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實驗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建設策略
時間:2022-05-13 10:25:40
導語:課堂實驗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建設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企業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高職院校作為職業教育的重要陣地,承擔著人才培養的重任,高職人才教育也被提到了一定高度。物理作為高職教育中的一門重要自然科學,在高職人才培養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基于此,本文立足于當前物理教學的現狀,結合高職學生學習特點與學習規律,探索了高職人才培養策略,以期幫助學生有效學習物理,促進學生的專業發展,同時也希望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得到其他專業教師的指點,共同致力于高職院校物理教學質量與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課堂實驗;教學質量評價;監控體系;現狀;策略
作為一門基礎學科課程的物理學習,其物理規律、物理知識等內容也是學生專業學習的基礎,且貫穿于學生技能學習的全過程,如電磁運動、機械運動在電工專業、機械專業中有極強的理論支撐作用。可見,物理是很多機械、機電、電工類等專業的基礎課程,是學生專業知識學習與技能培養的關鍵。因此,本文將在當前高職院校學生物理學習實際的基礎上,結合文獻綜述法,提出了針對高職學生特點與教學現狀的物理優化策略。
1.高職院校物理教學的現狀
1.1生源的物理基礎較差,物理學科認知程度不夠
首先,高職院校學生生源主要分為普通高中畢業生和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的學生。由于他們受教育方式與程度有差異,學生的物理知識基礎也不相同。相對而言,普通高中畢業生較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的學生其學習能力更強、物理基礎更扎實。中等職業學校的生源,更傾向于對專業學科的學習,其他課程,包括物理課程學習,更多地停留在一些簡單的概念、公式、定理等上,對物理知識的學習僅僅停留在簡單的認知層次。“蜻蜓點水”式的知識認知現象,勢必會導致物理基礎薄弱,因此會產生較強的畏難情緒。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認為物理學科難度較大,缺乏學習主動性,學習能力和自律意識也較差,不能形成良好的物理思維和學習習慣。其次,學生一般會認為物理學科不重要,缺乏對物理學科的重視,片面地認為在高職階段應將更多精力放在專業課的學習上,掌握專業知識與具備專業技能才是關鍵,導致形成了“公共課”“專業課”的兩層皮現象。有的學生認為“公共基礎課對專業學習輔助幫助性不大,不需要太用心”,有的學生認為“物理學科那么難,精力也是白費”,思想上的畏難情緒,造成了在物理學習中打退堂鼓,還有的學生認為“我希望畢業后能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所以我的全部精力應該投入到專業課的學習中”。同時,我們發現,有的學校在課時安排上會有縮減物理課程學時的情況,這樣教學中必然會形成“趕進度”的情況,也就是說,在物理教學中必須加快教學進度,才能在有限的課時內完成物理教學任務,這樣會使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掌握“大打折扣”,教學收效也可想而知,從而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原本物理基礎就薄弱的學生更難跟上教學進度,會徹底放棄對物理的學習;另一種是原來基礎較好的學生的參與度也會越來越低,對物理的學習也漸漸失去了耐心與興趣。種種因素,造成對物理學科認知程度不夠,使得在一些與物理融合度較深的專業中,學生不能很好地將物理知識與專業知識有效融合在一起,對銜接學習專業課程產生很大的影響,既影響學生對專業課程的學習,也不利于高職物理學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水平的提升。
1.2生源的數學基礎薄弱,不利于形成物理學習思維
數學與物理之間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數學是學習物理的重要工具,學生如果數學基礎不牢固,會直接影響到他們對物理尤其是高等教育階段物理的學習。教學中發現,高職院校大部分學生數學基礎薄弱,不利于普通物理的深入學習。我們都知道,普通物理學中經常會用到高等數學導數、不定積分等知識,數學基礎對高職階段的物理有著極大的影響。然而,學生“以專業建構專業”的思維定式,未能達到知識相關性的思維,對物理和數學的學習僅僅停留在不同學科的認知水平上,不能推動宏觀角度去認識、把握與分析專業問題。例如在“變力沿任意曲線運動做功”的教學中,很多學生只能想到原有的“直線運動中恒力的功”,而不會運用高等數學解決“變力在曲線運動中所做的功”的問題。這樣,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受限,不利于形成物理學習思維。
1.3缺乏針對性的科學授課方案,物理與專業學科的融合度不夠
高職院校的生源多是中職學校畢業生和普通高中的一些落榜生,學生的知識水平層次普遍偏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對學生的學業特點有深刻的認識,同時,作為公共基礎課程,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要對各專業的學科特點有所了解,在物理教學中根據學生和專業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注重學科之間的聯系,運用物理知識更好地輔助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學習。從現實情況來看,很多教師沒有考慮到物理與專業學科的融合度,在物理教學內容的準備、教學難度的把握與知識的銜接上沒有形成具有針對性的授課方案,采取的是“一刀切”式的教學模式,既不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也忽略了物理知識與專業知識之間的銜接。對高職物理教師而言,講授物理課程應深入淺出,教學中注重激發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調動其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對高職學生來說,學習物理并非為了取得及格分數,也不是為了獲取簡單的物理知識,而是要在物理學習的基礎上認識并達到學科之間知識的延伸,使物理知識與專業知識有效銜接,能將課堂所學理論靈活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真正做到融會貫通、學以致用。由此可見,使用針對性的科學授課方案,高職物理的教學質量、教學效率、教學水平必會得到顯著提升。
2.高職院校物理教學的優化策略
2.1把握物理知識的銜接過渡,助力加深學生專業厚度
物理學科知識是一脈相承的。學生在初中階段便開始接觸物理,對于知識的累積與學習程度的加深,都為后續的物理學習奠定基礎。作為教師,我們必須要全面了解把握學生的特點,如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特點、學習方法等,同時也要考慮到新舊知識之間的過渡,在簡化普通物理知識難度的基礎上,激發其對物理的學習興趣。中學階段物理知識在解題與分析問題過程有一定的局限性,會自然而然地由舊知識過渡到新知識中,這是出于對學生學習物理知識基礎的考慮。而在長期的高職物理教學中,我們發現很多學生對一些較為簡單的物理知識也掌握不足,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把握好知識間的銜接,直接生硬導入新知識,會在心理上給學生增加負擔,其在潛意識里會逐漸喪失學習物理的積極性,這不僅會影響物理課堂效果,更會影響其以后的專業學習。因此,把握物理知識間的聯系是高職階段物理教學的前提和條件,在此基礎上才能提升物理課堂的教學效率。
2.2尋找小組合作式教學方法,提升高職物理教學質量
合作學習是當前教育教學中普遍提倡的一種教學方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結意識和協作精神,對全面提升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有很大幫助。因此,在物理教學中,我們也要積極引入小組合作教學,遵循“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學習。例如,在“動量守恒定律”的教學中,我們可以采取小組合作的模式。首先,在教學前,我們要先對學生的物理學習情況有一定的了解,包括興趣愛好、學習能力、表達能力等,為分組提供依據。分組時遵循學生意愿,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優勢互補,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學氛圍,鼓勵物理基礎較差的學生向成績較好的學生看齊,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發揮小組合作的最大價值;其次,在教學前,讓學生們對“動量守恒定律”這一章節的內容進行自主學習,總結并探討有疑問的知識點,鼓勵組間交流與互動,對于一些較難的問題,學生們也可以向教師求助,根據學生們的小組學習情況,教師對學生們普遍存在的難點問題進行集中講解,如通過實例對“動量守恒定律”的內涵進行講解與演示;接下來,留給學生們一定的消化時間,組織競賽練習,檢驗各小組學習情況,在這一環節中,學生們都會拼盡全力去贏得勝利為小組爭光,這樣有利于增強學生們對物理學習的興趣和成就感;最后,由教師對各環節的表現評分。小組合作學習更強調學生學習的主觀性和主動性,他們在組內發表意見和看法,有利于深化學生對物理知識的認知,從而優化物理課堂、提升教學質量。
2.3輔助信息平臺實驗演練,提高學生專業水平
學生們在中學時期沒有對物理學科有更深入的了解,潛意識里認為物理知識難度較高,學習起來比較困難,導致其對物理課程學習興趣不高,而當他們步入高職階段再次接觸物理時,即便是一些簡單的概念、公式、定理、定律對他們而言也是非常之難。究其原因,是學生對這些知識并沒有真正掌握,對物理的學習還停留在原始的死記硬背上,不會將知識與生活問題進行有效聯系,因此,學生的學習效率不高,教學課堂也顯得死氣沉沉。作為教師要意識到這一點,要在長期的教學實踐過程中反思、總結經驗,以興趣的激發為主,培養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可以引入信息技術和相應的物理實驗,把靜態的知識動態地“演”出來,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學習知識、理解知識、把握知識進而應用知識。比如,在“靜電場”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借助電火花計時器演示實驗,還可以同學生共同探討靜電是否會讓電腦癱瘓。顯然,演示實驗可以將抽象的物理知識生動地呈現在學生面前,讓他們直觀地感受知識、幫助理解,從而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極大地調動起來。課后,我們還要盡可能地讓學生觀察思考身邊的物理現象,鼓勵學生進行相應的發明創造,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讓學生喜歡上物理學科。再如,在“動量守恒定律”的教學中,我們可以演示直升飛機機翼旋轉的情景,把理論與應用有效結合。同時,互聯網的發展也便利了學生的學習,學生們可以利用電腦、手機在課前或課后預習知識、鞏固知識;在遇到一些重難點問題時,還可以反復觀看教學視頻或者及時聯系教師尋求針對性的解答。學校也可以借助互聯網技術為師生搭建學習交流的平臺,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學生們可以發表自己的觀點、建議等,激發出學生對物理學習的積極性。
2.4通過設計研究式活動,激發物理學習的動力
高職階段的研究性學習方式經常會以項目設計為切入點,致力于創設相似的教學情境,鼓勵學生進行思考、自主探究,將學生對知識的獲取和能力的提升融入到新知識的學習與理解中,感受知識研究帶來的樂趣,以期不斷提高學生對知識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是促進學科教學改革、實現教學目標的必由之路。物理知識的研究過程是學生學習物理、研究物理,真正利用物理知識實踐創新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將學生的物理學習與研究性學習進行有效融合,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求知欲,鍛煉學生的物理思維、實踐能力等。此外,對于項目的選擇,教師要緊扣物理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盡可能提設的要與學生的現實生活密切相關,并利用先進的教學手段,為學生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誘發其研究動機與求知欲望,調動他們的參與感和獲得感。知識講解方面,單純的理論知識灌輸很難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教學感受空洞、乏味,即使學生通過機械式學習掌握了一些物理學知識,也不會靈活運用,不利于學生學習的延續。教師可以在教學前針對教學內容,適當引入一些案例啟發學生思考,讓其在對具體問題的研究過程中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例如,在講解“動量定理”時可以拋出問題:雞蛋落在水泥板或者落在棉花上,結果是否一樣?再比如,物理測試性實驗“伏安法測電阻”中滑動變阻器是重要實驗器材,教師通過實驗教學讓學生學會如何正確使用滑動變阻器,學生們才能真正理解它是用以改變所在電路中的電壓分配或電流大小的,既可用于保護電路,還可以利用其原理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應用——制作可調亮度的電燈、可調熱度的電鍋、收音機的音量調節旋鈕……教師在案例引入的過程中要注意盡可能多地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從學生熟悉的角度為突破口來調動他們利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興趣。同時,我們還可以給學生講一些物理學家們在成果研究與結論推導過程中發生的事例,告訴學生科學家是如何在成百上千次的實驗與千百次的理論被推翻否定后找出真理的,以物理學家們在求真知過程當中的事跡鼓勵學生在物理的學習過程中要有恒心、有耐心,幫助學生消除對物理課堂的恐懼感和畏難情緒,讓他們樹立起對物理學習的自信心,可以更好地讓學生努力學習、刻苦求真,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5開展生活實踐活動,建構高效物理學習效果
對于物理教學,我們不能將眼光僅僅放在課堂教學之中,還要聚焦課堂以外的活動空間,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就地取材,力所能及地把理論聯系實踐,感受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課余時間舉辦物理競賽、制作物理知識海報等,讓學生通過這些課余活動鞏固所學知識內容。例如在“動生電動勢和感生電動勢”的教學中,我們可以“以賽促學”,結合教學內容設計相應的演講競賽,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闡釋,促進學生進行深度學習。因為在緊張的競賽氛圍中,學生們既可以自己對所學知識進行積極思考,也會對他人的方法、技巧等借鑒有無,同時,學生間的交流、競爭更能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好勝心,如此一來,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學習會更加主動、更積極,從而能有效提高物理知識的學習效果。通過這些更具生活化的方式,一來可以活躍物理學習的良好氛圍,二來還可以培養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應用能力,鍛煉其動手實踐操作能力。
3.結語
綜上所述,物理學科的基礎性、鋪墊性與融合性對高職院校學生的專業學習具有很大的幫助作用,高職院校必須要提高對物理學科的重視程度,物理教師要調動起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自信心和興趣。因此,研究當前高職院校物理學科教學現狀與對策有很強的參考性和現實意義,這既迎合了高職學生的學習規律和特點,又有利于促進物理學科的教學改革發展。值得注意的是,作為高職院校的教師,我們必須始終站在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最前沿,審視新理念、嘗試新方法,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與反思,以期真正探索出一條適合高職院校學生物理學習的新出路,加快物理教學改革,促進物理教學質量和水平的整體提升。
【參考文獻】
[1]梁金榮,張書強,鄭英.高職生物理學教學的現狀與對策研究[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8,20(02):51-53.
[2]浦立孟.高職院校物理實驗教學的現狀及改進策略[J].科教文匯,2019(24):62-63.
[3]王會真.高職院校大學物理教學現狀分析及改進建議[J].知識經濟,2020,000(003):124-125.
[4]邢文林.高職院校物理教學中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研究[J].理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18(12):45+95.
作者:楊曉華 單位:山西師范大學臨汾學院
- 上一篇:空調器標準機在試驗室質量控制的應用
- 下一篇:臨床醫學檢驗及血液細胞檢測質量探討
精品范文
10課堂常規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