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設探究

時間:2022-10-22 09:45:44

導語: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設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設探究

摘要:農產品質量安全作為關系國計民生的一個極為突出的政府問題和社會問題,其對民眾的生命安全、國家經濟發展、政治穩定、社會安寧都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研究,建立和完善農產品質量監管體系,對于改善和促進我國農產品質量監管、減少黑心農產品危害的發生、減輕政府工作的壓力、樹立政府良好形象、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均有極其重要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

1前言

作為影響人們生活和健康的一種特殊商品,各國政府都應該對農產品實行嚴格的政府監管,以確保人們消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隨著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農業市場變得更加復雜和多樣化。一方面,市場經濟帶來效益,農產品流通網絡迅速擴大;一方面,農產品的銷售不是標準化的。特別是近年來,由于頻繁的食品安全事故,如“禽流感”、“瘦肉精”、“三聚氰胺”、“工業明膠”事件,讓消費者越來越多的注意力從“田間”到“飯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過程和效果,使農產品質量和安全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這一問題。

2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構建現狀

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對農產品質量的監管主要體現在生產經銷環節、農產品入市以及農產品投入品方面幾個方面:2.1對農產品生產、經銷環節的監管。它是監督農產品質量和安全的最直接的措施。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在市場上發現農產品,并檢查數據以檢驗不合格的農產品,例如,農產品的常規監測系統與每日抽樣檢查相結合。但是,市場監督可以發現劣質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問題。2.2對農產品入市的監管。農民是中國農產品的主要生產者。生產監督是對農民的監督。然而,進入市場的農產品來自全國各地,人口眾多。為了對全國農民進行監督,必須對市場上的農產品進行“全方位、零盲點”的檢測和監測。2.3對農業投入品的監管。威脅農產品質量和安全的主要有害物質是被禁止、停止、劇毒、劇毒、高殘留農藥、獸藥和魚類藥品(以下簡稱禁止使用高毒農藥)。例如,2010年1月以來,武漢的海南豇豆三次被檢測到含有禁用的農藥,上海、廣州等地也被發現有“毒豇豆”,導致海南豇豆的市場大賣。因此,對農產品中高毒農藥的嚴格監管是保證農產品質量和安全的關鍵。

3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存在的問題

中國的農業種植模式普遍粗放,效率低下。農民們以他們的家庭為單位,在他們自己的一英畝土地上工作。機器的利用率很低。一方面,農業生產力水平較低,另一方面,我國農產品質量和安全監管也帶來了很大的困難。3.1難以確認農產品質量安全主體。從生產到配送農產品到運輸、倉儲、批發、零售等多種流通環節,各環節的主體不同。與此同時,中國的土地高度分散,生產規模也很小。自產自銷與專業生產、專業銷售并存,市場零售、專業批發、超市零售并存。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系統尚未建立非常完美,在分配環節發現不合格的農產品質量和安全,有時找不到真正的質量和安全責任人對真實的人不能處罰,它鼓勵人的非法生產行為負責實際產生的惡性循環和示范效應。因此,我國的一些農業生產基地,仍然存在著非法使用高毒農藥的現象,這也是我國在監督農產品質量和安全方面做出的更多努力,質量安全事故繼續是一個重要原因。3.2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還未規模推行。目前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存在著許多短板和制約因素,實際服務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要求存在較大差距。農產品質量可追溯性主要由企業經營。由于缺乏明確的法律條文和制度標準,企業有不同的制度、不同的內容和不同的機制。與此同時,由于建設資金和系統操作維護資金輸入,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系統是版權的限制,技術更新,大多是小而分散的信息數據,收集和信息收集時間和足夠準確,很難滿足大型系統建設的客觀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數據質量,影響有追溯效力。3.3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隊伍急需補充和提升。目前,對技術人員的監控是有限的,不能滿足所有的要求,另外,監管人員還有很多其他的事情,真正進入到人員的監督和時間的至少一個折扣。此外,農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檢查范圍廣、數量大、前端長、鏈接多、對象復雜,需要高水平的人員和檢測手段。目前,現有的檢測方法主要是農業和動物殘基的定性測速,無法量化。此外,缺乏測試人員,缺乏專業技術人員,不規范的檢測操作,缺乏熟練的技術技能,農產品質量和安全監管團隊迫切需要補充和提升。

4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設的對策分析

4.1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農產品安全監管平臺。各級政府要建立數字化管理,生產質量安全監測數據和數字管理平臺,數字化管理,建立農產品監測數據、數據、信息傳輸網絡的質量和安全。匯報農產品批發市場、超市、配送中心農產品質量監管情況。建立和完善質量和安全控制和質量安全可追溯系統,設置在該網站上的數字監控系統和信息管理平臺,通過中國移動私有網絡,所有省市蔬菜批發市場、超市和農產品配送中心到視頻監控和測試信息收集的范圍,國家農產品質量的實時監控,統計數據,分析、預警和智能管理。4.2嚴格執行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農產品質量跟蹤系統主要批發市場一起給我門票和賬戶管理,同時做了一個特殊的條形碼在農民的生產,并要求或粘貼在外包裝生產農產品,包括農業監管工作從反應轉移到正常的管理和資源管理,實現生產記錄可以存儲,產品流向可追溯性,倉儲運輸信息查詢,農產品管理逐步數字化、規范化、制度化。通過專用的條形碼可以實現為基礎,根的食物來源產生消費者可以通過產品包裝上的追溯標簽,使用網站,超市觸摸屏系統,手機短信,電話直接查詢到農場的起源和使用化肥,等等,實現無縫監管的領域。4.3強化監管隊伍建設,并完善檢測設備。促進人才隊伍建設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與此同時,配備國內先進模式,快速檢測儀器,分層水平,在所有的省份和城市,鄉鎮范圍內的主要農產品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大型超市、配送中心和其他地區地板流通交易的蔬菜、瓜果、食用菌,畜牧企業自檢、政府測試,執法人員審查,做招聘將檢查和抽樣率達到100%,農業產品合格率穩定在99.9%以上,確保農產品的質量和安全,維護城鄉居民消費者安全與健康的身體和心靈。

5結論

與經濟和社會的不斷發展和國際食品貿易,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農業產品的需求已經從強調提升量的數量和質量并重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理念深深植根于人民的心,農產品的安全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安全起見,農產品的營養和健康是每個消費者權益的最基本的。省市在我們的國家,鄉鎮黨委、政府應該高度重視農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測試系統的建設管理,提高農產品的質量檢測系統和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確保人民的食品安全。

參考文獻

[1]唐丹,何治,曾光榮,等.“互聯網+”視角下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模式研究[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5,(5):6-10.

[2]劉助忠,龔荷英.“互聯網+”時代農產品供應鏈演化新趨勢——基于“云”的農產品供應鏈運作新模式[J].中國流通經濟,2015,(9):91-97.

[3]陳曉華.2014年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成效及2015年重點任務[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5,(1):3-8.

作者:魏興蕓 邵旭平 常彥莉 單位:蘭州市城關區農業綜合管理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