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高校學風建設路徑研究
時間:2022-03-26 04:22:31
導語:加強高校學風建設路徑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學風是大學精神的集中體現,加強高校學風建設既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客觀要求,也是保證高校教育質量的重要前提。從近年來教育部頒發的一系列加強學風建設的文件和制度來看,有的以整頓學生學習風氣為主,有的以治理教師學術風氣為主,基本上涵蓋教師和學生兩大主體。本文對高校學風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進行分析,從教師和學生兩大主體入手,深入探討高校學風建設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高校;學風建設;路徑探究
2018年6月舉行的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表示,對大學生要合理“增負”,提升大學生的學業挑戰度,合理增加大學本科課程難度、拓展課程深度、擴大課程的可選擇性,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專業志趣,真正把“水課”變成“金課”,對高校教師和學生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給當前的高校學風建設開出了一劑“藥方”——學風建設不只是學生自己的事,而是一項系統工程。
一、高校學風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自我管理能力薄弱。目前在校的學生多為96后,甚至00后也迎來了他們的大學時代。這一年齡段的學生從小就受到網絡和手機的影響,互聯網上海量的信息、智能手機上繁多的APP,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他們的學習精力、滋生學習惰性等,導致上課“低頭族”,下課“宿舍宅”的現象屢見不鮮。由于大學生活相對寬松,課余時間多,上課方式靈活等,使得一些缺少自控力、缺少紀律性、缺少自我管理能力的學生沉溺于網絡的世界里無法自拔,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率低下,成績下滑等,從而對學風建設產生消極影響。(二)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對于剛剛結束高中緊張學習的學生來說,進入大學后完全處于松懈狀態,沒有明確的奮斗目標,對未來也沒有規劃,很容易陷入懶惰和享樂的圈子。加上大學課程設置和授課方式與高中截然不同,大學課程理論性比較強,講授跨度比較大,課程難度大,部分學生對所學專業了解不夠深入,容易導致專業認同度低,進而喪失學習動力,出現上課注意力不集中,遲到、早退、逃課等行為。一些公共課、選修課又覺得與專業不相關,部分學生可能提不起學習興趣,存在應付考試心理,只求60分萬歲。因習慣了高中的填鴨式教學模式,未能及時適應大學自主學習的模式,部分學生學習目標不清晰,學習動力不足。(三)教師對課堂管理不嚴。高校普遍存在教師課堂管理不嚴的現象。有的任課教師長期從事一門或幾門專業的教學,對教材內容輕車熟路,對待教學任務容易出現倦怠感,上課缺乏激情和創新意識,只是照本宣科。即便在課堂上發現有學生玩手機、睡覺、逃課等行為,也只是口頭提醒學生要遵守課堂紀律,并沒有采取實質性的制止行動。這種松懈的課堂管理方式,導致課堂考勤和課堂紀律形同虛設,學生們不痛不癢,要么充耳不聞,要么趁老師不注意又把手機拿出來。[1]長此以往,不止影響了教學效果,也使得整體的學習風氣惡化。
二、加強高校學風建設的路徑探究
(一)從學生的思想源頭解決問題?!盀檎l學”是學風建設的永恒主題,加強高校的學風建設,關鍵要從源頭上解決學生的思想認識不足和理想信念缺失的問題。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新時代的大學生應該用“青春夢”激蕩“中國夢”,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學習。因此,各高校應當在學生中普遍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夯實學風建設的價值觀根基,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向上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提高學習效果,增強成才意識,提高對學風建設重要性的認識。[2]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因材施教。針對大一新生,在入學教育時開設專業講座及校史校情講座,邀請院長、主任、專業教師等解答新生剛入學時的迷茫和困惑,幫助學生迅速了解專業前景、校風校紀、教風學風等,及時引導他們樹立遠大的理想目標,并結合自身實際明確奮斗方向。針對高年級學生,主要開展職業生涯規劃講座或考研講座,幫助學生進一步認清自我,引導學生對自己有恰當的認知和定位,搞清自己適合干什么,能干什么,從而確定大致的選擇方向和范圍,進而制定出一個大學生職業規劃,明確自己的奮斗目標,為進一步推進學風建設打下良好基礎。(二)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包括兩個部分。一是教師隊伍的建設。教風對學風具有示范、帶動的作用,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明確自身肩負的職責。在信息化高度發展的今天,獨立學習、自主學習、互動學習逐漸受到追捧,一成不變的課件教學已經落伍,當代大學生更需要探究性、討論式、研究型的學習形式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和興趣。因此需要高校教師認真備課,常學常新,夯實自身的專業基礎,為學生樹立表率;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提高自身專業素養,在課堂上加強與學生的互動,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二是學生工作隊伍建設。高校要充分發揮輔導員對學生的教育引導和督促管理作用,引導學生工作人員自覺把立德樹人放在首位,貫徹“三全育人”理念。在平常的工作中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注重班風和學風建設,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習慣,促進優良學風的形成。當下,許多高校通過評選“我最喜愛的教師”、“我最喜愛的輔導員”等形式,極大地發揮了優秀教師群體的示范作用,以教風促學風建設效果顯著。(三)發揮學生主體作用,以班風帶學風。學風建設必須遵循大學生的成長規律,積極發揮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監督的作用,把學風建設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首先,從班級建設抓起,以班風帶學風。一個班級的班風和學風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成長與成材。我們應該在教育的過程中放大朋輩教育的影響力,以班級和宿舍為單位進行學風建設,培養學生養成好的學習習慣、端正學習態度、嚴肅考勤紀律,可以在班上、在宿舍建立“一幫一”學習對子,互幫互助,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營造積極向上的宿舍文化。其次,可以通過優秀班集體、優秀宿舍、三好學生、勵志獎學金等評選,發揮榜樣的示范引領作用,調動學生向先進看齊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不斷改善學風建設環境。(四)推進校園文化建設。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對學風建設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校園文化有利于消除大學生的空虛、孤獨的消極情緒。通過舉辦“籃球賽”、“宿舍文化節”、“班級文化節”、“科技文化節”、“誠信辯論賽”等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為學生提供展現自我的舞臺,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幫助學生走下網絡、走出宿舍、走向操場,使大學生活變得有意義、有目標。一些高校在積極推進“無手機課堂”,要求學生在上課前將手機放入手機袋,改善上課“低頭族”現象,逐漸引導學生由強制轉為自律,大大提升了課堂授課效果,間接促進優良學風的形成。(五)嚴格執行規章制度。學風建設離不開規章制度的保障。首先,嚴格考勤制度。每天進行課堂考勤、早晚自習考勤,由學生會或自律委進行抽查,并實時通報檢查結果,使各學院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便于及時整改,糾正學生遲到、早退、逃課等不良行為。其次,嚴肅懲罰機制。依據各高校學生手冊規定,對于連續曠課達幾學時的學生要進行約談了解情況,并告知家長。依據學校規定對其進行處分并在班上公示,對班上其他學生起到警示的作用。最后,嚴抓考風考紀??荚嚽伴_展誠信考試,組織簽訂誠信考試承諾書,借助QQ、微信等新媒體加強對誠信考試的宣傳和引導,肅清考試紀律,端正考風考紀,杜絕學生考試作弊、違紀的僥幸心理,督促學生對所學知識及時復習,以考風檢驗學風,促進學風建設良性循環。
三、總結
綜上所述,學風建設是高校辦學過程中的不懈追求,優良學風的形成是造就優秀育人環境的根本和追求卓越的基本保證。各高校應當從辦學實際出發,充分把握學風建設的規律,將學風建設貫穿于教育過程的各個環節,從教師和學生兩大主體入手,重視師資隊伍建設、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推進校園文化建設、嚴格執行規章制度,打造優良的學風,將有益于高校立德樹人目標的實現,并最終服務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事業。
【參考文獻】
[1]王貴虎.“無手機課堂”方案的實踐和探索[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16(12):40.
[2]元海嘯.新時代背景下,輔導員做好大學生學風建設的路徑探究[J].智庫時代,2018(35):145-146.
作者:馮超超 單位:河南工學院
- 上一篇:關于加強高校學風建設思考
- 下一篇:社區文化建設現狀及發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