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學生學風建設論文
時間:2022-06-10 05:01:00
導語:高校大學生學風建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缺乏刻苦鉆研的學習氛圍
大學的學習生活靠得是學生學習的自覺性,許多學生進入大學后往往忽視專業課程的學習,過多的追求社團活動,過于急切的追求社會經驗的積累,忘記了做為學生的最本職的責任,缺失了刻苦鉆研的學習精神。作為學生,無論在什么時候,學好文化知識是第一位的,只有打好了專業知識基礎,才能在實踐中更好的發揮余熱。
(二)功利性突出
目前高校的學生出現過早的社會化現象。有很多大學生在大學期間并不是將學習作為自己的第一職責,而是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自身物質利益的獲取上,丟失的一名大學生本應具備的富有激情且單純的生活狀態。好好學習的目標是獲得獎學金,參加各種活動的目標是獲取各種榮譽,缺少了有志青年那種心懷祖國的胸懷大志。
二、大學生學風建設問題產生的原因
(一)內在原因
首先,學習目標不明確在校的許多大學生缺乏明確的學習目標。有些大學生每天只顧上網、打游戲、談戀愛,做一些跟學習毫無關系的事情,完全喪失了學習的目標。還有一些學生雖然制定了大學期間的學習目標,但是這些目標過于狹隘。他們的目標僅限于學好專業知識,爭取拿到獎學金。其次,學習態度不端正高校大學生中存在著學習態度不端正的現象主要表現為上課經常遲到,在大學中,很多學生經常是踩著鈴聲進教室,或是遲到幾分鐘甚至十幾分鐘。上課不專心聽講,老師在上面講課,學生在下面玩手機、看小說、睡覺是很常見的事情。最后,學習意志力缺乏學習是一件有樂趣的事,但是同時也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需要人摒棄一切私心雜念,長時間的專注于學習與研究。因此,學習需要堅強的意志力和吃苦耐勞的精神。目前高校的許多大學生,早已喪失了這種精神,沉溺于各種外界誘惑,對于學習毫無樂趣可言。
(二)外在原因
首先,高校教師從教理念的改變高校中有些教師過于關注個人個人利益,其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個人的副業上,對于教學存在應付的心理,缺乏敬業精神。這樣就會導致教師備課不認真,上課就是念課本,枯燥乏味,導致學生厭學心理的產生。其次,學校管理力度不夠目前許多高校對于大學生的管理秉持著“不出事,能畢業”的管理理念。對于學生是否學到了知識,掌握了大學期間應有的學習技能很少關心。對于學生上課遲到、曠課等不良行為的懲處力度不夠,甚至缺少懲處措施。目前高校應該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學生的最基本的知識和技能的培養上,加大管理力度,完善管理措施。
三、加強高校大學生學風建設的建議
(一)加強思想教育,充分發揮學生的內在能動性
搞好思想教育是加強學風建設的先導。思想教育包括德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理想和信念教育、紀律和法制教育以及人生觀、世界觀教育等。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才能從根本上調動學生的自主性。在大學,學生的學習在很大程度上靠得是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提高了,高校良好的學習風氣也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
(二)完善管理制度,加大管理力度
加強高校大學生學風建設,完善管理制度、加大管理力度是十分必要的。首先要加強師德建設。各高校要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增強教師的師德觀念,強化教師的責任感和服務意識,確保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其次要完善學生管理制度,加強對學生的管理力度。對于學生的管理更應注重平時習慣的培養。對于學生個人生活方面,學校要加強學生宿舍的管理,高校老師要勤于到學生宿舍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定期對學生宿舍的衛生情況和歸寢情況進行檢查。對于學生的學習方面,學校要加強學生的出勤、考試的管理。對于上課經常遲到、曠課、考試作弊的學生進行處罰。
(三)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校園文化是學校的軟實力建設,其代表著整個高校的文化底蘊和精神面貌。學風亦即學習氛圍,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校園文化的一部分,良好和諧的校園文化的形成對于學風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首先要在校園硬件設施建設中注重人文氣息,如加強圖書管的建設,在學校建筑物的建設中注重體現校園文化品牌。此外,還要注重文化活動的舉辦。高校應是文化氣息濃厚的殿堂,其文化應具有多元性和包容性。高校應多多舉辦講座,文藝節目,設立各種社團,豐富學生的文化生活。
作者:王雅莉 單位:燕山大學車輛與能源學院院辦
- 上一篇:注冊招生形勢下高職院校學風建設論文
- 下一篇:民辦高校學生黨支部學風建設論文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