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材插圖教學論文
時間:2022-09-04 08:53:11
導語:初中生物教材插圖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想一想,議一議”與插圖結合導入新課
新教材每節(jié)課開始都有“想一想,議一議”與旁邊的插圖,插圖無言的解釋著旁邊的問題,但這種解釋只能是含糊其辭,似懂非懂,使學生產生疑惑、矛盾等心理狀態(tài),衍生了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的欲望,這不失為一種激發(fā)學生內在動力的有效途徑;這種由圖片、情境描述、討論題組成的開場形式,巧妙把生活和教學有機的結合起來,使所問問題有一定深度,若要透徹回答,就需認真學習本節(jié)的內容,這樣就導入新課,達到學生通過解決問題來學習的目的。如:教師上“社會行為”這節(jié)課時,本節(jié)課的“想一想,議一議”中,教材創(chuàng)設了火蟻形成“蟻團”渡過洪水的情境,根據文字敘述的情境和傍邊的插圖,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工蟻為什么愿意“犧牲”自己呢?你是怎樣看待這種現象?這樣就在學生的疑惑中引入了“社會行為的特征”的學習,自然的導入了新課。
二、利用插圖直觀形象的特點,加深學生對生物知
識的理解和記憶根據初中學生年齡特點,認知從具體直觀的事物出發(fā),能在已有的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對課本插圖的觀察,認識和理解一些生物知識的概念。如在學習“生物的性狀”時,根據觀察與思考中幾種生物性狀的插圖,學生就能夠在老師的引導下總結、歸納出生物性狀的概念。所以,新教材的插圖太重要了,它對教學和學生學習的幫助是不言而喻的,它能形象地表示生物的結構,生動地揭示生物概念的內涵,直觀地解釋探究的機理,準確的演示實驗的過程,對學生的學習起到了引導和點撥作用。利用插圖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其中的知識,說出插圖表達的意思。在兩棲動物“觀察與思考”的插圖中,青蛙頭部露出水面,并標識了鼻孔,說明青蛙用肺呼吸而不是用鰓呼吸。在講解“基因控制生物性狀”時,通過轉基因鼠的啟示,用顯微注射法獲得轉基因超級鼠的示意圖,就大大降低了傳授此知識的難度,促進了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三、利用插圖提供感性材料,加速學習進程
生物學中有許多看不到、摸不著的現象,學生對那些抽象的理論和現象缺少感性認識,很難對此知識理解和掌握。例如:免疫的功能、白細胞吞噬細菌的過程、血液與組織細胞之間物質交換過程等,這些學生都難以見到的,實驗又無法做,但又是重要的生物教學內容,這可怎么辦?教材中插圖就能夠描述和再現生物學中的這些概念及過程,這就學生容易理解和掌握了。因此教材中的插圖,不僅豐富教科書的內涵,還能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感性材料,把復雜的生物現象濃縮化,微觀的生物結構宏觀化,抽象的語言文字直觀化、具體化,使生物的現象直接付諸于學生感官,使學生能見其形、觀其變,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領域,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幫助學生深刻地理解抽象和復雜的教學內容,加速學習的進程。
四、利用圖片提升學生實驗動手能力
教材在每個實驗和探究時都配有相應的插圖,我們在進行實驗和探究時,利用插圖先給學生講解實驗器材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要點,和學生一起分析討論課本插圖所提供的實驗步驟和方法,是否可以換用成別的實驗材料,是否可以用別的實驗方法來代替等問題,這樣一方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另外也為進入實驗作好計劃。這樣就能有效的減少實驗中失誤,提高學生實驗的成功率,做到靈活自如,有的放矢。
總之,教學實踐表明,精美的插圖包含許多的知識難點,有助于學生看圖釋疑,使知識簡約化、生動化;這不僅降低了學習臺階,而且解決了抽象的生物學知識和概念,促進了學生對復雜概念和理論的理解,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具有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姚一凡.激活課本插圖降低學習臺階[J].安徽教育,2003年24期
[2]倪岳林.重視插圖教學提高教學質量[J].中學生物教學,2003年11期
[3]黃耀忠.在教學中合理運用插圖[J].生物學教學,2005年01期
作者:汪光華 單位:甘肅省永靖縣劉家峽中學
- 上一篇:問題教學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學的應用
- 下一篇:中職會計教學“問題串”設計與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