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農村電商發展建設探討
時間:2022-08-19 10:25:20
導語:增城農村電商發展建設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當前我國正大力支持和推行統籌發展農村建設特色社會主義的新農村,全國各地掀起了農村集體經濟建設電商熱潮,大力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也逐漸成了建設新型新農村重要的任務,電商發展的新模式為推進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轉型提供新的思路和發展動力。本文從廣州市增城地區農村集體電商的產業發展新趨勢和現狀、農村電商服務平臺在農村建設的重要性和意義、農村集體電商發展中遇到的一些問題、農村集體電商產業發展的新思路展開了論述。
關鍵詞:電商;農村建設;電商模式;新農村
1前言
隨著對我國的互聯網信息技術不斷地發展和普及,我國早已完全進入了互聯網時代經濟。在農村的經濟發展自然也離不開了互聯網。2015年11月國務院正式了《關于促進農村電子商務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了推動我國農村與電商加快發展的七大政策措施。早前,國家也出臺了多項優惠政策推進了農村電商與我國農村市場經濟的發展。因此,無論從中央和國家的層面,還是中央和地方的經濟,發展服務于農村的電商勢在必行。
2當前增城農村電商的發展現狀
近年來,國家對"互聯網+現代農業"快速發展的政策和傾斜的力度進一步加大,農村的電子商務迅速在增城區興起并取得了蓬勃發展。增城區人民政府依托豐富的農產品物流資源和區位綜合物流等互聯網優勢,大力發展了農村的電子商務并初步地形成"電商集聚"的格局。目前增城農特優產品已經搭乘移動互聯網的東風開始快速走向了全國,形成"線上+線下"電子商務融合快速一體化發展的嶄新態勢,為增城鄉村的振興和增城區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插上了一雙騰飛的翅膀。據統計,截至2017年增城區已有500萬元以上規模農業電商企業8家;100萬元以上規模農業電商企業20家,相比2016年增加了13家。2017年全區電商渠道銷售農產品6680噸,成交金額約1.391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85.14%和146.28%。2018年上半年全區電商渠道銷售農產品6580噸,成交金額約1.1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3.6%和46.92%。增城地區農村電商的發展雖然迅速,但已經開始面臨市場規模小、專業品牌化普及程度低、配套設施和服務缺失、高端技術人才的匱乏等難題,亟須加快轉型升級。
3農村電商建設的意義
3.1去除農產品信息不對稱,促進農村經濟轉型升級。傳統農產品的銷售方式是因為需要經過多層級的農產品經銷商體系進行市場分銷,這樣無疑給直接到達消費端的傳統農產品經銷商增加了交易成本,使得整個農產品交易過程中,存在著嚴重的價格不透明度、單擊此處輸入文字。產能不均衡等問題。通過傳統電商的平臺,直接的去除了農產品銷售的中間環節,讓傳統農產品直接到達了消費者手中,同時銷售農產品的相關信息也可以通過農村電商服務平臺一目了然。另外由于少了農產品的中間環節,大大降低了銷售農產品成本,實現了農戶和其消費者的互利雙贏。通過農村產品電商服務平臺也大大幫助農戶提升了產銷的效率,實現了農村經濟的轉型升級。3.2消費升級,提高農民生活水平。通過電商平臺,一方面農產品流入市場效率大大提升,農民的腰包也鼓起來了,可以給農民提供更多物質保障,另一方面農民通過電商平臺可以購買商品,生活水平也得到明顯提升。3.3大力發展拉動經濟擴大內需,促進了我省國民經濟平穩健康。增長和結構轉型據中國前瞻互聯網產業與市場研究院近日的《農村電商市場前瞻預測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的數據綜合統計分析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6月,中國的農村電商網民的數量占比為26.7%,規模占比約為2.01億,估計未來五年年均網民復合規模的增長率約為38.87%,2020年我國的農村互聯網電商的市場復合規模將首次達到16860億元。因此持續發展大規模的農村互聯網電商,為進一步拉動農村內需,促進農業和國民經濟的增長和轉型升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3.4大力發展促進產業農村更新創業和促進農民流動就業,提升了全國農民幸福條件指數。農村互聯網電商的發展給當地的涉農服務產業得到快速的培育和發展,給了農村中小企業提供更多的就業和工作崗位,很多的富余農村勞動力也得到了轉化,真正地做到在家中輕松就業,既可以為家庭增加收入,又因為就業可以同時兼顧整個家庭,農民幸福得到大大提升。隨著我國農村的電商快速發展,特色鮮明的農產品為廣大農村的創業者和農民提供更多的投資和創業機會。
4增城農村電商遇到的問題探討
4.1目前居于增城的鄉村農民對于農村企業經營文化傳統知識。管理水平普遍還比較低,對于農村電子商務的專業認識管理水平嚴重不足很多增城農民缺乏互聯網通信技術知識,這制約農民對該技術推廣應用,直接影響農村電商的發展使用。另一方面增城農村直接應用電子網絡商務的專業技術人才相對較少,不能為農民提供技術支持和培訓。此外,這幾年來,隨著廣東省農村和城鎮的信息化和建設逐漸深入,發展很迅速,但是在農村這一版塊,政府對信息化建設的財政資金投入相對較少,基礎配套設施也不足,難以適應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和需要。4.2增城農村物流基礎薄弱。由于農產品的特殊性,農產品的電子商務物流及其電子商務活動必然會形成需要完全依賴于大型農產品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的電子商務體系,而目前由于增城的大型企業經營農產品的物流和電子商務的網絡還不夠健全和設施不夠完善,物流和電子商務的基地還比較少。雖然近年來已經在增城的農村建成了一些經營農業產品的物流和電子商務的基地,但還不能完全地滿足增城的農業產品電子商務物流的建設和其發展的實際應用需要,加上剛剛過去的這些年來增城的農村對于物流的技術和其基礎配套設施的投入有限,因此,增城的農村物流電子商務的實際發展和其應用,還遠遠無法在短期內形成較大的規模。4.3增城多數電子商務網站的服務水平較低。當前增城雖然到處都有已建成了一些農業電子商務企業的網站,但這些電子商務企業的網站主要以和提供與中國農業發展相關的以及中國現代農業相關科學技術的信息和最新的農業政策等信息為主,企業的網站只是企業公司簡介、新品推介、圖片產品的展示和聯系方法,這種電子商務企業的網站非常簡單。
5增城農村電商發展思路
針對當前增城地區農村的電子商務發展中的一些突出問題,從增城農村、農業、農民的共同發展特點和實際需要的角度出發,當前關于發展增城農村的電子商務產業發展的一些基本思路和建議可以充分采用:5.1加大互聯網宣傳的力度,向廣大農民群眾普及關于互聯網的知識。讓更多的農民真正了解如何使用互聯網,學習農村電子商務的知識,這一工作是當前發展增城農村互聯網電子商務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必須首先切實抓好。不僅要引導農民讓他們真正了解如何使用互聯網和學習電子商務知識是什么,這一宣傳教育工作如果做好了,對于進一步更新電子商務理念。5.2把三網空間緊密結合在一起來,協調互動,相互發展。把農村的廣電網絡、通訊運營商網絡和農村的信息化互聯網絡三網一起的建設和抓工作結合在一起來。例如我國農村的廣電網著重建設和抓好農村的廣告業務和提供給客戶的專業知識資源共享和專業技能的學習和傳授,通訊網絡就是著重通過移動互聯網絡的傳遞和與客戶聯系提供給客戶的電子商務信息,搞好了電子商務的中介和提供給客戶的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的信息和網絡物流的服務,信息化互聯網絡作為重點的是抓農村電子商務門戶網站的信息化建設、網絡營銷、電子商務網絡支付等工作。三網一起互動的溝通和協調,共同的努力推動了我國農村地區電子商務的信息化建設和發展。5.3加強對農村的電子商務物流的管理和基礎配套設施的建設。政府可以充分借助于我國新農村物流體系建設以及其中的"村村通工程",將農村物流服務基礎設施體系建設的各項基礎工作都融入其中。政府鼓勵在各地組建一批綜合型、專業型的物流服務中心,在集成農產品保鮮物流市場附近地區建立專業的集成農產品保鮮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5.4更好發揮政府職能,服務農村電商。政府部門和企業應該從農村電商產品的宣傳、幫扶政策指導、市場監督三個方面大力指導扶持和推動農村實體電商的發展:(1)農村電商產品的宣傳。對旅游的宣傳(包括交通站點,酒店等旅游場所的廣告,吸引游客流量);農村電商品牌包裝的宣傳(本地具有特色的特產,品牌化的包裝);本地店鋪的宣傳(本地經銷商評比,市場促銷促銷活動,優秀的商鋪)。(2)農村電商幫扶政策指導。政府對農村實體電商客戶服務辦公的窗口;制度優惠政策的宣傳和公告欄;地方各級政府向經銷商推薦優秀產品和商家優質的商品;地方各級政府關于對農村實體電商的推廣和促銷活動的宣傳和服務窗口;(3)農村電商市場管理監督。地方各級政府對于農村實體電商的監督和市場化管理的信息公開窗口;政府對劣質商品和非誠信商家的管理和懲罰政策公告;地方各級政府通過線上的通報和線下管理雙重的監管;政府實行農村電商的電子營業許可和執照的管理。新建本地化農村電商共享服務平臺,對口服務本地農戶商戶新建農村電商政府服務平臺,對口實現本地農村電商辦公服務及指導新建農村電商信息平臺,加強對農村電商的監督和管理新建對接外圍電商平臺接口,有條件納入統一管理。
參考文獻:
[1]李斌寧.廣東省農村經濟發展對農業電子商務的需求性分析[J].農業經濟,2010(7):34-35.
[2]于小燕.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現狀與對策[J].經濟導刊,2009(12):68-69.
作者:刁純昌 單位:廣州大學松田學院
- 上一篇:新農村建設下群眾文化藝術提升研究
- 下一篇:茶旅融合發展路徑探索與實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