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學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滲透

時間:2022-10-10 09:57:33

導語:地理教學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滲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地理教學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滲透

一、地理教師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和明確的教學目標

地理教師應引導學生了解世界,從世界看中國,從人口、資源、環境、經濟發展等方面的對比了解中國,關心國家的發展,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關心民族命運,關注影響中國發展的因素。地理教師應認識到地理學科的價值和重要性,要有高度的責任感,不僅要關注課堂教學中的重點知識與難點知識,更要做到以地理知識為載體,以傳授地理基本知識為途徑,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和滲透。這不僅是課程標準的要求,更是黨和人民賦予教師的神圣使命。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不同的載體和途徑,地理教學是培養青少年愛國情感的重要途徑之一,地理教師應注重結合地理學科的教學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

二、對學生進行人口觀教育要注重理論聯系實際

通過學習地理,學生可以準確了解我國的人口現狀及分布情況,人口眾多曾經是我們的優勢,然而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口增長要同社會經濟發展和資源條件相適應,否則就會影響社會發展。據世界衛生組織的《2013年世界衛生統計報告》顯示,2011年中國人口平均壽命已達到76歲。人從出生到死亡要經歷消費者—生產者、消費者—消費者的過程,人有相當長的時間是消費者,所以人口要面臨消費大量衣、食、住等資源的問題,還要接受教育和醫療等,當然人的一生也有近一半的時間是生產者和創造者,但是人作為生產者的同時也是消費者,自然資源是有限的,一個國家的就業崗位也是有限的,所以人口過多過快增長就會影響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我國現在擁有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這對我國目前經濟社會發展有怎樣的影響呢?在講八年級地理《眾多的人口》一節課時,為了幫助學生直觀了解我國當前人口形勢,我播放了兩段視頻資料,一是每年春節前農民工返鄉、學生放假回家人流如潮的畫面,二是大學生就業招聘會的現場畫面,甚至出現千人競聘一崗的局面。我問:“同學們,看到這樣的畫面,你們有什么感想?”有的學生說,這說明我國人口多,找工作難,還有的說交通擁擠等。我校是一所農村寄宿制學校,很多學生的家長在外打工,看了這樣的畫面學生感觸很深。我又進一步啟發學生結合家庭及身邊實際討論人口多還會帶來哪些問題,學生深有感觸地說到了上學難、看病難、農村人口多、養老難等問題。通過探究,學生對我國人口現狀及人口政策有了正確的認識。只有合理控制人口增長,發展生產,才能解決人民關心的教育、交通、醫療、養老等一系列問題。

三、保護資源與環境的教育要從學生身邊事談起

我國自然資源總量大,種類多,是世界資源大國之一,但因為我國是人口大國,人均占有量小,而且一些資源屬于不可再生資源,隨著人口的不斷增長和不合理開發利用,資源的消耗量過大。人們常說自然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礎,人類的生產和生活離不開自然界的物質和能量,可是人們未必懂得怎樣珍惜自然資源,只有將其與生活聯系起來,才會引起人們的警覺。我在講《中國的自然資源》一課時問:“同學們,你們知道北大荒是哪里嗎?知道我國第一個國營農場在哪里嗎?”學生回答:“我們這里過去就是北大荒啊!第一個國營農場就是趙光農場。”我接著問“:聽說過過去的北大荒是什么樣子嗎?”有同學說:“聽爺爺說過,到處都是山林,又有兔子又有狼。”我接著問:“那現在呢?”“現在處處是農田,失去了大片的森林、草原和山泉、河流,過去的自然景象如今都變成了美麗的傳說。”北大荒變成北大倉曾經是我們龍江人的驕傲,我們在得到的同時也失去了許多。我布置了一項課內探究題目,請學生描述一下家鄉的資源和生活情況,然后講給大家聽。一名同學說:“我家五口人,有三十多畝地,爸爸原來靠種地和養羊維持家庭生活,現在沒有了山,沒有了樹林,草甸子也被村里人開荒種上了黃豆,有的溝塘被挖成了養魚塘,沒地方放牧了,靠種地不夠維持生活就賣了羊去南方打工,村里很多人都去打工了,而且農村的環境污染也很嚴重,農民種地用了大量農藥化肥,噴灑農藥把樹都藥死了,有的牛羊喝了溝里的水中毒死亡,我感到很可惜。”學生流露出對環境資源問題的擔憂。我總結學生的發言時說,如果我們繼續殺雞取卵,掠奪式開發,我們的生存環境可能會變成真正的“北大荒”。人類可以改造自然,也可以戰勝自然,但更要尊重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因地制宜,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我們要戰勝的是自然災害,例如攔河修筑堤壩,興修水利,目的是為了保護和調節水源,而圍湖造田、毀林開荒則屬于過度開發,破壞自然生態。再如,我們對森林、煤炭資源及水產資源應有計劃地進行開采利用,只有這樣才能既滿足當代人的利益,又不損害后人的利益。

四、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要從國情教育入手

學生只有了解國情,才知道將來做什么,怎么做。教師應通過地理教學讓學生了解我國的基本國情,善于引導學生通過社會實踐了解家鄉地理的情況,啟迪和激發學生愛國愛家鄉的情感。我在教學中讓學生在課后進行社會調查,向父母、鄰居等調查家鄉的土地、森林、水資源的狀況等,了解有無利用不合理、浪費等情況,發表自己的評論或看法,了解農村、社區環境污染情況,然后撰寫調查報告、小論文,編寫宣傳口號,編抄報,向有關部門提出合理化建議等,并將優秀的作品在學校宣傳欄進行展示,鼓勵學生向有關刊物投稿,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地理教學應適當進行拓展延伸,將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活動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實踐中感悟,真正理解我國的基本國情,認識到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迫切性,懂得工農業生產發展要以保護環境為前提的道理,懂得作為學生要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成為有益于社會、有益于人民的人。青少年情感豐富,喜歡獨立思考,討厭空洞的說教,因此只有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滲透到教學內容之中,融匯到課堂教學和實踐活動中,知行統一,才能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作者:趙鳳夫 單位:北安市趙光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