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經濟法教學改革研究

時間:2022-04-26 09:48:27

導語:高職經濟法教學改革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經濟法教學改革研究

摘要:高職財經類經濟法在高職院校作為專業基礎課程開設,其課程教學目標與法學類經濟法差異顯著,本文擬從高職財經類專業經濟法教學目標的角度,提出教學改革的想法,以期提高該課程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教學困境;教學目標;教學改革

經濟法課程是高職財經類專業廣泛開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該課程開設的愿景是適應社會對財經從業人員既懂經濟又懂相關法律規則的需求。不過,據筆者多年調研、觀察,該課程教學效果與課程開設的愿景相距甚遠。

一、高職財經類經濟法課程教學面臨的困境

教學實踐中,很多師生反映,老師教的累,學生學得苦,課堂教學效果不理想。原因歸結起來有:其一,課時設計不飽滿,教師為完成教學進度大多以填鴨方式講授經濟法律規則。經濟法課程在很多職業院校逐漸被邊緣化,尤其是各高職院校在加重專業課程實踐教學課時背景下,作為通識課或者專業基礎課的經濟法的課時被成為首先擠壓的對象。其二,高職學生主動學習的學習習慣未形成。高職學生往往是高考考試的“失敗者”,高中階段便存在基礎理論素養欠缺問題導致其在大學課堂學習中對概念、原理、抽象理論不感興趣甚至是排斥,填鴨式教學效果堪憂。

二、高職教育目標下經濟法課程教學目標定位

高等職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動手能力強,具有創新思維,能服務產業需要的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高職院校的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設置均應在該目標下設計。高職財經類經濟法課程設置目的是什么?培養目標是什么?對該問題的正確回答將有助于解決前述教師面對的主要問題,也有助于經濟法教學改革方向的探討。目前高校中開設經濟法課程的專業基本上分為兩類,即法學類專業和財經類專業。法學類經濟法教學目標通常要求學生熟知我國現行經濟法律法規、熟練掌握經濟法基本理論,具備嚴密的法律思維能力,能全方位地準確解決經濟法律糾紛。顯然,法學類經濟法教學目標是培養能為社會提供專業服務的經濟法律人才。如若將法學類經濟法教學目標直接套用在財經類經濟法教學目標上自然會造成教學上的困擾。高職財經類經濟法課程開設的目的是培養懂經濟,又知曉相關經濟法律法規知識的財經類技能型人才。其教學目標可描述如下:高職財經類經濟法要求學生能對將來的職業、崗位中涉及到經濟法律糾紛中的權利和義務有基本的認知和初步的判斷;能夠掌握日常生活中特別是職業生涯中所涉及到的基本法律規定和理解法律精神,具備運用互聯網查閱相關法律規定的遷移能力;要求具備簡單的法律邏輯思維能力和證據意識,能處理事實清楚、證據較為確鑿的簡單經濟糾紛。

三、基于高職教育目標的經濟法教學改革的思考

(一)融合職業能力需求,分模塊重構教學內容

作為專業基礎課程,經濟法基本在高職財經類各專業均開設,共用教材,采用相同的課程標準,甚至采用相同的教學進程表。龐大的內容體系顯然會造成前述教師”拼命奔走”式的理論講授。結合財經類的高職經濟法教學目標可以輕松為臃腫的內容體系瘦身,使課程教學內容更具有針對性,更能體現經濟法課程滿足職業能力、職業素養的需求。具體來說,除共享模塊外,授課教師應按照專業對相關職業經濟法規的學習需求重新遴選教學內容。按照筆者以往的教學實踐,可以將整個經濟法內容體系劃分為:共享模塊和專業模塊。其中,共享模塊主要是,法律基礎理論知識、經濟法律糾紛解決方式、勞動合同法律制度。專業模塊按不同專業的需要遴選。如工商管理專業應介紹公司法、個人獨資企業法、合伙企業法、企業破產法、擔保法、知識產權法;市場營銷專業應介紹合同法、產品質量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廣告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反壟斷法;會計專業應介紹會計法、審計法、票據法、稅法、支付結算法律制度等。

(二)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綜合運用立體教學方法

與普通本科院校學生相比,高職學生有其自身的特點,如:基礎理論薄弱、語言組織偏生活化、抽象思維能力相對較弱、動手能力較強。高職經濟法教師在組織教學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上述特點,堅持教師是引導者,學生是主導者的組織原則,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參與度。筆者多年的教學經驗表明理實結合,大幅增加實踐性教學方法更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教師在采用講授法時,應對章節內容在課程教學目標的指導下合理遴選,盡量剔除無關的內容,理論講授應突出“夠用”。盡量避免大量使用法言法語,財經類學生與法學學生不同,要求將來的涉法工作中要求財經類學生準確使用法律語言是沒有必要的。大量使用高度抽象、高度規范的法律語言會嚴重打擊高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利于課堂教學,除必須外,教師要盡可能使專業語言通俗化。講授法主要解決基本概念、基本規定的認知問題,要高效實現高職財經類經濟法其他教學目標更多的得靠實踐性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小組討論法、分組對抗辯論法、模擬法庭等均因其趣味性、競爭性、知識性而被高職學生廣泛接受。這些教學方法能有效推動學生主動探尋將來職業生涯中可能出現的權利義務關系,有效培養學生的簡單的法律邏輯思維能力及證據固定習慣,亦能培養學生們的團隊合作意識。

(三)豐富考核方式,構建過程性考核方案

高職財經類經濟法課程教學目標指向的是培養能運用、會創新的技能型人才,傳統通過一張試卷對學生蓋棺定論的考核模式與高職教育目標嚴重不匹配。考核方案必須緊緊圍繞課程的教學目標在全員參與、全程考核、動態考核的原則下設計。具體考核方式為,純理論知識可以采用筆試的方法,案例討論、分組對抗、模擬法庭、情境設計等應采用口試的方法。

作者:張貴興 高旭 單位:江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陸中寶.應用型本科會計專業的經濟法課程教學研究——以南京工程學院會計專業為例[J].南京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

[2]吳曙霞.高職院校經濟法課程考核方式改革探討[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