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法學教學論文

時間:2022-09-16 09:40:10

導語:高校法學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法學教學論文

1高校法學教育教學的現狀

1.1教學培養目標混亂

從2008年起,國家司法考試允許在校大學生參加。在就業率低的大環境下,拿到含金量極高的司法資格證無疑成了畢業生增加就業機會的重要法寶。因此,也就引發了關于法學教育目標的思考。關于法學教育的目標,目前我國學術界有三種觀點:法學教育是法學專業教育;法學教育是法律職業教育;法學教育是素質教育。秉承不同的教育目標,就會導致截然不同的教學方法,嚴重影響教學質量。另外,還有一些老師為了提高學生的就業率,課堂教學非常功利,只關注司法考試的考點及考試技巧,而對法學基礎理論卻一筆帶過,導致學生的學習態度也非常功利,只學習和司考相關的課程,總體學習效果不好。

1.2教學方法單一、理論脫離實踐

作為成文法國家,法學理論體系很完整。每一門課程的內容也很多,而課程的課時數有限,要想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可能地講授清楚課程的重要知識點,單純的理論灌輸是最簡單的方法。所以,課堂教學的主要方法就是講授法,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地接受。每一個法學專業的教師都在盡職盡責地講一整節課,中間幾乎沒有可以停歇的時間。即便是穿插有案例,也是為了讓學生理解某一個知識點,抽象地設定的一個案例模型。學生在課堂上幾乎沒有完整地接觸過一個真實的案例,缺乏獨立分析、推理、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校學習時感覺案子都很簡單,但是到實踐中看到法律關系復雜的案件就完全傻了眼。更有甚者,我們的教師也都是從學校到學校,畢了業就站講臺的,他們沒有實踐經驗,能把理論講清楚已經很不易,課堂教學也就無從聯系實踐了。

1.3學生學習很功利,只為應付考試,積極性差

現在的大學生中,真正刻苦鉆研專業知識的人不多,學習主動性不足。在幾年的教學實踐中,我發現學生對課堂教學的需求是多樣的。有一部分學生,學習就是為了應付各種考試:期末考試、考研、司考等等。為了考試而學習,勢必會功利化,考試考的內容就多花時間,考試不考的或者是很容易就能及格的就少學或不學,導致知識體系不完整。還有一部分學生,學習沒有興趣,認為專業知識很枯燥,上課只想聽老師講一些有趣的內容,不管它跟課程是否相關。另外,也有一部分學生學習沒有目標,不會獨立思考,只是很被動地跟隨教師的思路,看起來像是個好學生,其實不會思考,沒有任何想法,學習只是流于形式,不能深刻理解法學知識并應用于實踐。

1.4考試形式單調,考試成績不能反映教學效果

高校法學課程的期末考試,除了實踐課之外,主要是筆試??季眍}型不外乎單項選擇、多項選擇、名詞解釋、判斷、簡答、論述、案例分析??疾榈膬热荻鄶凳亲R記和理解性的,分析和運用性的內容少,學生只要在考前背一背,基本上都能取得好成績。分數的高低幾乎完全取決于考生的記憶力,并不能反映考生對該門課程的掌握程度。有些教師為了避免及格率太低,給自己帶來麻煩,會刻意地降低試卷難度,放寬評分標準,過分為學生著想,期末考試只是為了讓學生有一個體面的學科成績,完全不能反映教學效果。真正的考試應該是能夠考查出學生課堂上是否認真聽,課下是否復習所學內容、查閱相關書籍拓展知識的。

2教育教學的正確價值目標和功能

法學教育的教學目標決定著教學方法。不同目標的法學教育,其知識、能力和素質要求都不相同,因而在教學方法上會有根本性的區別。法學教育應該樹立什么目標?據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編印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對法學專業的介紹,法學本科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系統掌握法學知識,熟悉我國法律和黨的相關政策,能在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特別是能在立法機關、行政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仲裁機構和法律服務機構從事法律專業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由此可見,法學教育主張一種綜合性的價值目標,既注重系統化的理論培養,又要注重職業技能訓練,同時還要兼顧法律職業的價值培養。教育的根本是思想精髓的傳承,而不僅僅是技能教育。“有學者認為應該將本科階段的法學教育定位于職業技能訓練或培訓,將本科階段以上的法學教育階段定位于學術培養?!狈▽W作為一門實踐性學科,本身就兼具理論性和實踐性。機械地把法學的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割裂開來,做簡單的分類,是不科學的。法學教育既要進行法學專業理論知識培養,也要進行法律職業技能訓練;既要培養學術型人才,也要培養應用型人才,這兩種培養目標本身并不矛盾,可以很好地統一起來。另外,根據教學和學習的規律,學生對知識的接受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先對法學知識做系統的理論化梳理,再接觸實踐,完成從理論到實踐,從接受到應用的培訓過程。我們不可能只講理論而不應用實踐案例,同樣,也不可能在沒有任何理論背景的基礎上進行案例教學。直接照搬英美法系國家的案例教學法在中國成文法的背景下有一定的沖突。法律移植應當考慮本土情況,案例教學應該是為了應用和反思理論知識教育,而不是單純地采用學習案例的方式來推廣經驗。法律應用中的經驗來自于對理論知識的熟練掌握和深刻理解。在課堂教學中,應當系統地講解法學理論知識,同時注重理論知識在實踐中的應用,讓理論知識以實踐經驗作為支撐,而不是簡單地依照教材講授形而上的東西。另外,也可以依照案例教學法單獨開設一些實踐性課程,根據實踐來反思理論,使學生知道,我們的法學理論、法律條文為什么做出這樣的選擇,是否存在更好的選擇,從而使理論探討和實踐應用緊密地結合起來。

3法學教育教學模式改革的思考

高校教育應當回歸教育的本質,摒棄功利主義,重塑平靜淡然的校園氛圍。做任何事情都沒有捷徑,必須依照法學人才的培養目標,尋求適合的教育方法,無需急于求成,功到自然成。綜合我國高校法學教育的現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教學改革:

3.1明確教學目標,杜絕功利

法學教育是一種綜合性教育,我們的目標也是要培養兼具理論和實踐的優秀法學人才。課堂不能只對準司法考試,不能只對準研究生考試,當然更不能只對準期末考試。明確法學教育綜合性的教育目標,法學人才應當既能做學術研究,又可以駕馭實務。比如,在美國,優秀的學者可以到檢察機關任職,相反,實務工作者,比如,律師、檢察人員、法官也可以到高校任教。法學教育和法律職業可以良性互動,這并不矛盾。學生只要達到培養目標的要求,在任何工作崗位是都能夠適應,只是有一個熟練的過程。教師在課堂上還是應當以既定的培養目標為依據,通過理論闡釋和案例探討的方式,引導學生理解、應用法學知識。法學教育要堅持自己的原則,不能為了某種利益而隨波逐流、搖擺不定。無欲則剛,不功利,才能夠使高校培養的法學人才更優秀。

3.2開展靈活生動,多種教學方式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根據課程內容,選擇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摒棄單一的講授法。講授法適合在法學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做基礎理論的介紹。要想讓學生掌握理解法學知識,還應當結合案例教學法、討論法等教學方法。對于注重運用的知識點可以采用案例教學法。教師選擇的案例應當具備一定的吸引力,能夠起到吸引學生注意力、引導學生思考的效果。案例教學不僅可以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還可以培養學生運用基礎理論知識進行法律推理的能力。容易引發討論和思考的知識點,也可以引導學生展開討論。這樣,既可以幫助學生梳理自己的知識體系,還可以在討論中學習到新知識、新觀念,得出新結論。法學作為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課堂教學應當是生動有趣的,而不是單一講授下的枯燥無味。

3.3定期寫論文,引導學生做學術研究

法學理論的學習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記住理論本身,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應用。這種應用除了實踐應用之外,還應當包括應用理論進行學術研究。每個學期,可以根據課程內容給學生推薦一些閱讀書目,指定選題,指導學生寫課程論文或學期論文。學生自己查閱資料,整理歸納觀點,最后得出結論,表達成論文。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清晰地掌握該知識點的發展脈絡獨立思考得出觀點,拓寬學習的深度和廣度,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另外,論文寫作是主動的,不能再被動地接受教師的灌輸。這種方式也可以督促學生主動學習,提高學習積極性。

3.4設立高校實踐基地,讓實踐課程走出校園

如果說法學理論知識的講授是嚴謹而枯燥的,那么實踐課程應當是生動有吸引力的。實踐課程要真正走入實踐,不能僅僅找一些案例讓學生在課堂上模擬審判,要讓學生真正地進入到案件中,案件的處理直接牽動著學生的神經。只有做到這樣,才能完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獲得良好的效果。實踐基地的建設可以是和當地的公檢法部門合作,也可以是聯系律師事務所。實踐課程不在教室學習,而是在實務部門實習。有條件的學校,也可以自己設立法律診所、法律援助中心或類似的機構,為學生和青年教師參與法律實踐創造條件。學生到社會中去實踐校園內學習的法學理論,不但能夠將所學知識用于法律實務,也可以對法律職業本身有一個客觀真實的認識,對于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也能起到良好的指引。

3.5明確考試目的,考試形式多樣化

考試的作用不僅僅是在考查學生的掌握程度,也是在檢驗教師的教學效果。教師要向學生明確考試的目的,考試不是為了跟學生較勁,也不是考查學生的記憶力,不能為了考試而考試,盡可能使學生淡化對高分的追求。學生對于考試應當是認真對待,又不過分追求成績。這也對高校學生成績評定的規則提出了挑戰。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弱化試卷性考試對學生成績評定的作用,開展形式多樣的考試。試卷性考試是考查學生知識水平的最簡單形式,但是學生的記憶力高低會影響總成績,掩蓋學習效果。因此,在開展試卷性考試的同時,應當采用其他一些考試形式。對于應用性較強的課程,可以通過小組式的審判模擬來評定成績。學生分組扮演角色,模擬案件在實務中的處理流程。這樣既可以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還能鍛煉學生的推理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心理素質。側重于理論性的課程可以以論文寫作為考試形式。教師指定一些重點和熱點問題,讓學生就此發表看法,也可以在論文寫作的基礎上開展學術討論,學生互相提問,互相打分。另外,在班級人數不多的情況下,也可以進行口試。教師和學生一對一考試,面對面回答問題。從學生的現場回答直接看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真實反映教學效果。

4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教育培養的人才應當是既能做學術研究,又可以從事法律職業的綜合人才。法學教育的價值目標應當兼具人文教育和職業教育,這兩者是相互依存,處理得好,可以水乳相容,良性互動。法學教學要在明確目標得前提下,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優秀的法學人才.

作者:劉佳單位: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