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詞匯教學實踐思考

時間:2022-06-19 10:13:42

導語:初中語文詞匯教學實踐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語文詞匯教學實踐思考

詞匯作為語言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表達的工具更是思維的工具、思想的工具。語文是一個積累的過程,而初中學生剛從小學過渡而來,思維還束縛在小學被動學習的陰影中,因此,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很重要。

一、自主學習,引導學生不斷積累詞匯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求學生準備一個筆記本,作為詞匯積累的工具。在學生預習新課之前,讓學生劃出文中的重點詞語,把這些詞語抄在自己的詞匯本上,寫上詞義,給易錯和不認識的字詞注音,便于從字音、字形、詞義上把握詞匯,積累詞匯。每天的早讀課上,要求學生讀課文的同時又要讀課文下方的詞語及解釋。每上完一篇課文后,聽寫重點詞語。課余時間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和指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并摘抄書中優美的詞、短語、句子,這樣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是學生積累、豐富語言的有效途徑,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聽到他人所說所講,如諺語、歇后語、成語故事、優美的詞語等,這些都是很好的學習內容。我要求學生記錄下來,積累這些知識,使學生掌握了不少書本上學不到的詞匯,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初中語文詞匯教學中,必須扎扎實實地落實好大綱規定的3500個常用詞語,并盡可能更多更好地引導學生積累,建立和豐富自己的文本詞匯。因此,學生在教師講解的時候認真思考,對不理解的詞語借助工具書予以解決或者問同學問老師,加深印象,尋找規律,便于理解記憶。總之,積累詞匯、語句要持之以恒,需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要鼓勵學生一點一滴去積累,做生活的有心人,這樣,才能積少成多,豐富和充實自己。

二、把握思維特點,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抓住學生的思維特點,因材施教,注重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十分重要。教師要具備駕馭課堂的能力,因材施教,抓住學生的特點,給課堂教學注入新的信息,注重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活躍課堂氣氛就顯得十分必要。為了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詞匯學習的重要性,在語文課上,可以適當安排時間來組織活動,如說出某個詞語,要求學生用動作來進行表演或者玩成語接龍游戲,還可利用實物、圖片或幻燈片等說明詞義,這樣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詞匯積累情況得到展現,同時又避免了上課的單調與乏味。

三、結合語境,培養和提高學生詞匯的應用能力

任何語言都離不開語境,語境在確定詞義,消除歧義,體現詞的用法,區別同義詞方面有主要的功能,因此要培養和提高學生詞匯的應用能力,必須把詞匯教學和一定的語境結合起來。首先,教師可以利用語境釋義法講解詞義。例:“難道阿爾伯特是低能兒?是傻子?他們又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因為從孩子那雙忽閃的棕色大眼睛里,流露出多么明亮的光彩啊!他那小腦袋一歪,一個人躲在角落里玩得多認真啊!可他的小嘴為什么不說話呢?一直到七歲他還沒有學會說話,只能簡單地重復大人教他的一些短句,而且講起來特別費勁。盡管如此,這個小孩子對音樂的早慧卻使他的母親大為吃驚。”(《少年愛因斯坦》)“早慧”一詞可以結合上下文語境,引導學生來理解和猜測詞義,上文主要描述了愛因斯坦不會說話,只能重復大人教他的一些短句,而且很費勁,說的是愛因斯坦的一些缺點,下文意思轉折之后,作者想要說的就是與他的缺點相反的即他的優點,他在音樂方面的“早慧”說明他對音樂有著特別的天賦,不難理解“早慧”就是心智發育比平常人要早的意思。語境釋義法是引導學生根據上下文的語境來理解或猜測詞義的。有時上下文是互相解釋、補充說明、意思轉折等。根據上下文的詞語,意義搭配關系,猜測生詞的大致意思,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猜詞的能力,跳躍障礙的能力。其次,教師可以通過說話者的對話講解詞義。例:甲:我記得你上學期的英語水平還很一般,現在卻如此高深莫測,真的令人刮目相看啊!乙:哪里,那里!如果單獨對“哪里”這個詞進行解釋,顯然太過于死板,學生難以理解。如果結合上下文語境對“哪里”進行解釋,學生就很容易會知道“哪里”這句話在語境中的具體意思是委婉的否定甲的表揚,表示的是一種謙虛的心理。再次,教師還可以利用語境辨析同義詞。所謂同義詞就是意義相同或相近的詞,但是在用法上存在很大差異,有的搭配不同,有的色彩意義不同等,要根據不同的語境加以辨別,在講解的時候除了詞義的講解之外更要強調同義詞之間的些微差別,這是學生容易出現誤用同義詞的原因所在。如“推脫”、“推托”這組同義詞都有推卸責任的意思,但是不同之處在于前者是強調推卸自己的責任,后者是強調推卸別人的責任,時間允許的話教師可以把這組詞帶進語句中,以加強學生對該詞組的理解及運用。

四、在運用中練習,鞏固詞匯學習成果

學生在漢語詞匯教學中既要抓理解,更要抓運用;既要抓積累,更要抓訓練。光講不練,光學不用,是不可能收到好效果的,學習、積累詞匯的目的在于不斷豐富自己,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以運用到自己的說話、理解萬事萬物和寫作當中。例如:詞義理解練習法:說出或寫出反義詞,比如高大一詞的反義詞是渺小;用同義詞替換,比如“分別”與“分離”替換、聽詞指物、指物說詞、聽寫詞匯等等,從不同角度對該詞語進行運用。問答練習法:教師與學生進行一問一答的方法,對學生的回答作出講解。如:“七月流火”一詞要求某個學生解釋詞義,也許大多數同學會把它理解為“天氣炎熱”,但事實并不是那樣的,而是“天氣突然轉涼的意思”,從字面上理解好象意思有點相反的感覺。當然在上課的時間里不可能把每個同學都叫起來回答問題,這樣做的好處在于以一點或幾點盤活全部,便于學生對該詞的理解掌握。選詞填空練習法:將一組詞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選擇詞語填入適當的位置,這一組詞可以根據現實需要或者有意義上的正或反的聯系,或者在意義上完全沒有聯系。選詞填空的目的是檢查學生能否將一個詞與另一個詞區分開來,這種區別可以是意義上的,可能是用法上的,可能是字形上的等。造句練習法:造句是最為實用的練習方法,要求學生用課文中所學詞語進行造句,然后教師加以批改,寫出批注,幫助學生予以糾正,或者在詞匯的講解之后讓學生在黑板上當場演練,只要學生說出含有所學詞語的正確句子,就說明學生掌握了所學詞匯的正確用法所在。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詞匯的教學方法更是靈活多樣的,但不管用什么方法,詞匯的學習都應該作為中學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教學中,通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不斷積累詞匯;結合語境,培養和提高學生詞匯的應用能力;通過培養學習興趣,加強學生對詞匯運用的練習,增強了學生對詞匯的運用能力。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扎扎實實地做好詞匯的教學,引導學生做好詞匯的積累與運用,更要重視學生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的培養,努力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作者:鄢成鳳 單位:黔南民族師范學院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