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犯罪社區矯正制度與優化分析

時間:2022-04-15 02:55:51

導語:未成年人犯罪社區矯正制度與優化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未成年人犯罪社區矯正制度與優化分析

【摘要】關于未成年人犯罪矯正教育問題,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與討論,其不僅僅關乎一個家庭的未來,也可能影響到社會安定。下面將從未成年犯罪的矯正社區的概念和重要性說起,指出犯罪社區矯正制度的存在的問題,根據這些問題提出針對性的建議。

【關鍵詞】未成年人犯罪;矯正;建設與優化

社區矯正從本質上說是對未成年人犯的一種保護和對其犯罪的輕緩化處理,為其能順利回歸社會提供教育和幫助,同時預防其再次做出違法犯罪的事情。對其家庭發展和維持社會穩定都具有重要意義。

一、社區矯正的概念和重要性

社區矯正其實是一個“外來語”,它是一些西方國家首先實行的一種刑事處罰方式,它的理念是受十九世紀末的行刑社會化思想的影響而產生的,當時的社會化思想是近代學派的思想。不同于監禁矯正,社區矯正可以讓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與外界社會的聯系,使其不至于與外界社會脫節,獲得一定的活動自由性,在一定程度上不脫離生活,在社會上的愛心人士以及親人的幫助下矯正他們的思想行為,改進犯罪人的社會觀、價值觀和社會觀。尤其對于未成年人來說,三觀暫未成形,或者還不夠堅定,具有改正的可行性與可能性。社區矯正的重點在于對犯人的改造和完善,使他們能改正自己,服務社會,而不是注重處罰和報復,一切的行為都是為了約束和改造,使犯人向著更好的方面改變,使犯人的人格完整化,使犯人能夠實現再社會化。這種行刑方式,能夠使犯罪人的生活更加接近實際生活,使犯罪人收監環境變的和諧、友好,對于未成年來說,一個良好的環境對其生長的正確化有重要意義。換句話說,社區矯正模式弱化了傳統的監獄的概念,放寬了傳統監獄的封閉性教育,以塑造犯罪人新的、正常的人格為理念,最終促使他們能成功回歸社會,擺脫在自己身上寫著的犯罪“標簽”的影響,同時也達到了預防其再次犯罪的作用,實現了犯罪者的自我發展。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概念和影響

未成年人犯罪,對其有著極其嚴重的負面影響,對其以后的發展,無論是身體上還是心理上的挑戰都是巨大的。自身的壓力,家庭和社會帶來的壓力,往往使未成年人犯面對更大的考驗。在每一個未成年犯罪人的心理活動中,他們一定都是非常矛盾的,因為他們的三觀還未成形,犯罪后,帶著對社會的持續不滿,夾雜著自己內心的愧疚和不安,而當其犯罪后,面對來自各方各面的壓力,惡意的警告加重了他對這個社會的不滿和厭惡,善意的勸告甚至是安慰也都可能會加重自己內心的愧疚和不安,出現心理畸形的情況也不是不可能,于是內心更加矛盾,更加難辨是非,就更加難以融入社會,更加難以敞開心扉,甚至會有交流障礙,連像個正常人一樣好好活著都難以做到了,就更別說以后的發展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實行傳統的監禁矯正,又真的能夠保證他們能夠正常生長、發展,不會報復社會,不會再次犯罪嗎?在生理方面的,不用說也可以知道,各種檔案記錄,各種言語、行動辱罵,生理壓力又同時加重了心理障礙,心理障礙又會影響其行為,影響其生理活動,如此以往,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的狀態,這種現象,該如何解決?傳統監禁模式可以改正他們?答案是不言而喻的,所以,社區矯正對于未成年人犯罪管理必不可少。

三、社區矯正可能會出現的問題

(一)缺乏一定的公正性在我國人民的傳統觀念中,犯罪人最重要的或許不是改正,而是更看重懲罰后的結果,從我國古代就流傳下來的“欠債還錢,殺人償命”就可以粗略地看出這種思想。所以,社區矯正對于犯罪人的懲罰力度往往是不夠的,其重改造和教育,輕懲罰。所以可能會給部分人一種社區矯正輕懲罰或者無懲罰的錯覺,在他們看來,刑罰的公正性不能完全體現,刑罰的公正性缺失,也就失去了刑罰的權威性以及其價值存在的合理性。再有,社區矯正的對象和范圍不一定完全一致。對于一些流動人口犯罪或者是對外籍犯的犯罪人員,不能用社區矯正的方式作為刑罰手段,并且在社區矯正施行的過程中,有部分犯人可能因為一些主觀客觀條件的影響,不能同等適用社區矯正。對于社區矯正范圍的問題也是一樣,不是所有地區都施行社區矯正,也不是所有社區矯正的條件都能一致。(二)接受度不高,效果不足。由于群眾對于社區矯正理解的偏差,導致群眾難以接受這種開放性的刑罰方式。在他們眼中,社區矯正等于犯了罪不用進監獄,不用有懲罰或者是他們坐的是“家庭監獄”,于是,這樣的思想導致他們對一些進行社區矯正的犯罪人抱有一種防范心理或者更強的警惕心理,他們認為,本來需要在遙遠的傳統監獄里進行服刑的犯罪人,一瞬間就在自己眼皮子底下進行改造,認為可能會對自己的日常生活產生負面影響,帶著擔憂和不安的心情,對社區矯正的效果和處理方式持有觀望態度。在這樣心理的驅動下,群眾、居民的配合度也一定不高。這樣的情況下,必將影響到社區矯正的實施力度和效果。(三)部分法律缺失,震懾性和安全性不足。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我國對于社區矯正的法律法規還不夠完善,社區矯正的統一性難以實現,法律性質、運行程序和工作內容也難以具體用法律形式進行規范。于是,該種方式的震懾性就有所下降。盡管上文提到社區矯正有利于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正確成長,但是,從另一個方面來看,過于人性化、自由化、開放化的管理環境,也可能使一部分未成年人錯誤地理解了刑罰的意義,誤解了進行社區矯正的真正目的,認為做錯了事可能僅僅是換個地方的生活,認為其對于自己的生活也沒有什么太大的影響,使其難以生產和保存悔過之心。甚至極端的想法認為,犯罪不是大事,沒有大過,不會遭受過多懲罰,繼而再次產生犯罪心理,加強犯罪心理,實行再次犯罪。在這樣心理的驅使下,可能會實施更加嚴重的犯罪行為。同時,一起進行社區矯正的未成年人之間會互相影響,而這種不良心理極有可能會對整個進行社區矯正的未成年人產生反面教材,進而一起危害社會,這無疑是非常可怕的。(四)社區矯正界限不清,人才匱乏。近幾年來,隨著國家對于社區矯正制度的重視的提高,的確有一部分關于社區矯正制度概念的分析和規定,但是社區矯正與一些比如緩刑、假釋等概念仍有互相矛盾的地方,其職責界限和職責范圍仍沒有非常明確的界限。而社區矯正也不同于其他平常的刑罰管理方式,由于其特殊的工作性質與服務對象,所以需要由特殊的工作人員采取特殊的工作方法進行協調和管理。而正是由于社區矯正界限不請,導致人員無法進行科學化、規范化的專業學習,導致進行社區矯正制度的人才匱乏,影響社區矯正工作的進程與發展。

四、社區矯正制度的優化

針對以上社區矯正制度存在的弊端,有一些優化社區矯正制度的方式。首先,加大社區矯正制度的宣傳力度,使其出現在群眾的日常生活中,當群眾習慣這種說法的時候,對于接受這種制度的時候也在不遠之處,使群眾明白社區矯正并不代表不懲罰、不改正,也不意味著對他們的生活不安全,相反的,還能為社會做出貢獻,拯救一個孩子的未來,使其向著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對于未成年犯罪人本身,使其保持內疚心理,實施教育,使其明白自己確實是做錯了事,需要受到相應的懲罰,而懲罰力度相對成年人較輕,是國家與社會對他們的愛護與期盼,不是給他們再次犯罪的借口。對于國家來說,認清社區矯正的重要性,將社區矯正制度重視起來,盡快明確社區矯正制度的概念并且明確其與其他概念之間的區別,分清界限,培養相關管理人員及實施人員,更好地實行未成年人犯罪社區矯正。

五、結束語

盡管社區矯正制度仍存在一些弊端,但是其對于未成年犯罪人來說,他們仍有改造的機會,仍然是利大于弊。所以應該堅定未成年人犯罪社區矯正制度,從國家、群眾和犯罪人本身優化社區矯正,使未成年犯罪人都能向著良好的方向發展,重新服務社會。

參考文獻:

[1]楊力勇.探究人事檔案管理的發展趨勢[J].中外企業家,2019(33):97.

[2]劉大元,盧方.未成年人社區矯正制度的構建與優化研究[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28(05):83-88.

[3]劉娟.數字時代人事檔案管理的發展趨勢和策略[J].辦公室業務,2019(17):152+161.

[4]李慧萍.關于加強鐵路企業物資采購風險識別與防控的思考[J].鐵路采購與物流,2019,14(05):69-70.

[5]戴為卿.未成年犯社區矯正制度完善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9,40(18):139-140.

作者:陳金榮 單位:河南省新鄭市檢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