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經濟學案例教學探析

時間:2022-08-20 03:10:50

導語:產業經濟學案例教學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產業經濟學案例教學探析

摘要:產業經濟學是一門新興應用型經濟學學科。在產業經濟學教學中采用案例教學,有助于學生理解產業組織理論、產業結構理論和產業政策理論。通過重構教室物理空間組織實施案例教學,可以推動教學模式從以“教”為中心向以“學”為中心轉變,從“知識傳授”為主向“能力培養”為主轉變,從而提高學生的批判性和創造性思維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關鍵詞:案例;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創造性

作為一門新興應用型經濟學學科,產業經濟學著重分析市場經濟條件下產業經濟活動的規律,研究國內外產業經濟領域中的新現象、新問題。教師采取案例教學能夠加速學生對產業經濟學主要內容的理解,提升學生綜合能力。

1產業經濟學推行案例教學的必要性

1.1有利于理解產業組織理論。產業經濟學涉及到微觀經濟問題的分析,即以競爭、壟斷及其規模經濟的矛盾關系為中心,以不完全競爭市場分析為出發點,重點分析產業內部同企業間壟斷與競爭關系,探討市場結構、市場行為和產業市場績效及企業市場績效的內在聯系,并提出旨在提高市場績效的產業組織政策。教師選擇合適的案例可以加深學生對產業組織理論的理解。通過案例的學習,學生可以比較不同產業的市場結構、市場行為和市場績效,探求解決競爭不足和過度競爭的解決方案,從而建立有效競爭的市場秩序。并且,案例教學能夠指導學生運用產業經濟學基本理論深刻分析某一產業發展狀況,推斷產業發展前景。1.2有利于理解產業結構理論。產業經濟學的基本內容還涉及了偏向宏觀的經濟問題研究,如產業結構部分主要研究各產業之間廣泛的、復雜的和密切的技術經濟聯系,以及國民經濟各產業的發展及結構優化問題。合理均衡的產業結構是促進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前提,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是推動國民經濟健康發展的關鍵。教師選擇合適的案例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分析三次產業之間的關系,理解產業結構變動的趨勢,探究產業結構不合理的成因,嘗試尋找解決方案,增強學生分析產業問題能力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1.3有利于理解產業政策。產業政策是產業經濟學理論的應用。產業組織政策和產業結構政策是產業政策的重點。產業組織政策的實施,能夠建立有效競爭的市場秩序,促進規模經濟形成,增加產業利潤,促進產業振興。對產能過剩行業來說,實施產業合理化政策還能夠加快出清無效產能。產業結構政策的著眼點則在于鞏固和加強農業的基礎地位,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提升和改造傳統產業,提升工業質量,加快發展服務業,發揮產業的協同效益。教師選擇時效性很強的案例讓學生進行研討,可以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國內目前正在實施的產業政策的背景和重要意義。

2案例教學提升學生綜合能力

2.1從以“教”為中心向以“學”為中心轉變。傳統的滿堂灌教學模式下,教師在課堂上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學生則是被動學習。較難的理論知識和枯燥的講解方式使得學生喪失了學習興趣。并且,就算學生掌握了理論知識,遇到實際問題仍然無法分析問題,更別談解決問題了。只有實現從以“教”為中心向以“學”為中心轉變,才能讓學生展開基于現實問題和實踐的主動式學習。因此,教師利用案例教學模式介紹相關知識點,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刺激學生探究新知識的欲望,做到學以致用。2.2從“知識傳授”為主向“能力培養”為主轉變。雖然教育界推行了多年的素質教育,但在高考指揮棒的引領下,小學、初中和高中采取的教育模式仍然是滿堂灌模式,以致學生進入大學之后,仍舊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如果把課堂教學可以分成“五重境界”,即沉默(Silence)、回答(Answer)、互動交流(Dialogue)、提問質疑(Critical)和辯論(Debate),那么我國國內大學教學則多數還停留在前兩重境界,即沉默和回答階段。學生上課時不是因為教師授課模式的單調而昏昏欲睡,就是簡單的回答老師教師的問題,能夠實現師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互動交流境界的比較少,更別說進入提問質疑和辯論的境界了。案例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充分應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加強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和反饋,使學習者能深刻地領會和掌握所學知識,并能將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提高了學生的批判性和創造性思辨能力。2.3從課堂學習為主向多種學習方式轉變。以案例為載體的教學模式能夠實現教學環境、教學內容和方式、教學參與者和教學過程的聚合。一方面,教師根據教學目的選擇案例,明確案例分析過程中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點,學習案例后學生應具備的能力。另一方面,案例教學使得教學模式從課堂學習為主向多種學習方式轉變,實現了課外研討式學習和課內討論研討式學習的結合。在案例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要系統學習案例涉及的所有知識點,更要對教師設置的案例關鍵問題進行辯論,從而實現研討式、啟發式、多模式多種學習方式的結合。

3案例教學的具體實施

3.1案例教學實施的具體過程。案例教學模式的具體實施分為課前準備、課堂討論和課后學習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任務。課前,教師進行案例教學設計。教師要提前推送案例的相關學習資源,包括案例的主要內容、案例教學目的、案例知識傳授點、能力訓練點、理論依據與分析,同時要設計案例啟發思考題、核心問題以及分析思路。學生則在課前要自主預習完成案例閱讀,學習案例涉及的相關知識點,思考案例中涉及的相關問題,或者利用碎片時間通過觀看視頻等方式自主學習,在案例論壇中進行討論并相互回答問題。課中,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案例任務驅動下的課堂研討。教師首先進行簡要的課堂發言,帶領學生回顧案例內容,明確主題,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探討關鍵問題,理解案例相關知識點,最后教師進行點評和難點講解,布置課后思考題。課后,教師要對案例教學的效果進行評估,以便進一步改進提高。3.2案例教學實施的要求。3.2.1重構教室物理空間。教師要突破傳統教學活動的時空限制,根據學生的需求選擇配置優質的教育資源。為了方便學生更好地參與到案例課堂討論中,教師可以在課前提醒學生提前安排座位,改傳統的“排排坐”為“團團坐”,以更好地營造輕松的討論氛圍。3.2.2課堂討論的組織與評價方式應該多樣化。在進行案例討論時,最好能夠建設沉浸式教室,讓學生可以自由發揮。教師要在已有教學計劃框架下,安排案例教學討論的時間節點和次數。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主制定學習目標,確定學習任務,選擇多種學習方法,教師則多維度評價學生的學習成績,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升教育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參考文獻

[1]楊蘊麗.項目教學法在“產業經濟學”中的運用與拓展[J].經濟研究導刊,2015,(20):191-193.

[2]蘇東水.產業經濟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吳曉明,劉琳.翻轉課堂在“產業經濟學”課堂教學的創新研究[J].四川旅游學院學報,2016,(4):92-94.

作者:吉粉華 單位:揚州大學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