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傳播在新農村建設的作用
時間:2022-12-14 03:02:34
導語:新聞傳播在新農村建設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我國作為傳統農業大國,農村地區的地位與重要性不言而喻,直接關乎到國家是否穩定以及是否能夠健康發展。因此早在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上就明確提出要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社會綜合實力顯著提高,國民經濟高速增長,但通過筆者以小記者的身份,利用假期回川北農村老家的調查了解,卻發現目前川北農村地區發展還存在環境污染嚴重、人口老齡化嚴重、教師師資貧乏、醫療水平低下等幾個方面問題,以及新聞傳播的作用也并未得到有效發揮。因此如何讓新聞傳播在新農村建設中發揮更加積極作用,成為本文的重點研究內容。
【關鍵詞】農業大國;新聞傳播;新農村建設;川北農村
作為一項宏偉的系統工程,新農村建設這個戰略目標的實現,絕不僅僅是單純依靠政府的行政力量,而是需要全社會的共同支持與配合,尤其是需要新聞傳播的輿論宣傳力量。因此在新農村建設這個偉大歷史進程中,各個新聞媒體應切實認識到自身肩負的責任與歷史使命,深刻理解新農村建設的重大意義,準確把握新農村建設的目標與要求,在新農村建設中將自身輿論宣傳作用充分發揮出來,更好地助力新農村建設。本文以一個小記者對川北地區新農村建設的調查實踐,嘗試探究新聞傳播如何在新農村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
一、川北農村地區發展現狀及新聞傳播現狀
新農村建設畢竟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系統工程,新聞傳播要想在新農村建設中將自身農村輿論調控器、農民觀念更新器、農村文化轉型器、農村經濟發展推動器等作用充分發揮出來,那么就需要對川北農村地區發展現狀及新聞傳播現狀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和認識。1.川北農村地區發展現狀。通過筆者以小記者的身份,利用假期回川北農村老家的調查了解,發現川北農村地區發展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問題:一是環境污染嚴重。由于長期使用化肥、農藥,禽畜糞尿以及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導致川北農村地區環境污染嚴重,嚴重威脅著川北農村地區人們的身心健康,同時也不利于川北農村地區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二是人口老齡化嚴重。伴隨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就業,許多村很少看到青壯年,大多為老年人和留守兒童,家庭規模的縮小,還導致家庭養老功能逐漸退化,不少老年人因此而喪失了養老保障。三是教師師資貧乏。雖然川北地方政府對農村學校加大了支持力度,但與城市學校的差距仍然較為明顯。由于農村地區教師待遇普遍不高等原因,使得農村地區教師流失問題較為嚴重,教師師資貧乏,嚴重制約了川北農村地區教育事業的發展。四是醫療水平低下。由于缺乏醫療人才以及現有醫療人才專業能力參差不齊,從而導致川北農村地區醫療水平低下,使得目前川北農村地區的醫療服務能力已經無法跟上當前階段農村醫療需求了。2.川北農村地區新聞傳播現狀。通過對川北農村地區新聞傳播現狀的調查了解發現,川北農村地區受眾主要是通過電視、廣播、報紙等三大媒介來了解相關新聞信息。伴隨智能手機已經逐漸普及,越來越多城市受眾更偏愛通過手機上的各種APP來獲取相關新聞資訊,但農村受眾由于普遍年齡較大,因此他們還是愿意通過上述三種傳統媒介來獲取相關新聞信息,從而了解最近的國家相關涉農政策、天氣信息、國內外大事、農業生產技術等,以及借此來達到打發時間、消遣娛樂等目的。但需要看到的是,受“重城市,輕農村”思想觀念影響,新聞傳播在農村地區的力度明顯弱于城市地區,比如真正為農村地區受眾服務的新聞媒體屈指可數,專門為農村地區受眾創辦的報刊也很少,從而導致農村地區受眾在新聞信息資源的接收和利用方面與城市地區受眾差距較為明顯。在信息時代背景下,伴隨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民對新聞信息資源表現出了極大的渴求力度,因此強化農村地區新聞傳播力度不僅是新農村建設需要,更是時展的必然結果。
二、新聞傳播在新農村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的建議
1.切實增強自身服務意識。新農村建設的主要目的其實還是在于對“三農”問題的根本性解決,對城鄉二元經濟結構予以改變。但就川北農村地區的現實條件而言,其發展現狀要想有大的改觀,一是要依靠政府相關政策措施,二是要依靠農業科學技術,三是要依靠信息。川北農村地區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信息在其中能夠產生的作用就越發體現了出來。這就要求新聞媒體在新農村建設中應切實增強自身服務意識,要更加主動、積極地去關注、關心川北農村地區農民群眾的權益和利益,要及時將相關政策信息、經濟科技信息、社會文化信息等傳播到川北農村地區和農民中去,著力解決城市與農村新聞信息不對稱這一問題,通過對信息渠道的打通,使川北農村地區農民群眾也能夠獲得來自市場和社會的全方面、全方位的各種信息。2.優化新聞傳播內容建設。當前,我國農業報道內容質量普遍不高,真正對農民胃口的新聞報道其實并不多,以致形成一方面關于農村、農業、農民的報道邊緣化的情況,另一方面農村受眾對專業的農業信息存在“嗷嗷待哺”的現狀。事實上,目前我國農村正處于劇烈變化的階段,有關農村的新聞資源,其實可謂取之不竭,各家新聞媒體應多多開展實地采訪調查,將這些新聞資源挖掘出來,提高新聞的新穎性,將當前形勢下的“三農”報道做好。比如在農業發展和農村建設中有很多熱點話題,這些話題都是與農民息息相關的,是關乎農民切身利益的真實事情,所以在新聞報道時可以從農民關注的熱點話題入手,將報道的重點放在話題背后的冷思考上,突出形式背后隱藏的話題,對事實真相進行還原和解釋,使新聞內容更具吸引性。只有新聞的內容足夠貼近民眾,并且內容真實,才能夠吸引到農村受眾,與他們產生心靈共鳴。又如近年來國家出臺了多個農村幫扶政策,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解決農民群眾的困難,提高農民群眾的生活質量。所以,各個新聞媒體完全可以以此為主題,開展主題活動,跟隨川北地區政府一起開展農民幫扶活動,深入到農村去,挨家挨戶地了解農民的真正情況,真真實實地為農民反映和解決困難事情,與農民群眾進行零距離的深入接觸,從而深化“三農”報道的內容,提高新聞報道的質量和效果。3.保障生態環境良性發展。新聞傳播在保障川北農村地區生態環境良性發展方面,其實存在多種方法和手段。一是可以通過對生態環境保護的輿論氛圍的營造,吸引川北地區政府和民眾去關注某些可能危及生態環境的政策、決策以及舉措,從而對此提高警惕性以及加強防范力度。而對于那些有利于生態環境良性發展的政策、決策以及舉措,各個新聞媒體則應當加大新聞傳播力度。借助這種扶正祛邪的新聞傳播,使川北農村地區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做到有保護目標、工作規劃、具體舉措,并對那些破壞川北農村地區生態環境的人與事,及時予以無情地揭露和抨擊。二是在生態環境保護中,新聞媒體應當充當先鋒和勇士,將自身耳目和喉舌作用有效發揮出來。比如將某個具有代表性的環境事件或環境問題作為典型,在各個新聞媒體上加以剖析和評論,借此贏得政府和相關主管部門的重視及支持,從而在民眾的積極參與下,找到解決該環境事件或環境問題的切實對策,并予以貫徹落實。就這樣通過解剖典型,以達到壓制邪氣、張揚正氣的目的,在整個川北農村地區營造人人愛環境、人人保護環境的良好風氣,以及切實增強川北農村地區群眾破解環境保護難題的信心。三是各個新聞媒體可以有計劃、有重點地推介其他地區的生態環境保護有效理念、對策、先進經驗甚至失敗教訓,借此來推動川北農村地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為其提供目標、樣板和做法。四是通過電視、廣播以及村村響等宣傳渠道,對農民就治理環境污染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做法等方面,借助新聞傳播力量提升農民愛護、保護生態環境意識,促使其形成行為自覺。還可以通過新聞傳播途徑宣傳比如間混套作等類似的栽培耕作技術的優點,吸引農民利用先進的栽培耕作技術提升農作物栽培耕作能力,同時實現了對耕地肥力的保護。而針對禽畜糞尿隨意排放等問題,也可以通過借助新聞傳播力量大力宣傳如何將禽畜糞尿實現循環利用的方法和途徑,引導農民利用新方法和新途徑來處理禽畜糞尿等,進而實現對生態環境的保護。
三、結語
在文章中,筆者做了一回小記者,通過利用假期回川北農村老家的調查實踐,一定程度上了解與掌握了川北農村地區發展現狀及新聞傳播現狀,然后在此基礎上,通過互聯網查詢相關資料,以及結合自己所學新聞傳播知識及思考,提出了新聞傳播在新農村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的一些建議。受限于自身學識及能力,可能其中有些建議并不成熟,有些建議過于理想化,但還是希望能夠發揮一點拋磚引玉作用,能夠給予相關人員一定參考借鑒,使自己能夠為川北新農村建設作一點力所能及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陳新,劉婷.新時代新農村建設問題探析[J].山西農經,2018(15):23;
[2]丁搏.新形勢下新聞傳播與農村建設的關系探析[J].文學界(理論版),2010(01):125-126;
[3]鄭志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路徑分析[J].祖國,2018(07):97;
[4]翟琨.淺論媒介融合時代下農村新聞傳播的未來發展[J].經濟師,2016(06):88-89.
作者:王藝霖 單位:成都市新都區泰興中學
- 上一篇:本科院校基層教學組織建設思考
- 下一篇:新農村建設中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