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建設農村教育困境與對策

時間:2022-03-27 08:31:47

導語:新農村建設農村教育困境與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農村建設農村教育困境與對策

摘要:新農村建設的核心在于推進農業現代化和農民的現代化,這些都離不開農村教育的助力。然而當下我國農村教育卻面臨著一系列諸如學齡人口銳減、教師隊伍結構性失調、學校基礎設施差等種種困境,這些困境嚴重影響了農村教育的質量和發展速度。因此,建議進一步優化調整農村教育布局,提高農村教師待遇,加大農村教育財政投入。關鍵詞:新農村建設;農村教育;農村教師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農村教育;農村教師

2005年10月11日,中共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標志著我國首次提出新農村建設戰略,自此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為新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促進社會和諧的一項重要政策拉開序幕。新農村建設的核心在于推進農業現代化和農民的現代化,而這些都離不開農村教育的助力。在新農村建設背景下,關注農村教育問題,思考如何解決當下農村教育所面臨的種種困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農村教育面臨的困境

1.1農村學齡人口不斷減少導致部分教育資源浪費。近年來,隨著各地農民工隨遷子女教育政策的紛紛出臺和落實,許多農村子女跟隨進城務工的父母到城市上學,從而導致農村學齡人口劇減。根據教育部最新的2017年教育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義務教育階段隨遷子女達1897.45萬人,近5年義務教育階段隨遷子女累計增加了283.86萬人,增幅為17.6%。與此相對應的是全國農村留守兒童數量由2016年的902萬人降至2017年的697萬人,下降了22.7%。農村學齡兒童在不斷減少,但是農村學校不可能說關門就關門,它們依然在日復一日地履行著教書育人的職責,為每一個學生敞開知識的大門。因此,也就出現了在有些鄉村小學,教師數量總和甚至超過了在校學生總數的窘況。1.2農村教師隊伍結構性失調。農村的生活環境,如交通出行、基礎設施、娛樂設施、衛生方面等各種條件都不如城市,再加上農村教師福利待遇也比城市教師稍顯遜色,造成現在即使是許多農村出身的師范大學畢業生就業時也不會選擇回農村教書。農村教師隊伍趨于老齡化是當下農村教育中一個日益凸顯的問題。其中35歲以下教師僅占18.5%,36~49歲教師占29.5%,50歲以上教師占52.0%。除了教師年齡結構失調以外,教師學歷結構和學科結構分布也存在不合理。農村小學教師大多數是老教師,初中教師可能會相對年輕一點,他們的學歷普遍是高中,本科或研究生非常少;從學科角度看,能教英語、音樂、體育、美術和信息技術這些學科的老師寥寥無幾。教師是教育的重要主體,農村教師隊伍所存在的結構性失調問題將嚴重影響農村教育的質量和制約其發展。1.3農村學校基礎設施依然較差。從20世紀末到21世紀初,我國大部分農村小學還是低矮的瓦片房子,教室里除了固定黑板和木制課桌椅外幾乎沒有其他的現代化教學設備,全校所有老師共用一間小小的辦公室。無論是學生學習條件還是教師教書條件都較艱苦。新農村建設政策出臺后,農村學校整體上有了較大的改觀,那些陳舊的危房被廢棄或拆除,重新蓋起了嶄新的3~5層高的現代教學樓,每間教室也可以稱得上窗明幾凈,教室里安裝了白熾燈,換上新桌椅,廁所數量也比以前增加了。但即使是農村學校也分為位于村子里的村小學和建在鄉鎮上的中心小學和初中。農村學校位置偏僻,基礎設施比較差;鄉鎮學校位置相對優越,鄉鎮一級的政府部門、醫院等都在這里,故而學校條件會好一點。如此一來,當前農村教育的現狀就是許多農村家長如果沒有辦法把孩子送到城市里去上學,也會想盡辦法將孩子送到鄉鎮中心小學去上學,而村一級的小學生源短缺情況越來越明顯,一些地處偏遠山區為方便當地孩子上學而保留的教學點也同樣存在著嚴重的生源短缺問題。

2發展農村教育的對策與建議

2.1優化調整農村教育布局以降低教育資源浪費。自2001年開始,國家頒布的《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就提出“應因地制宜調整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布局”,其出發點是為了優化農村教育資源配置。當時在全國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村中小學“撤點并校”運動。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新農村建設的逐步推進以及城鎮化進程的加速勢必帶來農村居住地的分布調整,要解決鄉村小學的生源短缺和教育資源浪費現象還需進一步優化調整農村教育布局。具體操作過程中,需要在科學預估政府教育投入成本和調整后農村家庭所需教育投入成本的基礎上研究出一個對各方都有利的布局調整方案,切忌盲目一刀切,強行并校。此外,對于西部偏遠山區考慮到學生上學安全問題,建議先采用柔性政策將散居的村民盡可能遷移至一起再重新規劃一所學校。總之,優化調整農村教育布局要盡可能兼顧教育投資效益和教育公平。2.2提高農村教師待遇以吸引優秀年輕教師。在我國,城鄉教師待遇一直存在差距。一些城市小學教師平均月薪3000元左右,初中教師平均月薪3500元左右,而鄉村教師對應的分別為2300元和2500元,并且鄉村教師周課時量比城市教師的要多。為了吸引一批優秀的年輕教師來農村學校教書育人,政府必須制定出一些政策,撥出部分專項資金用于提高農村教師待遇,例如將農村教師基本工資提高到與城市教師一致,績效工資部分適當給予農村教師額外的津貼,對于青年教師應考慮解決其住房和配偶的工作問題等。一般而言,工資待遇是大多數就業者選擇工作時優先考慮的一個因素,當農村教師待遇與城市教師待遇齊平甚至超過時,那些愿意獻身于農村教育事業的有志之士才能更加安心地扎根于農村,靜下心來把教學工作做好,而不是在留下和逃離中日日徘徊。2.3加大農村教育財政投入以改善基礎設施。城市的中小學各項配套設施普遍齊全,現代化先進教學設備和室內外各種安全活動場地應有盡有,相比之下農村學校則顯得十分簡陋。農村學校是農村的知識、文化、育人中心,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能夠發揮獨特的社會功能。因此,國家應當加大農村教育財政投入,同時建立起農村教育發展資金使用的監督機制,確保專款專用,切實改善農村學校的基礎設施建設,努力為農村學校的教師和學生創造一個更美好的校園環境。例如,在每個農村學校教室里安裝一臺多媒體設備輔助教學,讓每一個農村學校至少擁有一個符合標準的室外田徑場和一個可供學生借閱書籍的小型圖書館或閱覽室等。這些改善舉措可以與前面提到的優化調整農村教育布局結合起來,在調整布局后再落實改善計劃,避免“剛建好就拆”的浪費行為。

3結語

長期以來,我國農村教育一直面臨著諸多矛盾和困境,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討論。本文主要從三個方面對農村教育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論述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對應的對策與建議。事實上,農村教育問題涉及面非常廣泛復雜,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全部解決,而是需要一個漫長的解決過程,以及政府和社會各界持續不斷地努力。

參考文獻

[1]陳倩倩.農村教育存在的問題以及對策研究[J].現代化農業,2018(4):32-34.(023)

作者:黃倩蓉 單位:寧波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