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入層傳輸光纜基礎網絡建設探究

時間:2022-04-13 11:09:10

導語:接入層傳輸光纜基礎網絡建設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接入層傳輸光纜基礎網絡建設探究

【摘要】近年來,用戶對于寬帶業務和光纖通信業務的需求快速上升,接入傳輸光纜基礎網絡是運營商網絡建設的基礎工程,光纜用量對于傳輸能力和建設成本有重要影響。如何確定在網絡建設中光纜芯數,是網絡設計中一個重要的課題。

【關鍵詞】接入層;傳輸光纜;網絡建設;光纜芯數

1前言

接入層傳輸光纜基礎網絡是運營商拓展市場份額,爭取網絡用戶的基礎設施,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傳輸網絡建設類型。在接入層傳輸光纜基礎網絡建設中,光纜芯數的確定是一項較為復雜的內容,在建設設計過程中,多種因素都會影響對于光纜芯數的預測結果,而光纜芯數一旦確定,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不會增減,如何控制建設成本,同時又能滿足未來客戶發展的需要,是網絡運管和管理者需要思考的問題。

2接入層傳輸光纜網絡建設分析

根據網絡分層原則,我們將本地網光纜分為中繼層和接入層,接入層光纜是指從本地局用局站到用戶設備終端之間的光纜,接人層光纜又分為主干層光纜和配線層光纜。接入層光纜是各電信運營商重點建設的基礎資源,總體上要從網絡投資控制、安全性、可擴展性、結構清晰等幾方面進行組織建設。

2.1接入層傳輸光纜網絡建設原則

具體來看,接入層傳輸光纜網絡的建設原則又要有以下幾類:(1)分層建設。為了傳輸網絡建設中保持網絡結構的清晰脈絡。接入層光纜同時建設有主干層光纜和配線層光纜兩個層次。在主干層光纜的建設中主要包含主干層光纜和光交接節點設備的配制兩部分內容,配線層光纜的建設有用戶終端、光分配節點建設和配線層光纜三部分內容。主干層承擔者信息傳輸的主要任務,建設要求長遠規劃、保持穩定,配線層的建設需要根據市場的需要及時調整,滿足特殊用戶和人群分布的需要。(2)規劃超前、逐步建設。重復投資和適應快速發展的市場需要具有一定的矛盾性,為此在規劃的時候就應該長遠考慮,貫徹適度超前的原則,在具體的網絡建設過程中應按部就班,分批次實行。(3)優化網絡拓撲結構。現階段應用效果較好的三種接入層光纜結構有星型、環型和線性,在主干層光纜的建設中應使用環型的結構,原因在于用戶接入的數據在主干層匯聚,需要提供環型保護。配線層的設計通常情況下采用星型結構,部分地區使用的樹形結構也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2.2接入層傳輸光纜網絡建設方式分析

根據以往各地工程經驗,接人層光纜的建設方式如下兩種:(1)交接配線方式,又稱為光纜開口預留光纖接入方式。主要適合于業務較多類且同在一個區域內時的結構:如SDH,PDH多元化組網,該方式是在鎮級中心機房之間布放大芯數主干光纜,將節點按地區分為若干群,在群中心區設置多個光交換箱,群中的節點就近以小芯數光纜連交接箱,在箱內跳纖實現節點到中心機房的光路暢通。該種組網建設方式使用了接入層和匯聚層相結合的方式,其主要優點在于較容易進行光纜網絡的組織,能夠節省大量的光纜資源,節點業務的短時間調整對于網絡整體的影響較小;缺點是該種模式需要使用多種不同型號的光纜,同時預留開口較多,后期光纜管理維護的難度加大,也存在一定的網絡安全運行隱患。(2)非交接配線方式,又稱之為直接配線式。指光纜采用全進全出基站(或其他業務點)的方式,并且全部終端在站內的ODF,各方向的光纜接通與否與根據設備組網要求用雙頭尾纖來實現。這種組網方式的主要優勢在于新增業務時可以避免頻繁改動接頭盒,能夠有效避免多次改造造成系統穩定性降低,同時建設工期較短,通過為尾纖技術能夠在較短時間內完成接入,前期光纜用量較少,成本較低,跳纖操作方便快捷,后期維護成本降低。但是該模式在基站搬遷過程中容易造成經該基站轉接的所有傳輸中斷,需要對所有的相關光纜進行切割作業,另一方面,在需要較多光纜進出該基站的情況下,難以得到基站業主的同意。

3接入層傳輸光纜基礎網絡建設中光纜芯數的選擇的影響因素分析

3.1業務接入類型分析

現如今,隨著網絡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網絡運營商推出了更為多樣的業務類型,由此導致不同接入方式的涌現,不同的業務接入方式會對光纖芯數的確定造成較明顯的影響。本文通過研究傳統無線基站的業務模式,發現各種業務類型所需要的光纖芯數各不相同。作為末端業務接入局點的宏基站對于光纜芯數的要求較高,而微蜂窩站是一種結構相對簡單、安全性不高的站點,其對于光纜芯數的需求不高,一般情況下該站點不納入SDH/PTN接入環中,而是使用鏈型拓撲結構;光纖直放站同樣采用小芯數的光纖,但是在站點內光纖直放站較多的情況下,推薦在每個遠端機中使用兩芯光纜接入。分析接入業務能初步確定光纜芯數,進一步分析需要結合光光纖數量和備用光纖數量兩個因素。

3.2敷設方式

現階段我國光纜敷設的主要方式有三種:架空敷設、管道敷設和直埋敷設。選用何種敷設方式會影響未來線路擴容的工程量和靈活性。在光纜線路擴容難度較大的敷設方式中,應首先考慮增加光纜芯數,反之、擴容靈活性較高的敷設方式可以考慮使用小芯數的光纜。在較為繁華的城市中敷設光纜,主要采用管道敷設的方式,但是管道敷設建設投資高,政府審批手續繁瑣。后期擴容難度大,為此建議在主干道兩側的光纜使用大芯數的光纜。另一方面,在家庭寬帶的敷設中,單個客戶端的數據流量相對較小,后期擴容的要求不高,因此在駐地網的建設中,可以考慮使用1/2芯光纜,能夠降低光纜使用量和成本。

3.3業務發展需要

光纜芯數的確定需要充分調研該區域內未來接入用戶數量和數據傳輸需求,最終確定在特定接入節點上的芯數。在大型工廠的光纜鋪設中,初期可能僅僅需要接入互聯網,這種情況1/2芯光纜就能滿足其需要,但是考慮到后期工廠投入使用,還可能存在語音介入和室內無線網建設等附屬業務,為此推薦使用24芯光纜。在鋪設光纜的過程中,需要綜合考慮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對于未來具有較大發展潛力的寫字樓和工業園區,應敷設較大芯數的光纜;相反的,對于偏遠農村及山地,在經濟性原則的指導下,可以考慮使用較小芯數的光纜。

3.4建設成本

光纜組網建設的一次投資很大,其中光纜的成本占比很高,光纜芯數的增加對于成本的提升作用明顯,如果盲目追求大芯數光纜,會造成建設成本過高、后期資源浪費等不良后果;但是為了節約初期建設成本,使用了芯數不足的光纜,會導致后期擴容成本增加,同樣不建議使用。

3.5未來新技術的發展

通信行業的新技術涌現很快,非常多的技術在幾年間就被淘汰,隨著光傳網絡、全光網絡等新技術的成熟和應用,對于現有光纖線路的需求會越來越高,因此在接入層傳輸光纖網絡的建設中,應充分考慮未來新技術的發展對光纜芯數的需求,設計過程中留出一定的冗余量。

4結語

本文在深入分析接入層傳輸光纜網絡建設原則和具體方式的基礎上,主要探討了接入層傳輸光纜基礎網絡建設中光纜芯數的選擇依據,可以看出,光纜芯數的選擇設計多方面的因素,需要在科學性、適用性和經濟性原則的指導下,具體分析。

作者:于潤泉 單位:沈陽市電信規劃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陶卓.淺談接入層光纜建設[A].2014年光纜電纜學術年會論文集[C].中國通信學會通信線路委員會,2014:7.

[2]曾敏,馬建虹.淺談接入層傳輸光纜基礎網絡建設中光纜芯數的選擇[J].電子世界,2012(22):9~10.

[3]蘇銀生.接入層光纜網絡的建設[J].通信世界,2005(46):46.

[4]郭廣濤.接入層光纜網絡的規劃設計[J].工程技術:全文版,2016(5):00060~0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