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有效教學策略分析
時間:2022-05-08 10:43:25
導語:高中地理有效教學策略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創新教學設計
1、清晰、準確、可操作。地理課堂上制定的教學目標一方面要根據教材制定,另一方面還要將地理課程標準進行結合,在對地理內容的廣度和深度準確把握的基礎上,通過優化選擇和組合教學方法與過程,在重視價值觀與情感內涵的同時,實現對教材的科學處理。
2、生活化、清晰化。根據地理新課程標準,地理教師在將自身定位為被動使用課程資源的同時,還應認識到自己主動開發課程資源的身份。開發利用課程資源,不僅是教師對校本教材、地本教材的開發,也是將其與教學主陣地進行有效配合的開發利用。比如:在學習地球運動這一高中地理教學的難點和重點時,需要教師通過課程教學資源的配合對重點進行突出,對難點進行突破。同時,為使開發和利用的課程資源能夠便于學生和教師課堂使用,應該對生活化、校本花的資源進行開發和利用。通過對測定本地區正午時刻太陽高度角變化情況,對調整本地區一些太陽能仰角,對充分采光所需樓間距離的計算等探究性活動的組織和開展,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探究和學習,在對資料進行收集和處理的基礎上,形成特定的便于其課堂學習運用的課程資源。通過這種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活動,在將枯燥、抽象知識學習興趣化、具體化的同時,也使新課程理念中“重視地理學習與學生生活的貼近”、“要將地理學習過程化”及“理論同實際相聯系”等理念的貫徹體現,在有效解決學習難點和重點的基礎上,有利于教學效果的提高。
3、科學化、優化化。地理課程新標準將教學方法充分重視起來,在將教學方法置于教學目標之中的同時,要對教學理念和教學內容進行結合,在組合和選擇教學方法的過程中,使師生互動和教學過程得以體現,在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中,還要重視其切實有效性。比如:在學習經濟地理時,教師可以根據教材使用案例教學,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探究和分析案例,在對地理知識結構靈活運用及各種地理規律的歸納總結中,通過一脈相承的學習方法和教學方法,在對產業區位、布局、部門、規模等方面評價中對產業地域案例進行分析。同時,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對本地區的典型案例進行自行收集,通過在課堂上的討論和分析,使學生對地理知識靈活掌握。
二、創新課堂講授
1、激情的傳播。地理教師富有激情的講授是其教學的優勢。比如:在學習《旅游開發與保護》時,教師在對旅游審美意蘊的渲染中,可以抒發激情、抑揚頓挫,在展示自己對地理、對旅游的熱愛時,也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廣播的地理專業素質,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在使學生的激情得到感染和激發時,有利于其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的提高。
2、心聲的交流。地理教師在組織和開展課堂教學時,要善于與學生眼神的交流。作為心靈的窗戶,學生在教師的眼神中能夠獲得征詢探討、警告禁止、鼓勵褒獎及期盼引導等信息。同時,在學生的眼神中,教師也能夠獲得超前需求、理解領悟及疑問顧慮等反饋信息。
3、目標的明確。作為一項思路雜、頭緒多、內容廣的課程,地理教學中對任務的完成面臨著很大困難。通過教師的教授,學生在對課堂教學程序、教學目標等明確了解,有助于其學習思維和學習活動的有計劃開展。比如:在學習城市地域結構時,教師通過合理的引導和有效的理論,使學生在活躍的思維和暢通的思路中明確其包括城市之間及城市內部兩種空間結構。(本文來自于《現代閱讀》雜志。《現代閱讀》雜志簡介詳見.)
三、創新教學內容
地理教學有其獨特性,因此,高效的課堂教學要在教學內容上進行創新,使其學科特色得以突出。在進行教學內容選取和組合時,要重視對其人地相關性、綜合性、區域性和空間性進行突出,在學生明確空間區位、形成區域地理結構、具備綜合分析能力及熟練掌握人地關系特色的基礎上,使其學習和運用地理能力得以提高。
總之,根據改革后的地理課程標準,地理課堂教學要對教學設計、課堂講授及教學內容進行創新,在將新課程理念充分貫徹落實的基礎上,重視學生學習和運用地理能力的提高,重視學生正確地理觀的培養,在對地理教學理念和手段進行優化組合的同時,使其課堂教學效果得以成分提升!
本文作者:李建英工作單位:四川省仁壽縣富加鎮仁壽二中