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黨建與文化建設的研究

時間:2022-02-12 08:12:15

導語:高校黨建與文化建設的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黨建與文化建設的研究

一、黨建對文化建設的引領作用研究

高校黨建文化建設提供了思想保證。高校是科學技術的集聚地,也是思想文化的策源地之一。各種新思維、新觀念往往首先在高校產生,外來的思潮也往往會在高校匯聚、放大。學習科學技術決定著人是否能夠成為人才,而不同的文化思想決定著人將會成為什么樣的人才。先進的、積極的文化可以培育出可擔大任、可堪大用的人才,而落后的、頹廢的文化只能衍生出一些無病呻吟、庸碌無為之輩。歷史賦予中國高校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神圣使命。堅持黨的領導,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校園文化建設的可靠保證;堅持黨的領導,是建設奮發向上校園文化,代表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必由之路。高校黨建為文化建設提供了人才保證。教師黨員是教師群體中的優秀分子,學生黨員是最優秀學生的集合。黨員是普通教師和學生身邊最真實的榜樣,能夠發揮特別的示范帶頭作用。事實上,在學校工作的許多重要領域、重要活動中發揮組織領導作用的大都是黨員;在一些重點難點問題上起關鍵突破作用的往往是黨員。近年來,由于黨建工作的有效開展,高校教師入黨的比例增長明顯,優秀學生正源源不斷地進入黨組織。一方面充實了黨的隊伍;另一方面擴大了黨的影響力。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師生黨員不僅能夠通過個人的思想品德和行為舉止成為優秀文化的傳播者,而且能夠憑借組織的力量,運用自己的學識專長和能力特長在各種文化活動中發揮骨干作用和帶頭作用。例如,一些學校開展的“教師黨員示范崗”、“一個黨員一面旗幟”、“黨員星級宿舍”、“黨員助學小組”等特色黨建活動,這些都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成功范例,其中師生黨員既履行了一個黨員的義務,同時也成為了校園文化建設不可替代的中堅力量。

二、文化建設是黨的建設的內在使命和時代要求

1文化建設是高校黨建活動的重要著力點。高校校園文化是適合高校精神環境和文化氛圍的產物,是開展大學生黨建工作的重要陣地。傳統的思政教育模式不能適應改革開放和高等教育不斷發展的需要。為進一步推動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開展,必然要求尋找新的視角和有效載體。高校校園文化以其獨特的育人功能恰恰與當前的黨建工作的目標、方法相吻合,成為高校黨建工作新的著力點。

2文化建設豐富高校黨建內涵。高校作為傳播科學文化知識和精神文明的基地,豐富黨建文化的內涵就是要始終樹立“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的觀念,把黨建文化建設與校園先進文化建設有機統一并結合起來。體現在:一是形成黨建思想文化建設機制,引導和幫助廣大教職工及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堅定他們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共產主義的信念、對社會主義的信心、對黨和政府的信任;二是建立文化素質提高機制,引導廣大教職工及學生自覺提高文化素養,使他們成為先進文化的弘揚者和創造者;三是努力打造“以人為本”氛圍,倡導理解人,關心人,體貼人,扶助弱勢群體,倡導相互關愛、和諧共處的新型人際關系,并形成長效機制;四是以“形象工程”為切入點,深入開展師德師風教育,塑造教職工的應有職業形象和黨員的先鋒模范形象;五是拓展黨建制度文化建設,著力推進黨內制度和諧,以黨內制度引導與保障和諧校園制度文化的健康發展。

3文化建設是高校黨建的重要載體。校園文化代表先進文化的前沿,有獨特的導向功能。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也是推進建設有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一部分。發揮先進文化的導向作用,也是高校黨建工作的理論前提和實踐策略。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高雅的校園文化既體現了先進性和傳播性,又呈現出開放性和包容性。校園文化既要吸收社會文化優秀成果,又要堅決抵制社會的不良影響。校園文化與時代相融合所構成的文化氛圍,深刻影響學生的思想行為和生活方式。校園文化的導向作用,主要有兩個渠道:一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對師生的指導作用,離開黨的基本路線,就無從談社會主義的教學方向;二是通過世界觀、價值觀、道德觀等表現出來的文化導向。先進文化的營養和力量,對促進學生的成熟和全面發展起著不可替代的教育導向作用。高校黨建應積極運用先進文化的優秀成果指導校園文化建設,發揮校園先進文化的輻射作用,從而培養青年一代樹立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在新的歷史時期,學校黨組織必須用先進的黨建文化,創新的黨建工作,引導校園文化健康發展。把黨建思想、內容和方法有機地融入校園文化建設,是實現校園文化與黨建工作良性互動的新途徑。

作者:李振偉周洋單位:大連醫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