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個性化管理策略研究
時間:2022-04-17 03:23:13
導語:學校個性化管理策略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時期的教學改革賦予了各級教育部門乃至學校更大的決策權,旨在讓地方教育主管部門及各個學校的管理者審時度勢,基于個性化的辦學理念發揮自身的教育資源優勢,為學生的學習與全面成長創造最佳條件。
一、學校管理理念與方法概述
學校是傳播科學知識與文化的主要場所之一,我國早已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并有完善的法律法規和制度作保障,以確保受教育者都能夠得到科學與人文等方面的通識教育,并且掌握適應社會環境的基本道德準則、倫理常識與行為規范,形成符合時代要求的價值觀。因此學校管理者必須履行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賦予的權力,制訂必要的管理制度,以維持學校的日常教學秩序,確保各學科教學計劃與具體目標的落實,讓學生在校期間既能夠不斷完善個人的知識體系,又能夠得到必要的道德倫理與價值觀教育,從而體現學校教書育人的根本宗旨。在實施新課程改革之前,我國的中小學在日常教學活動管理模式、國家與地方教育方針的落實方法等方面大同小異。作為政策執行者與學校各項活動的組織者,校長需要按照上級部門的要求,依據相關法律法規與規章制度執行各項工作計劃、完成教育資源的調配。而新課程標準下教學改革活動的開展,則要求學校管理者具有創新意識,針對學校的實際情況與發展目標,實施個性化管理并逐漸形成辦學特色。
二、在小學實施個性化管理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挖掘教育資源的潛力。教師隊伍的管理和教育資源的挖掘是學校管理工作中重要的內容,不同學校所擁有的師資力量、辦學環境存在一定的差別。而實施學校的個性化管理,意味著教師隊伍的培育、教育資源的整合與配置都可以更具針對性,學校能夠結合自身的辦學目標、資源條件及所處的具體外部環境,制訂管理策略并為學生提供最優成長環境。首先,在個性化的管理機制下,學校可以激勵和支持教師的教學理念創新,為其改進教學方法、研究和實踐最新的教學理論創造條件,從而在保障教學質量的同時,讓教師實現個性化的職業理想。其次,學校制訂個性化管理策略,可以發揮當地在傳統文化、自然環境及經濟發展等方面的優勢。例如,學校可以結合當地的地域文化特點,基于校本教材的研發,開設特色課程,使傳統文化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發揮應有的作用,這既促成了當地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又符合核心素養的理念。(二)有利于學生潛質的發掘。學校可以按照學生個性化的成長需求提供學習資源、優化辦學條件,從而讓學生在接受文化知識教育的同時保持個性。首先,實施個性化管理意味著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學活動組織策劃的管理更加靈活,可以打破既有的同質化和教條的規章制度的約束,讓校園整體環境更具活力,進而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其次,基于個性化管理確立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題,可以依托特色課程的開發、學生社團活動的開展,逐漸形成有利于挖掘學生學習潛質、發揮其特長的文化氛圍,從而形成學校辦學特色。
三、在小學實施個性化管理的實踐策略
(一)基于現代教育理論創新學校管理理念。在新課程改革實施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先進教育理論被引入初等教育領域,使教師與學校管理者不斷地審視、評估自身的工作,探索更加科學的教學方法與管理理念,在實施素質教育及賦予學生更大的自由成長空間方面,顯現出無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實施個性化管理,學校也應基于對現代教育理論精髓的準確把握,創新傳統的單向傳輸知識與經驗的辦學思想和學校管理理念,致力于打造充滿人文氣息和創新活力的校園環境,從而促進師生、學校管理層以及校內外的廣泛交流互動,并調動多方資源和力量優化辦學條件,讓學生主導自身的學習與成長過程。(二)為教研團隊的個性化教學改革提供全面支持。教學活動始終是學校管理工作的核心,而教學方法、內容也最能夠體現學校管理個性化的特征、反映學校的辦學特色。因此,校長在統籌全局、領導教學活動的組織策劃,并在職權范圍內進行決策時,應秉持本校的辦學宗旨,為教研團隊的個性化教學改革提供全面的支持。首先,學校管理者應引導各學科的教師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設計全新的教學策略,并根據一線教師的實際需求,為其提供經費、配置必要的設備或組織技術培訓,確保教師隊伍的創新活動得到足夠的支持。其次,學校管理者應組織教研團隊編制校本教材、制作線上教學課件及探索新型教學理念的運用,基于對學校已有資源、當地傳統文化及社會環境的特點,開發科學實踐、文化體驗及思想教育類特色課程,讓具有多樣化特長與愛好的學生的潛質得到充分挖掘,進而體現出個性化的管理思想與辦學宗旨。(三)確立個性化辦學宗旨并將其作為校園文化主題。校園文化對學生的個性發展、創造力的展現會起到明顯的促進作用,并對他們的價值觀產生深刻影響。因此,學校管理者需要重視校園環境氛圍對學生思想意識、行為方式的影響,在實施個性化學校管理的過程中,對校園文化建設給予足夠的關注。首先,學校的辦學宗旨與根本理念是一所學校文化的核心,是組織和策劃相關活動、制訂校園文化宣傳教育規劃的綱領。所以學校管理者應在符合素質教育理念及新課程標準要求的前提下,確立學校的個性化辦學宗旨,進而設計校訓及師生行為準則等具體內容,時刻促使學生、教師進行自省。其次,學校管理者可以讓學校所在地區的各類教育資源服務于學校文化建設,如學校可以與博物館或革命歷史遺跡、景區合作,或者組織學生社團進行參觀,以滿足學生對傳統文化和技藝的探究興趣等,從而達到創建個性化校園文化氛圍的目的。(四)針對個性化管理需要構建制度體系。制度保障是實現各項個性化管理措施的基礎,因此學校管理者應結合學校在教學、行政事務管理等方面的實際需要,制訂個性化的管理制度體系。首先,在新的辦學理念與教學模式下,學校管理者必須創新學生管理、教師隊伍建設及教學資源調配等方面的制度,使之契合學校的個性化管理理念并具有可操作性。其次,學校管理者應優化學校各項事務管理的決策流程,讓師生能夠參與其中并提供建設性的建議。(五)創新教學與學校管理成果的評價與優化機制。體現學校的資源優勢、結合實踐情況不斷提升教學水平,是實施學校個性化管理的目標之一。而學校管理者只有實時掌握學校各項發展規劃的執行情況和實施效果,才能夠為進一步的教學改革和更有效的管理策略的制訂提供依據。因此,創新教學和學校管理成果的評價與優化機制必不可少。首先,學校管理者要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及學校自身的辦學宗旨,對教師的教學與科研成果進行科學與民主的評價,對取得顯著成績且得到師生廣泛認可的人員給予獎勵。其次,學校管理者應定期評估論證各項管理制度的有效性,以便確保學校個性化管理體系的順暢運轉。實施個性化的學校管理有助于踐行素質教育理念,而確立學生在學校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整合各方資源來為其提供最好的成長環境,是制訂各項改革規劃、創新教學方法和學校管理理念的核心,也是構建個性化管理體系的根本原則。因此,在小學個性化管理的實踐中,學校管理者必須確保各項舉措都圍繞這一原則進行。
作者:董銳 單位:江蘇省淮安生態文化旅游區楓香路小學
- 上一篇:護生臨床決策能力提升探討
- 下一篇:高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