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法學課程教學不足與對策
時間:2022-06-18 04:07:53
導語:衛生法學課程教學不足與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年來,醫患矛盾越來越尖銳。衛生法學課程可以培養醫學院校學生的醫事法律素質,提升其醫患溝通能力,從而避免和減少醫患糾紛。我國的衛生法學教育起步較晚,尚未形成完善的課程體系,教學中更鮮少涉及培養學生的醫患溝通能力。因此,該研究試從衛生法學課程的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師資建設四個方面的現狀及問題入手,提出改革策略,以期優化衛生法學教學工作,同時提升醫學生的醫患溝通能力,緩解醫患矛盾。
關鍵詞:衛生法學;醫患溝通;教學現狀;改革策略
近年來,我國的醫療糾紛在數量上呈逐年上升的趨勢,患方辱罵、毆打醫務人員,甚至將醫務人員致殘、致死等惡性事件時有發生。這已經成為擾亂醫療秩序,威脅社會穩定和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究其事件的背后,不難發現醫患溝通不足是醫患糾紛的重要原因之一[1]。據統計,我國有80%的醫患糾紛直接源于雙方溝通不暢,其余涉及醫療技術的醫患糾紛也與醫患溝通不到位有密切關系[2]。提高醫務人員醫事法律素質,特別是提高其法律意識,是處理好醫患間關系的必要基礎[3]。因此,具備良好的醫事法律素質,已成為合格臨床醫生所必備的條件。醫學生作為醫務人員的儲備力量,如何在當前的醫患關系大背景下,具有針對性地提高其法律意識,進而增進其醫患溝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社會意義。現就醫學院校衛生法學課程開展情況以及可以進一步改善的措施,闡析如下。
一、教學目的
1.現狀:著重理論知識的掌握,忽略法律意識的培養。教學目的的制定必須緊緊圍繞人才培養方案,為培養目標的最終實現提供保障。然而,一項針對國內40所醫學院校《衛生法學》課程設置基本情況的調查研究發現,只有12所(占30%)醫學院校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對醫學專業學生提出“法律知識”或“法律觀念”的要求,其他學校一般表述為“熟悉我國有關的法律、法規、部門規章等法律制度”[5]。在此背景下,目前衛生法學的教學目的比較注重使得學生通過衛生法學的學習,掌握衛生法律法規的一般理論和知識以及我國主要的衛生法律制度,而忽略了培養學生的法律思維和法律意識,課堂中理論講授比重較大[4]。以理論教學為主導的教學目標勢必弱化法律意識,這樣培養出來的醫務人員,在醫療學術方面可能成為專家,但法律意識薄弱,在日常的醫患溝通中,他們往往單純從醫學角度出發,而忽視了患者的隱私權、知情同意權等法律問題,醫患矛盾加劇。另外,如果僅僅學會了法律條文,可能在學生進入臨床一線時,那些法律條文就已經被廢止或修改了[6]。可見,以理論教學為主導的教學目標容易脫離社會現實,不利于良好的醫患溝通,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的要求,必須對其進行修正和優化。2.對策:在掌握理論基礎上,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和處理醫患糾紛的能力。針對以上問題,衛生法學的教學目標不應停留在以掌握理論知識為主,學生更應通過法學理論知識的學習,潛移默化地培養法律意識,在將來的職業生涯中,將患者作為平等個體,在充分尊重其人格尊嚴、隱私、知情同意權的基礎上,與患者進行良好溝通,最大程度上減少醫患糾紛。因此,筆者建議衛生法學教學目的一是使得學生通過衛生法學的學習,掌握衛生法律法規的一般理論和知識以及我國主要的衛生法律制度;二是培養學生的法律思維和法律意識,能夠根據現行衛生法律、法規的要求有效預防醫療糾紛;三是學會用辨證的觀點去分析醫療活動中的法律現象和初步處理醫患糾紛的法律問題。
二、教學內容
1.現狀:衛生法律條文的簡單羅列,實例證明材料的相對缺乏。教學內容的好壞取決于教材的優劣,然而,我國現有的衛生法學教材及相關資料非常稀缺,同時也存在很多問題。大部分教材是相關衛生法律制度法律條文的簡單羅列與堆砌,以具體部門衛生法律制度為編排模式,包括醫療機構管理法律制度、執業醫師、執業護士、執業藥師等相關衛生技術人員的管理法律制度、傳染病防治法律制度、母嬰保健法律制度、獻血法律制度等相互獨立的章節,這樣的編排缺乏理論的歸納與分析,而且章與章之間缺乏邏輯關系,很松散[7]。除此之外,幾乎所有教材都缺乏實證材料,對于幾乎沒有任何法律基礎的醫學生而言,抽象的理論不能被很好地消化理解,法律意識的培養更無從談起,從而直接導致醫患溝通不到位。2.對策:在有邏輯性的法律理論基礎上加入相應的實證材料。針對衛生法學教材內容的編排問題,建議由衛生教育主管部門牽頭,統一組織醫學專業和法學專業等相關人士跳出部門法的局限,編寫一套具有較強邏輯性、實用性和科學性,能培養學生醫事法律素質,有效提升其醫患溝通能力的衛生法學教材,供醫學院校使用。衛生法學課程內容基本包括法學理論基礎、醫事管理法律制度、疾病防控法律制度這三個模塊。要培養醫學生在臨床崗位上的醫患溝通能力,醫事管理法律制度這一模塊的知識應重點掌握,在教材中占較大比重,并打破具體部門衛生法律制度的壁壘,整合統一安排。具體而言,醫事管理法律制度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護士條例等,在編寫教材時,并不以一部法律為一章節,而將每部法中的知識點打散后統一安排成四大版塊,第一版塊為醫(醫院、醫生、護士、醫技人員)患雙方的權利和義務,讓學生了解在醫患溝通過程中應注意履行自己的義務,保護患者的權利,第二版塊為醫療行為過失,旨在提醒學生臨床工作中哪些行為可能構成過失,導致醫療事故,第三版塊為醫療損害鑒定,告訴學生醫療過失和醫療糾紛發生后,醫療損害的鑒定過程,從而讓學生反思醫患溝通中的注意事項;第四版塊為醫療損害責任,進一步提醒學生應加強醫患溝通,避免醫療糾紛和醫療事故。另外,不同醫學院校也應根據自身的特點,組織編寫適合自身校情的教輔材料,實現自身的教學目標。此外,衛生法學的教學內容應貼近臨床需求,根據講解的基礎知識點加入相應的臨床案例幫助學生進行應用是極為必要的。這樣,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能更好地照顧到學生的理解力,讓學生理解和掌握了衛生法的基礎理論知識,還能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提高其綜合醫事法律素質,為更好地進行醫患溝通奠定必要的基礎。
三、教學方法
1.現狀:仍采用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理論講授式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中教師為實現教學目的,在教學活動中所采取的行為方式的總稱。人類在教學發展史中總結的教學方法有很多,比如傳統的講授法、演示法、練習法等;新興的情感教學法、案例教學法、討論式教學法、思維開放教學法和社會參與教學法等。我國衛生法學教學起步較晚,加之教學目標的局限,目前,我國醫學院校的衛法教學中,仍然采用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法律理論講授式教學方法[8]。另外,講授法僅注重課堂理論灌輸,教學不能很好地與實踐進行有機、科學地結合,通過講授,學生僅僅學會了法律條文的規定,但法律意識薄弱,不利于日常的醫患溝通。2.對策:在理論講授的基礎上,多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衛生法學的教學中,要優化教學效果,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以便于學生在走上臨床后,應對當前醫療衛生領域的復雜情況,順暢地與患者溝通,就要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法律理論講授式教學方法,要多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如案例教學法、情境模擬教學法、模擬法庭教學法等,激發學生的法律意識。衛生法的教學應多采用案例教學法。經典案例的剖析,能幫助學生形成執業法律思維,提高學生處理臨床中實際醫患糾紛的能力。因此,案例的選擇就顯得十分重要。具體而言,一要貼近知識點,二要真實,三要具有代表性,四要易于學生理解,最重要的是能啟發醫學生執業法律思維能力,學以致用,舉一反三。這樣的案例,在網絡上很難找到,鼓勵一些具有律師資格的教師走出校園,以律師的身份案件,再把案件案例化,應用到教學中。情景模擬教學法通過讓學生扮演情景角色,模擬情景過程,讓學生獲取知識和提高能力。在衛生法的教學中,通過設置一些模擬臨床情景,使得學生能提前體驗醫患溝通,并在醫患溝通中進一步強化法律意識,提高學生解決實際醫患糾紛的能力。然而,情景模擬教學法的教學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學環節的科學設計以及學生的參與度,因此,在應用情景模擬法進行教學時,教學設計一定要緊密聯系教學需求,精選教學案例;在教學實施環節,要確保學生參與度與積極性,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教學中心。模擬法庭指由學生扮演法官、律師、案件當事人等,以司法審判中的法庭審判為參照,模擬審判某一案件的教學活動。醫學院校的學生通過模擬法庭,在校園內就提前能接觸現實案例和糾紛,更好地增強醫學生的法律意識。當學生進入臨床,在接觸患者的過程中,就能帶著法律意識更好地與患者溝通,預防醫患糾紛的發生。然而,模擬法庭是一種技術含量很高的教學法,指導老師的實踐經驗,學生的參與度以及學生的自主性都決定了這種教學方法的效果,因此,提高指導老師的實踐能力,增強教學前充分的教學設計,教學中學生的參與度,以及教學后全體同學的總結工作,都是至關重要的。
四、師資建設
1.現狀:衛生法學專職教師數量不足,且知識結構單一。教師在教學中處于主導地位。衛生法學不同于一般法學課程,要求授課教師既應精通法學知識,又要擁有一定的醫學背景。研究發現,開設《衛生法學》課程的24所醫學院校中有18所(占45%)具有衛生法學專職教師,但兼有醫學法學背景的專職教師較少[5]。可以看出,醫學院校專職衛生法學教師數量是不足的,而在現有教師中,醫學專業畢業的教師由于缺乏法律實踐,自身的法律意識也存在欠缺,這就制約了學生法律思維的培養,不利于日后解決醫患糾紛;而法學專業畢業的專職教師,又缺乏醫學理論知識,只能抽象地講解法理和法條,缺乏與臨床實踐結合,同樣難以滿足學生需求。2.對策:培養兼具醫學及法學知識的復合型師資隊伍。要改變衛生法學教師知識結構單一的局面,就必須把培養精通醫學及法學知識的復合型師資隊伍作為努力的方向[9]。醫學院校,應鼓勵衛生法學任課教師參加相關的法律研討班、培訓班或去相關部門實踐,提高其衛生法律實踐能力和衛生法律素養;另一方面應引進專業法律人才,鼓勵其參與臨床的醫療法律糾紛的處理,使其教學做到法律理論與臨床實踐相結合。同時還可以聘任一些從事醫療糾紛的法律工作者為學校兼職教師,為醫學院校衛生法學課程更好地開展奠定基礎。面對緊張的醫患糾紛現狀,一個優秀的醫務人員除了具備扎實的臨床知識以外,還應該掌握法律知識,學會法律思維,才能更好地與患者溝通,避免糾紛。衛生法學課程的開展對醫學院校學生醫事法律素質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我國的衛生法學教育仍處于起步階段,醫學院校應該將衛生法學教學作為一個長期工程來抓,培養具備醫事法律素質的高素質現代醫學人才。
參考文獻:
[1]王瑞.當前醫患糾紛的成因及防范措施[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3,(12).
[2]曲書強,孫福川,周艷娟.醫患溝通:醫患沖突防范及化解的特效處方[J].醫學與哲學,2007,(5).
[3]張玲,陳潔,王藝偉.醫學生法律意識教育現狀與培養[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13,(7).
[4]王鈺.醫學院校衛生法學教學的現實困境及優化策略探討[J].中國衛生產業,2015,(10).
[5]李海軍,王琮瑤.醫學院校衛生法學課程設置情況調查研究[J].中國衛生法制,2015,(06).
[6]李海瀅.醫事法學教育的困境與出路———來自教學一線的報告[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2).
[7]趙西巨.醫學院校醫事法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探析[J].中醫教育,2005,(3).
[8]李恒,劉新研,樊立華,等.醫學院校衛生法學課程案例教學法的效果評價[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4,(02).
[9]馬歆青.醫學院校衛生法學專業課程設置探討[J].中國衛生法制,2010,(4).
作者:吳嵐艷 章艷珍 余 亮 單位:黃山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診所式法學教育模式研究
- 下一篇:中職會計案例教學法教學實踐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