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做合一”在地理教學中的運用
時間:2022-09-28 04:17:34
導語:“教學做合一”在地理教學中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教學做合一”思想就是將知與行統一,教、學和做相結合,突出“做”的重要性,將“做”放在“教與學的中心環節”,本文主要從生活化的教學內容,以“做”為核心的課堂教學,探討“教學做合一”教育思想在地理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探索一條“教學相長”的教學之路。
關鍵詞:教學做合一;生活化;創造;實踐
傳統地理教學中,普遍存在重理論輕實際,以填鴨式的教學為主,老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不能理論聯系實際及運用于生產生活中。陶行知說:“最好的教育,要想讓它有效,須是教學做合一。”它強調以“做”為教學的中心,教與學要統一在“做”上。讓地理走進生活,讓課堂中處處有生活,指導學生活學活用,實現地理這門課真正的科學價值。現就結合多年的地理教學實踐,談談“教學做合一”的思想給我們在日常地理教學中帶來的幾點啟示:
一、新課導入應該生活化、趣味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學做合一”的必要前提
陶先生曾說:“喚起興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所以‘學’和‘樂’是不可分離的。”一個好的課堂導入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追求知識,探索知識的奧秘。課堂導入應當結合熱點以及生活現象,充分利用直觀教具以及多媒體教學創設問題情境;另一方面要善于設疑,設計一些能強烈刺激學生眼球和大腦思維的問題。這樣不僅能活躍課堂氛圍,而且能讓學生滿懷興趣地參與學習。例如在學習農業這一節時,我們提前準備了學案(如下),多媒體課件展示豐盛的早餐圖片(海鮮炒飯和牛奶),讓學生看圖片回答我們的早餐都有些什么。通過各種食物的學習,對應學習了農業分為種植業、畜牧業、林業、漁業四大部門,最后可以請同學們分別探討下自己的三餐,都涉及農業哪些部門,幫助學生迅速掌握和熟知農業的各個部門。將抽象的地理知識和生活聯系在一起,真正地將“樂”和“學”聯系在一起,取得了很好的課堂效果。
二、課堂教學要始終貫徹“教學做合一”,重點突出“做”
地理學科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學,實踐性恰恰是“教學做合一”的重要特點。“做”的最高境界就是創造。因此,在教學中,老師要創作性地教,學生要創造性地學。這對于落實素質教育,培養出手腦并用、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以及全面提高地理教學質量大有好處。
(一)教學內容應生活化
現在的地理教材內容雜、亂、多且抽象空洞,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脫節。初中生受認知能力發展的限制,要求教師要參透教材,結合中學生的認知特點,引導學生觀察身邊的地理現象或者使用身邊隨手可得的物件進行科學探索,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學的真實性,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地理,地理中處處有生活。激發其地理學習興趣以及對科學知識的探索。例如我們在學習天氣這一節時,可以通過觀看天氣預報,來學習不同的天氣預報符號。讓學生充當天氣預報員來播放天氣預報,這樣讓學生很快地熟知各種天氣預報符號,也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其潛能。而后通過不同的農諺、典故和特殊事件來學習天氣與生產生活以及軍事之間的聯系。緊緊地將地理和生活聯系在一起,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其主動性。
(二)教學內容要外延化,教學形式要多樣化
陶行知在《教學做合一下之教科書》一文中說:“‘做’是在勞力上勞心。因此,‘做’含有下列三種特征:(一)行動;(二)思想;(三)新價值之產生。”因此,初中地理教學內容應當外延化,延伸到生產、生活中去,不能照搬照抄地教與學,應結合時展要求,拓展學生的課外知識;教學形式應當多樣化,將地理實驗、課堂活動、野外考察、社會調查等引入我們日常的地理教學中,這就是行動即“做”。但是“做”必須在思考、分析的基礎上,才能夠產生新價值即創新,實現創造性地“做”。例如在學習水資源這一節時,就目前我國水資源使用現狀,成立專門的調查小組。讓學生分組就工業、農業、生活三個方面進行污染和浪費方面的調查,最后給出解決方案。學生通過觀察和走訪生產生活中水資源的現狀,給出自己創造性的意見。這樣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拓展學生的思維,不拘泥于課本的知識,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邊動手、邊觀察、邊思考,通過“勞力上勞心”,獲得真知,創造新的價值。
三、教師要創造性地“教”,堅持終身學習
教法要以學法為基礎而展開,做到因材施教,突破常規教法和學法。科技在飛速發展,社會在不斷進步,地理知識以及教學手段更是日新月異。對于廣大地理教師而言,如何將書本知識轉變成生產力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教師既是“傳到授業解惑者”,也是一名“學者”,不斷學習新的知識、新的教育手段、新的理念,在教學中不斷地探索,實現科研式教學。只有教師富有創新精神,才能培養出創新人才,真正實現“教學做合一”。因此,“教學做合一”對于執教者和學習者都有很重要的意義。
綜上所述,“教學做合一”突出“做”教育思想,克服了傳統教育中重教不重學,重師不重生,以及教與學脫節、學與用分離的弊端。有助于我們在日常的地理課堂教學中加強教與學的基礎上,突出“做”,從而真正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多年來,我們堅持“生活即教育”“在勞力上勞心”“以教人者教己”“教學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在“做”字上下功夫,不僅培養出了高素質的學生,還造就出了高素質的人才。
參考文獻:
[1]董寶良.陶行知教育名篇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袁飛林.踐行行知教育思想構建有效地理課堂———以崇明縣前哨學校初中地理教學課堂實錄為例[J].環球人文地理,2016.
[3]黃春榮,楊平.學習陶行知鑄煉忠誠心[J].生活教育,2011.
作者:呂燕 單位:昆山市城北中學
- 上一篇:高中生物教學的相關討論
- 下一篇:差異教學在地理教學中應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