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科學理論下的高校教育

時間:2022-02-12 09:01:05

導語:服務科學理論下的高校教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服務科學理論下的高校教育

1服務科學理論概述

服務是管理。另外,服務本身就是一個系統工程,人、設備、資金、技術等因素都必不可少,且在整個的服務過程中,這些因素人、技術、設備等相互協調方可發揮作用共同完成服務過程。另外,這些因素和過程是否科學化,關系著服務的效果、系統的優化,包含著運籌學、博弈學、系統工程學等,所以,服務還是科學。目前,服務科學的概念和內涵采用的多是IBM提出的服務科學、工程及管理(SSME)的提法。實際工作中,多是融合多種相關實際工作,將人力與科技有效結合,創新服務經濟技能,為服務提供者和客戶創造更多的價值。此過程中可涉及到計算機科學、運籌學、產業工程、商務戰略、管理科學、社會科學及法律科學等等。在當今的經濟社會中,如何利用“服務科學”對企業的運營管理進行指導,制定與“服務”相適應的戰略,將對企業的長期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任何一個行業都是服務業”。“服務”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它給企業帶來了新的利潤區域,向“服務”轉型的企業同樣也創造出了新的商業模式,與此同時,它還讓從事服務業的人們具備了全新的能力。服務是企業未來收入成長的關鍵,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及消費者消費觀念的提升,人們在選購產品時,除了關注產品本身價值外,更多的重視起產品附加價值,特別是在同類產品質量及性質類似的情況下。如果企業提供的附加服務越完備,產品的附加價值就越大,顧客從中獲取的實際利益就會越大,這樣商品的總體價值就會越大。反之,則越小。所以,企業在提供優質產品的同時,更應關注產品所衍生出來的服務體系,以增強自身在現代市場競爭中的優勢。

2服務科學下的高校教育

人類文明已由工業文明演進到信息文明,服務業成為人類社會的支柱產業,服務滲透在人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全球范圍內基本達成共識:未來的經濟是以服務為主導的經濟。面對這一發展方向,每一個行業,包括高校教育都應當對自己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如何適應這樣一個變化,得以持續發展?教育與經濟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一方面經濟發展水平制約著教育發展,并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教育發展又進一步影響經濟,從而使兩者更加錯綜復雜。這種理念的基本思想是讓學生把社會經濟服務與專業學習結合起來。如果在服務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認識和體會當今經濟社會中的某些重要問題與需求,除了結合專業知識學習之外,可以增強學生對經濟發展社會的公民意識和責任意識。由此看來,我們在高校教育中可以從以下三方面進行探索:(1)打破舊的學科專業體制,建立適應市場要求的學科體系。高校教育關系著國家未來,故高校的培養體制、培養方法應受到高度的重視。高校教育教學中,除了完成基本的教學目標外,還應結合社會發展需求,了解企業對人才的要求,在完成基本教學任務的同時,及時調整學生培養方案。另外,學校還可以與企業制定學生培養協議,盡可能給學生提供多的實習機會,特別是針對邊緣專業的學生,學生實習過程中,就專業設置情況向企業宣傳和溝通,這樣,學生既可以了解他們可以做什么,也可以檢驗高校專業設置的必要性。(2)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校在完成教學目標的同時,更應該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及習慣,讓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實際教學中,專業課老師可以向學生展示目前專業領域的發展趨勢、熱點問題、疑難問題、科學發展動態等,同時重點介紹跟蹤了解學術前沿的方法,使學生具備自主知識更新的能力,以確保在高速發展的信息科學時代不會被淘汰。(3)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在經濟全球化的潮流下,人才可以走向世界的一個關鍵是應用實踐能力的培養。而目前高校教育過于偏重理論,很少給學生提供實踐機會,使得學生理論能力強,而動手能力差,以致畢業后很難較快融入社會。所以,學校應該多與社會企業合作,制定培養實踐方案,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這樣,學生培養實際動手能力的同時,更能提前了解適應社會,為以后畢業更好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同志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講話指出:“當今的國際經濟和科技競爭越來越圍繞人才和知識競爭展開,發展的優勢蘊藏于知識和科技之中,社會財富正日益向擁有知識和科技優勢的國家和地區聚集,誰在知識和科技創新上占優勢,誰就在發展上占主導地位。”因此,教育改革在我國改革開放的各項改革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也是一項歷史性的工程,歷來備受關注,而高校改革在整個教育改革中同樣具有重要意義。我們期待它更好更快地發展。

作者:張海燕羅妤張義輝單位:重慶科技學院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