和GIS+BIM技術融合,實現社區精準可視化管理與服務。該社區智腦平臺根據水質監測的歷史數據進行建模分析,及時發現水質污染源以及污水偷排情況。根據路燈的開關狀態、電壓等監測數據,觸發對應的告警信息。同時根據歷史數據預測路燈的壽命,向社區管理委會發出設備維護的建議。利用5G將各住戶的水表、電表、燃氣表運行狀態實時連接,及時發現設備的異常情況,及時報給相關業務部門。通過視頻監控技術對路邊共享單車亂停放的現象進行及時告警。視頻監控對路邊廢物箱的情況進行監控,通過歷史數據的分析向社區管委會發出保潔的時間和頻率的相關策略。同時,對社區垃圾房的情況進行實時監控,利用大數據分析,給社區未來改造建設提供決策輔助。5G抓拍智腦攝像頭對違章經營、跨門經營等違法現象進行實時監控,并向巡更人員發出告警以及精確的位置,便于其進行管理。該社區平臺對社區獨居老人家庭實時監控門窗開關狀態,室內跌倒異常行為分析,燃氣泄漏、火警監測情況,為社區老人提供全方位的安全保障服務。實時監控噴淋水壓的數據,根據數據的波動和變化趨勢,對將要發生的社區消防異常事件進行預警。社區消防從監控覆蓋、隱患排查、聯動協作、設施管理、宣傳教育五大能力維度綜合預測社區消防安全的指標。基于智能門禁進出記錄,建立群租戶行為分析模型,識別潛在的群租戶。人臉識別技術對進出社區的人員進行識別,將著重跟蹤外來人員的進出軌跡,對重點人員和黑名單人員進行預警。實時監控電梯的運行狀況,對傳感器發的告警進行分析和展現。根據車輛的進出頻率、次數等數據對車棚、停車位容量規劃作出預測,并提供規劃建議。近幾年來各基層政府、城鄉社區紛紛推出了微信公眾號、小程序、移動應用(App)等智慧社區平臺,但眾多的智慧社區平臺“上線時雷聲隆隆,運營時雨點稀疏”,熱鬧一場后便黯淡收場。吳新星通過實踐研究發現其根源在于平臺建設運營思維仍秉持著管控思維。未來智慧社區的建設應是服務型。運營型理念,充分應用5G新一代通信技術,將社區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連接,利用人工智能、云計算、GIS和BIM等先進技術,建設可持續發展的有溫度有韌性的社區大腦。

5G智慧社區建設的思考

5G賦能智慧社區,促進社區治理模式創新,推動社區服務升級,給社區智能化建設插上了翅膀,但是國內大多數社區5G覆蓋網絡存在盲區甚至沒有5G基礎網,制約了社區的智能化建設。同時,5G智慧社區的價值還未得到充分應用,如何建設讓居民有幸福感、獲得感的新型社區還需要進一步加深理論研究和實踐。我國社區建設在突發性自然災害,防災減災上普遍比較脆弱,如何建設智慧的有韌性的社區,值得進一步研究。比如,在社區住房建設規劃設計上,未來社區需要規劃通風廊道;兩居室及以上房屋設計能否考慮疫情、消防等災害發生時的隔離戶型,單獨的供水供氣供暖通風設計,隔離期獨立的生活必須物品供應通道,危險發生時專用的逃生管廊等等。

作者:張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