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漢語詞匯教學分析
時間:2022-07-05 09:33:45
導語:古代漢語詞匯教學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古代漢語課程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基礎與核心課程,同時也是一門實用性極強的工具課程,開展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而對其造成直接影響的因素則是詞匯。因此,掌握好詞匯是學好古代漢語的關鍵。
一、《古代漢語詞匯學》內容簡介
《古代漢語詞匯學》是一本古漢語研究方面的專著,論述了一系列古漢語中的語言概念和現象,內容主要涉及單音詞、復音詞、詞義、詞義的演變、同義詞、反義詞、同音詞、同形詞和多音詞、因聲求義等方面。《古代漢語詞匯學》一書提出,古代漢語詞匯的教學目標是要讓學生充分掌握古代漢語詞匯的特征、古今詞匯的傳承與發展,明確古今詞匯的含義、引申規律等,從而形成分析古今詞匯、探索詞匯本質含義的能力。語音必然歸根于詞匯上。文字是語言記錄的載體,假如沒有詞匯,文字則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古代漢語詞匯學》還提出,在古代漢語中,語法是語言的規則與結構,與詞匯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古代漢語的語法也離不開詞匯。該書力圖較全面地吸收古今學者的研究成果,深入探討一些重要的學術問題,初步建立切合實際的學科體系,對古代漢語詞匯教學的開展有著一定的參考借鑒價值。
二、對古代漢語詞匯教學的建議
語音、文字、語法等都建立在詞匯之上,古代漢語詞匯教學十分關鍵。下面筆者結合《古代漢語詞匯學》一書,對古代漢語詞匯教學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與見解。第一,轉變學生學習古代漢語詞匯的理念。很多學生在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的學習中,對未來漢語言文學對就業的重要性缺乏足夠清晰的認識。教師要引導學生充分意識到古代漢語詞匯的重要性,以理論指導古代漢語詞匯運用的實踐,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第二,明確古代漢語詞匯教學重點。古代漢語是一門語言課程,所涉及的內容十分廣泛,但教學課時有限,教師要在古漢語詞匯教學中明確教學重點,選擇最基礎、最核心的知識點進行講解,并且按照學生的學習需求與特點來對詞匯知識進行擴充,而不是一味地深入講解理論,徹底將古代漢語詞匯教學變成古代漢語詞匯理論教學。同時,要關注古代漢語教學中詞匯教學內容與中學課程的文言文銜接的問題,根據實際教學情況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幫助學生提高文言文學習能力。第三,通過理論重點與難點教學來指導學生進行古代漢語閱讀。一是明確古代漢語詞匯以單音詞為主的特征,掌握音節與詞義之間的關系。《古代漢語詞匯學》一書提出,在古代漢語中單音詞出現十分頻繁,常出現連用兩個單音詞的情況,有時在形式上與現代漢語中的雙音詞一致。如《孟子•公孫丑上》中的“子夏、子游、子張,皆有圣人之一體,冉牛、閔子、顏淵則具體而微”;朱熹《孟子集注》中的“具體而微,謂具備大體,但未廣大耳”,上述兩種情況中的“具體”實際為兩個單音詞構成,并非現代漢語中的“具體”。古代漢語中的“具體”是大體相似的含義。二是要厘清詞義之間的內在聯系。教師要讓學生明確詞匯本義與引申含義之間的內在關系,這也是學生掌握詞匯含義時需要整體把握的基礎。如《辭海》中的“題”有七個不同義項,分別為頭額、標識篇首文字、題目、書寫、品評、章奏以及通“提”。在上述七個義項中“頭額”為本意,其他的義項均為從這一本義衍生形成。第四,融合古代文化開展古代漢語詞匯教學。古代漢語詞匯教學并不是單純的語言課程,而是需要基于古代文化背景進行學習,從古代文化、古代風俗等方面加以引導,將詞匯含義、漢字含義以及古代文化相結合進行講解。如在古文《鴻門宴》中的“項王按劍而跽”,其中“跽”的含義需要結合古代禮儀來分析。早在先秦時期,人們都是席坐在地上,正規的坐姿就是兩膝蓋相并在席上,臀部則墊在腳跟之上。因此,“跽”即為長跪,上身挺拔,兩腿跪著,臀部不與腳后跟接觸,以表示尊敬或警惕。第五,營造立體式的古代漢語詞匯教學環境。古代漢語詞匯的學習是需要長期累積的,但教學課時有限,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互聯網技術等途徑來營造立體化、多層次的古代漢語詞匯教學環境,以延伸學生的學習時間、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例如,可以在古代漢語教學中將教材中重點難點詞匯進行整理,編撰成練習冊,要求學生通過練習冊的練習掌握詞匯。同時,利用互聯網平臺,根據課程劃分,將古代漢語詞匯學的各個知識點分章節上傳到互聯網上,并為學生提供更加詳細、更加具體的詞匯指導,為學生開辟課堂學習后的第二課堂,讓學生能夠在多元化、立體式的古代漢語詞匯教學環境中學習。
作者:梁浩 單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 上一篇:隱喻理論英語詞匯教學研究
- 下一篇:小學英語詞匯教學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