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園區信息化建設探討
時間:2022-03-01 02:55:54
導語:智慧園區信息化建設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對智慧園區的發展和智慧園區信息化建設、信息化建設的必要性進行探討,并以上海臨港新城的信息化建設為例,分析智慧園區信息化建設的各種社會效益和優勢。旨在整合資源,為有效性、快捷性、安全性的智慧園區公共服務奠定堅實基礎,提高智慧園區產業服務質量以及公眾生活水平。
【關鍵詞】智慧化園區;信息化建設;探討
1智慧園區的發展
在調整經濟結構時,由于園區開發是產業與經濟進步的一個關鍵載體,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許多園區以自身實際情況為基礎,制定了適合自己發展計劃,這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智慧園區建設的投資規模。經過研究得出,信息化建設在園區投資開發成本的所占比率為10%~15%,可我國在2018年園區信息化建設的市場規模有2688億元之多。在不久的將來,以云計算、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信息化技術為核心的智慧化設備投資規模是無法想象的。2019年6月6日,工信部對中國移動在內的四家運營商正式進行了5G商用牌照的發放,標志著中國正式進入5G商用領域。和4G網絡不同,5G網絡的速率更高、帶寬更大、延時也相應降低,5G網絡定義了mMTC、eMBB、uRLLC三大應用場景。智慧城市、智慧園區、智能家居等對連接密度要求較高的應用場景,可以展現行業多樣性的應用都是mMTC的典型應用場景。虛擬現實、超高清視頻、增強現實等能夠為視頻產業帶來革新的應用,是eMBB的典型應用場景。而無人機控制、智能駕駛控制以及工業控制等對網絡延時和抖動性能要求很高,屬于uRLLC的典型應用場景[5]。不容置疑的是,現今智慧園區的智慧化建設離不開5G網絡的保障,如無人物流、無人的士、人工智能、全息會議、VR安防等場景都需要運用到5G技術。目前,園區的現代化建設對傳統園區有了突破性思考,重點著手新型行業的業務特點,將生產生活與智能技術發展相關聯進行智慧園區創建。現代園區的整體功能也相對于傳統園區模式有了很多區別,例如對招商引資進行服務轉型,成為全維度的產業和城市化綜合服務,并不斷整合園區中的各大優勢,不斷演變成新城市的城市中心。從整體來看,我國不同園區的信息化建設現狀能夠分為三個層次,如表1所示。我國現今園區的建設是位于智慧化階段的,主體憑借的是云計算平臺、物聯網和傳感網技術等網絡信息手段。實際上,園區發展到達必要階段時,智慧園區和信息技術相結合亦是必然趨勢,對于園區創建來說,這是社會化發展的必然過程。
2智慧園區信息化建設的必要性
智慧化園區創建到現在,我國進行智慧園區系統化建設的園區數量也只有三四千個,其中信息化建設和智慧管理是智慧園區系統化創建的兩大難題。智慧園區的建設需要對園區的各大關鍵環節,如服務、監管以及運營等環節的具體情況進行系統化的調研及分析,對園區中的自動化、智慧化、信息化等相應技術進行高效結合,全面規劃,這樣才能將這些技術共同在智慧園區創建過程中進行運用,而實際上,智慧園區基本分為五個層面,如圖1所示。隨著智慧園區信息化建設的不斷深入,人們對園區的舒適性、便捷性、高效性的要求日益增高。目前,傳統的智慧園區建設中主要問題就是許多專業系統之間存在的“信息孤島”現象,各種系統之間沒有做到高效化、系統化的協調,使得不同信息化系統間的各種關鍵信息缺乏高效傳遞,獨立的信息化系統,容易阻礙感知的傳導,使得智慧化系統信息處置的能力直線下降,如此也就不存在所謂的智慧化管理,這也就相應增加了智慧園區的服務管理困難。所以,面對傳統園區信息化建設的弊端,現代化智慧園區信息化建設對于高效化、便捷化、環保化的園區發展是非常必要的。
3上海臨港新城案例分析
中國上海臨港新城占地總面積約為297km2。其以我國經濟發展為前提,不斷引進海外城市的先進經驗,以港口作為主體區位、將發達的綜合創新能力和豐富資源優勢相整合,發展了“五大功能區”,分別為:海洋文化功能區、上海國際航運核心功能區、自由貿易功能區、現代裝備制造集群功能區以及生活居住生態功能區。上海市信投公司與臨港公司相互合作,進行優質資源共享,對發展臨港智慧園區信息化建設思方式進行拓展,實現了智慧園區信息化建設新模式———“臨港模式”。其在智慧園區信息化規劃、基礎設施集約化、信息服務等方面,均收效甚多。上海臨港公司的原則為三個統一(統一設計、統一規劃、統一立項),其為各大入駐企業進行全方位信息引導服務。對臨港智慧化園區信息通信設施以及功能服務性設施進行集中化創建,提供給運營商共享的中立服務。此模式具備的優勢為:3.1集約化建設優勢。此模式有利于解決壟斷機制,對于基礎設施來說,以上海市的具體格局為依據進行信息管道創建,這部分工作由市信息管線公司統一創建;而移動基站則是臨港信息公司創建的;基礎設施創建完成后,臨港信息公司只會將后續發展以及部分供調劑保留下來,剩余全部都會公布給各大運營商平臺。而對于服務設施來說,完善現有的電子支付資源,進行延伸、將共享資源進行不斷整合,這樣不僅可以提高服務水平,還能進行資源節約以及統一建設。3.2優質資源整合優勢。臨港公司以臨港園區的開發建設為關鍵,通過在地化的戰略建設是非常具備優勢的。上海市智慧園區信息化建設的重點公司為信投公司,其于服務設施以及基礎信息設施等領域具備大量優勢資源。所以,雙方緊密合作,互相分享優勢資源,為臨港新區帶來了物流信息現代化服務、電子口岸軟件、GIS園區管理經驗、園區“一卡通”等新興智慧化技術。3.3信息化管理優勢。經過臨港信息公司的統一建設工作,臨港新區全方位的信息化采集、規劃、設計、管理等工作的完成質量非常高,為完成“集中化、超前化、透明化、信息化水平達至西方城市平均水平”的決策目標提供了基礎性條件。3.4信息化服務優勢。經過臨港信息公司的工作,將全維度、集成化、便捷化的信息服務提供給園區中的每個用戶,做到信息化全面覆蓋。使用定位準確、標準嚴格的服務標準,將園區智慧化的服務環境加以提升,使其確切地應用到所有用戶身上。不難看出,臨港新城是上海智慧園區信息化建設的領頭羊,為大家提供了寶貴經驗。其具體智慧園區框架從綜合性看也基本符合標準的智慧園區總體框架圖(如圖1所示),能夠看出其具體框架也同樣有感知層、網絡層、應用層,平臺層,而且在平臺層中也相應使用了云計算等智能信息手段。
4結束語
建設智慧園區本身是一個不斷進步的過程,是需要不斷加以完善優化的過程。在建設初期加強智慧園區信息化管理,將園區智能運營監管平臺作為關鍵,運用高科學技術、智能服務手段來完善園區中經營、生產、監管等全部維度,將園區的企業進行信息收集整合,為其提供有效性、快捷性、安全性的智慧園區公共服務打下堅實基礎。不斷進行創新改造、環境發展,加強園區產業創新的凝聚力量,擴大產業的發展空間,發展集聚產業,進而不斷提高我國智慧園區信息化建設的水平。
參考文獻
[1]劉濤.智慧園區信息化建設研究[J].電腦迷,2018(30):74.
[2]徐苒.智慧園區總體構想和建設路徑[J].特區經濟,2017(8):38-41.
[3]王建利.智慧園區信息化建設[J].計算機與網絡,2020(13):42-43.
[4]何若虛.智慧園區信息化建設解決方案研究[J].數字技術與應用,2019(9):37.
[5]梁芳,孫亮,郭中梅.新型5G智慧園區建設的探索與研究[J].郵電設計技術,2020(2):51-54.
[6]魯璐.智慧園區評價體系構建:基于CMM和COBIT框架[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3):128-135.
[7]艾麗蓉,劉云峰.基于Hive的智慧城市數據處理技術研究與實現[J].計算機技術與發展,2018,28(2):9-13.
[8]劉慧明,陳淑紅,張帥勇,等.智慧園區管理系統整體解決方案[J].智能建筑與智慧城市,2019(1):32-38.
[9]王佳,何偉良,陳志新,等.大型智慧園區智能化專項規劃的思考[J].建設科技,2014(17):24-27.
作者:賀威 單位:廣東省電信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
- 上一篇:信息化技術在閑林水庫工程的應用
- 下一篇:城市健康社區營造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