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管理下的高校教育論文

時間:2022-08-11 05:39:37

導語:多元化管理下的高校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多元化管理下的高校教育論文

一、科學管理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高等教育教學管理中遵循以人為本原則。雖然以人為本管理的理論研究大多體現在企業組織管理當中,但是也啟示了教育管理中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樹立人性化、主體化的教學管理觀念。通過對人本的現代化管理的理論探索,提高高校教學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強調管理中的人文關懷,用自身思想政治覺悟和道德品質來影響其他的教育管理者和學生。學校以人為本管理應以科學管理為基礎。在高校的日常管理過程中崇尚人的價值,確立以師生的服務為管理的宗旨,突出學校成員的主體地位,強調認識并順應人性,同時把教師的成長和學生的成才作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點工作范圍,滿足學校師生的合理要求,發揮師生的優勢和潛能,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建立起高校現代化的科學的管理理念。具體來說教學管理的目的是要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以學生為主體,實施素質教育。還要充分保障學生的訴權,解決高校與學生的糾紛等可訴性問題,也是解決學生權力保護的關鍵所在。在管理過程中給予師生人文關懷,解決師生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保證教師和學生的身心健康。注重開發教師和學生的潛能,鼓勵師生對工作、學習的積極性。

二、教育管理的科學化

1.高校工作的復雜性尤其需要良好有效的管理。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是相對復雜和廣泛的,同時涉及到的管理內容也是方方面面的。將科學管理思想運用到高校教育的管理中,管理的規范化、科學化、制度化和標準化是科學管理的核心內容,即采用科學合理的管理措施達到管理的目的,發揮管理系統中各個成員最高效率。科學管理是各種管理理論的結合,崇尚以人為本和競爭的管理原則。以人為本的原則管理理論并非空泛的條條框框,它是適用于管理系統中的每個成員,可以促進每個成員的不斷進取,提高成員的工作效率。

2.科學管理提高了高校管理水平和效率。科學管理思想在高校教育管理中作為重要管理理論,為管理活動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指導,提高了高校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大學的結構、成員的復雜性決定了大學管理系統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在大學教育管理中,將管理職能和計劃職能分開,實現各部門之間的分工合作,有利于提高整個教育系統的管理效率。運用科學的管理和尊重科學的管理理念,可以更好地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

3.科學管理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科學管理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在應用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首先,高校教育管理的對象是大學的師生,他們和普通的企業工人不同,他們更注重自我價值和精神追求的體現,只有根據需要來建立健全科學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才能體現高校教育管理系統的作用。其次,教育是一個極富創造性的活動,它不同于企業生產商品,所以科學管理在高校教育管理中也不能全部照搬,要充分發揮高校師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才能實現更好的科學的教育管理目標。

三、教育管理的法制化

1.首先是對人的權利的尊重。學校教育是對人的教育,必須建立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上。應該明確的是高校教育管理體質還沒有走出“人治”的誤區,這樣就導致高校的管理人員在許多涉及學生權益問題上采取行政命令等手段來解決問題。而現階段高校教育管理者大部分精力都用于調解和預防各類矛盾和問題上,大部分時間在充當著“消防員”,不少活動層次低、效果差,這是當前困擾教育法治的重要制約因素。在當今社會思想多元化的影響下,完善高等教育管理制度是必然趨勢。在依法治國的今天,學校的管理者必須更新理念,把師生的合法權利作為平等的主體來對待,學校自身行為的合法性也不容忽視。這才是一種符合新時展要求、體現依法治校的教育理念。

2.加強教育法制建設。深入貫徹教育體制的改革精神,加強教育法制建設,實行依法治教,堅持依法治校,遵守法律程序公正、合理、優先的法治原則,須要提高教育管理者水平和素質。重點解決好以下幾項制度的建設:第一,要在現行法律制度的制度上,健全高校教育資金管理法律制度,確保國有資金的依法、合理使用。第二,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各項規章制度應當符合現有法律法規的要求,符合高校自身特點,符合學生個體需求。第三,要貫徹落實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教育評估制度和教育督導制度,把評估的結果作為國家對學校進行考核的重要依據。

3.學生管理法制化是依法治校的必然要求。人們的日常生活都發生了變化,學生的法律意識明顯增強,在對學生行為的評價上,應堅持以法律的評價為主。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傳統學生管理思維及模式的慣性作用及相關法律法規的不健全,并沒有引起我們教育管理者的足夠重視。教育是一種受法律保護的契約行為,要想健全高等教育管理法律制度,必須完善高等教育管理責任制度。其次要結合高校教育管理權利的性質,高校各項制度的制定目的在于管理學生維持正常的教學秩序,但是學校的規章制度必須與國家的高等教育法律法規相協調,而不能與現有的法律法規相抵觸。

4.將法制教育與道德教育相結合。時代的發展,技術的進步,在現代教育中,提高人的素質離不開教育,也應成為構建和諧型社會的迫切需要。要提升學校和學生的法律素養,宜采用思想政治教育和紀律教育作用的前提下,保護大學生的合法權益,要充分運用法律手段來調整大學生的行為,以及法制教育與道德教育相互結合等方式。通過各種途徑和法律手段來對學校的各項事務進行管理,同時對學生的行為進行規范,促進他們全面提高自身素質,從而實現管理的制度化、規范化,提高學生掌握對各種觀點進行綜合和分析的能力。

5.推進學校及社會法制化進程。隨著中國市場經濟快步發展,對教育環境要求也越來越高,法律日益成為最主要的社會調整手段。學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法制化,涉及方方面面,需要一個過程。通過對他們進行法律意識、法制觀念的教育,使師生形成遵紀守法的習慣,有利于推進整個社會和學校的法制化進程。因此學校管理工作中,應通過對現有法律法規的分析研究,廢除與法律法規相抵觸的規章制度,并出臺一些新的影響學生個體權益的規范性文件。總之,在教學管理過程中注入人文性,實現科學性和人文性有效地結合,實施學校管理的法制化也是順應時代的需求。在繼承借鑒科學管理相關理念的同時進行創新,將人文管理和科學性有機地結合起來,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有效調動雙方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充分發揮師生的主觀能動性,樹立法治觀念,從而最終達到教育管理科學化、法制化。

作者:于治濤工作單位:黑龍江教育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