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時代”高校教育轉變與應對
時間:2022-03-21 04:30:50
導語:“微時代”高校教育轉變與應對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微媒體越來越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同時“微時代”的到來也給高校的教育帶來了機遇和挑戰,有效的利用“微媒體”來轉變教學理念和創新高校管理方式,成為高校對學生教育關注的重點內容。在我國高校的教育中應該時刻關注學生群體的微變化,準確的掌握微時代的運行規律,為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提供正確的指導。
關鍵詞:微時代;高校教育;大學生;應對措施
微思想和微科技作為微時代的催化劑,不斷的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和社會意識形態,“微媒體”能夠傳播海量的信息,能夠提供便捷高效的傳播速度,成為高校大學生獲取信息和交流的主要方式。
1“微時代” 背景下,高校面臨的機遇與挑戰高校教育面臨的機遇
“微媒體”具有強大的分享能力,目前在公共場合均設置了WIFI,通過WIFI能夠下載眾多的客戶端,為人們的生活提供的很多方便。在高校中大學生通過微博和微信以及朋友圈等方式來對自己的感情進行傾訴,成為大學生與外界交流的主要方式和渠道,教師也不需要以傳統的談話方式與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只要通過關注學生的微博和微信就能對學生目前的思想和行為動態進行了解,學生則以同樣的方式與教師進行溝通和了解。如果教師在微博和微信中能夠一些積極的思想,這會對學生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有效的提高了教育的及時性。“微媒體”沒有時空的界限,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并且有效的溝通了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微媒體”有效的縮短了師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和教師之間形成民主的溝通方式,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微時代”給高校帶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挑戰。“微時代”的到來使信息傳播的主要形態發生了改變,讓人們可以隨時隨地的成為信息的者和中轉人。在高校中,動搖了教育者的主體地位的同時也影響了大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在使用網絡的過程中弱化了大學生社會的交往能力,也降低了大學生在課堂上的聽課能力。
2“微時代”背景下高校教育的應變措施
“微教育”是教育者通過手機和電腦等設備將教學的主要內容傳遞給學生的全新的教育模式,主要載體是以微博和微信以及微視頻等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相比傳統的課堂教育具有一定的靈活性,而且具有針對性強和群體性較強的特點。在教育的內容上,網上的時事熱點或者是一段話就可以成為微教育的主要內容,在教學效果方面,“微”是事物發展不容忽視的起點,教育者發出微信息,并且通過媒體裂變的方式傳播到眾多的微主體,“微教育”對學生教育的影響是微小的,但是能夠輻射全局,積少成多的方式使事物發生質的變化。“微教學”中包含教學組織和教育的主要方法和手段,教學的主要模式和手段能夠對教學的質量產生直接的影響,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處于次要的地位,學生在課堂中只是被動的接受知識,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性和積極性受到了限制,“微教學”使傳統的教學模式被打破,教師和學生發揮的角色也發生了改變,教師成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學生則成為知識的探究者,媒體設備成為學生學習的探究工具。新型教學模式已成為常用的教學模式。微課教學是以網絡為基礎,對于教學的主要目標非常明確,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通過微視頻進行教學,教學時長大約控制在10分鐘左右。是集教學視頻以及教學資源為一體的微型網絡課程資源,并且還可以運用多種學習方式。“微管理”指高校管理者應該有效的利用“微時代”的工具和媒體來對學生進行了解和管理,積極的對學生的思想和行為進行引導,能夠比傳統的管理方式更加的有效果。作為高校教育管理者應該引導學生理性的使用“微工具”和“微媒體”來幫助學生的學習,并讓學生能夠科學合理的認識他們在學習中發揮的主要作用,并且有效的利用這些工具來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難題。教育者應該把更多的國家大政方針在自己的微博和微信中,并和學生一起進行討論,這樣能夠積極的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通過“微媒體”能夠有效的提高高校教育管理的質量。另外,應該不斷的創新管理的理念,管理者通過“微工具”等媒體形式能夠有效的提高高校對大學生教育的效果。
3結束語
“微時代”是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成果,已經深入到人們生活中的各個領域,高校應該順應時展的步伐,適應學生的學習需求,在高校的教育管理中更好的使用“微工具”和“微媒體”等教學方式提高高校培養人才的水平,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有用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李梅,孫麗娜.“微時代”中國大學生群體思想政治教育應對之策[J].河北學刊,2012,32(2):236-238.
[2]余波.迎接新挑戰抓住新機遇提升新素養——試論微時代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應對之策[J].國網技術學院學報,2013,16(2):59-61.
作者:嚴昊旻 單位:福州外語外貿學院
- 上一篇:高校教育管理模式探析
- 下一篇:創新精神下高校教育管理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